第十七章 三老
《茶隐出世》作者:君刘 2019-12-25 08:38
五洲宾馆是个典型的闹中取静的地方。
中国茶叶行业协会在这里要了间豪华包间,准备以最隆重的方式迎接几位尊贵的客人。代表着行业的现在和未来的三位正副会长以及文婷和富贵等,正安静地喝茶聊天,等待着客人的到来。聊天的内容无外乎是协会的工作和本届茶艺赛的事情,似乎与所等之人无关。而这肯定不是等重要领导,文婷等没有协会职务,不可能和会长们一起见领导;也不可能是见客户,三家可是竞争对手。
随着东海推门进来,两代人都到齐了。如此和谐的场景,也是多少年也不曾一见,一时间,还真让人猜不透。
当然,谜底也要揭开了。只见东海拉着门,老张和两位司机搀扶着三位老人走了进来,众人起立。
老张见如此阵容多少有些惊讶,不等老人坐下,便先开始介绍:“我来给各位领导介绍一下,在全国硕果仅存的几位茶隐世家里,还能走动的隐主就这三位了。这位是沙老,这位是许老,这位是夏老。”
茶隐世家纵使在鼎盛时期行事都很低调神秘,何况现在几乎凋零。纵使是行业顶级人物,对此也几乎一无所知,这也是他们一直没有谈论这个话题的原因。大家入座后,老张开始介绍茶隐世家:
“茶隐世家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一个唐朝茶圣陆羽的粉丝群。
这是个松散的民间团体,始于唐朝,拜陆羽为祖师爷。没有任何管理机构,却有非常多的规矩,大致归纳起来,最主要的规矩有几条:一是不许出世,主要意思是不许为官,但也不限于这层含义;二是不许说假话,主要是针对茶叶,相关评论必须说真话,不过,可以保持沉默不说话;三是不许牟利,这条比较狠,不允许利用茶隐世家的身份谋取任何利益,用现代的话来解释,这只能是爱好,不能是职业,当然,‘利’不单纯是钱,还有其它含义;四是不许种植和生产茶叶。
还要很多,我记不太清楚。而这些规则,靠大家自觉遵守。不遵守的,也没什么严厉的处罚,只是会将情况在内部通报,这人从此不再是茶隐世家的人。
虽说要求严格,但‘粉丝’依旧很多。近几百年来,茶隐世家能被认可的只有八家,被称为茶隐八大家。家族中茶技水平最高的代表人物,被称为隐主,会负责家族内部的一些管理和对外联络安排等,但不打理家族产业。
自宋以来,江西陆家就被称为茶隐第一家,至今无人能超越。
清朝末年,杭州沙家隐主中年出家为僧,苦读《六祖坛经》后顿悟,创立了禅茶,名声直追陆家,被人尊称为茶佛。而沙老,则是茶佛的传人,现任隐主,别号小茶佛;几乎同时,秦岭许家隐主也中年入道,创立了道茶,也声名鹊起,被称为茶仙,许老则是茶仙的传人,现任隐主,人称茶半仙。由此,茶隐八大家隐隐有了三足鼎立之势。
等到民国时期,贵州夏家出了位天才,名声直追三大家。但在最后一次茶技大赛中,仅以对水的判别能力稍逊,输给了陆家隐主,并且同时还出了些其它状况,自此行事有些不拘小节,被人称为茶癫,就是这位夏老。不过我胡说一句,因为从未见到有人对水的判断能力能达到那种高度,所以我个人总觉得那是在讲玄幻故事。
陆家根基深厚,他们家族中有两本书,一本是《茶经》,比现在正规出版的内容更多,另一本则是秘不示人的《茶经秘要》,据说内容是历代隐主的心得,并与时俱进地做了很多补充和完善。后来沙家也模仿陆家,传了本《六祖坛经》,里面有对茶的领悟,还有本同样秘不示人的《禅茶》,应该是佛门茶道;许家则有《道德经》和《茶运旨要》,后一本也同样秘不示人。因为不能买卖,所以这三本书只会在八大家之间相互交换。
茶隐世家的活动主要有拍卖和斗技。拍卖的是各家的收藏,每家的收藏会在包好后用自家的火漆封印封好。而掌管封印的,就是各家的隐主。斗技则有点像咱们现在的茶艺大赛。”
大家起身敬酒。
孙会长家里就有佛龛,自然是对茶佛的故事兴趣浓厚。不过怕沙老有什么忌讳,不敢多问,一幅欲言又止的样子。沙老见此感慨万千,当年父亲创立禅茶,那是何等风光,可现在儿孙,连听故事的兴趣都没有,更别说学。这次如果不是老张来请,或许世人早将茶隐世家忘光了。所以,那些曾经被视为顶级机密的东西,再不说估计就该随他带进坟墓里了。想通后,他也不再隐瞒茶佛的真实经历:“其实传闻和实际总有些出入,对于茶隐世家,始终都面临生存和行走两大困境。在我父亲,也就是茶佛那一辈,家中也就一亩三分地,仅够维持家计,根本没钱出行品茶。所谓出家,只是得一高僧指点,读完《六祖坛经》后剃了头,以苦行僧的名誉出去云游。显然,他首先要做的,便是让和尚以为他佛法高深。不知道这么说会不会冒犯六祖,反正按父亲的说法,这种想法反而更容易理解六祖。于是他很快被和尚们认可。而寺庙里也有不少泡茶的独特方法,因为他被认可,自然也能学到。于是,他的茶艺就将沙家的传统和佛家的方法进行了融合,有了新意。当然,有时他也会碰到真正的高僧大德,这个时候他肯定装不过去,于是就跟人谈茶,最后给人的印象便是以茶悟道。最后和尚们给他取了个茶佛的称号。至于那本书,里面的确有改进后的茶技,但更多的是茶中的禅境,意思是在喝茶时如何理解禅,通俗点说,在喝茶时说些禅意十足的话,会让喝茶者觉得境界提高,而说话的更显得高深莫测。”听得大家都笑了起来,但说透了也没有影响大家对沙老的尊重。不过沙老也知道大家关心什么,于是继续道:“当然,那本书怎么处理,我不想违背祖训,等我死后,儿孙们怎么处理与我无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国茶叶行业协会在这里要了间豪华包间,准备以最隆重的方式迎接几位尊贵的客人。代表着行业的现在和未来的三位正副会长以及文婷和富贵等,正安静地喝茶聊天,等待着客人的到来。聊天的内容无外乎是协会的工作和本届茶艺赛的事情,似乎与所等之人无关。而这肯定不是等重要领导,文婷等没有协会职务,不可能和会长们一起见领导;也不可能是见客户,三家可是竞争对手。
随着东海推门进来,两代人都到齐了。如此和谐的场景,也是多少年也不曾一见,一时间,还真让人猜不透。
当然,谜底也要揭开了。只见东海拉着门,老张和两位司机搀扶着三位老人走了进来,众人起立。
老张见如此阵容多少有些惊讶,不等老人坐下,便先开始介绍:“我来给各位领导介绍一下,在全国硕果仅存的几位茶隐世家里,还能走动的隐主就这三位了。这位是沙老,这位是许老,这位是夏老。”
茶隐世家纵使在鼎盛时期行事都很低调神秘,何况现在几乎凋零。纵使是行业顶级人物,对此也几乎一无所知,这也是他们一直没有谈论这个话题的原因。大家入座后,老张开始介绍茶隐世家:
“茶隐世家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一个唐朝茶圣陆羽的粉丝群。
这是个松散的民间团体,始于唐朝,拜陆羽为祖师爷。没有任何管理机构,却有非常多的规矩,大致归纳起来,最主要的规矩有几条:一是不许出世,主要意思是不许为官,但也不限于这层含义;二是不许说假话,主要是针对茶叶,相关评论必须说真话,不过,可以保持沉默不说话;三是不许牟利,这条比较狠,不允许利用茶隐世家的身份谋取任何利益,用现代的话来解释,这只能是爱好,不能是职业,当然,‘利’不单纯是钱,还有其它含义;四是不许种植和生产茶叶。
还要很多,我记不太清楚。而这些规则,靠大家自觉遵守。不遵守的,也没什么严厉的处罚,只是会将情况在内部通报,这人从此不再是茶隐世家的人。
虽说要求严格,但‘粉丝’依旧很多。近几百年来,茶隐世家能被认可的只有八家,被称为茶隐八大家。家族中茶技水平最高的代表人物,被称为隐主,会负责家族内部的一些管理和对外联络安排等,但不打理家族产业。
自宋以来,江西陆家就被称为茶隐第一家,至今无人能超越。
清朝末年,杭州沙家隐主中年出家为僧,苦读《六祖坛经》后顿悟,创立了禅茶,名声直追陆家,被人尊称为茶佛。而沙老,则是茶佛的传人,现任隐主,别号小茶佛;几乎同时,秦岭许家隐主也中年入道,创立了道茶,也声名鹊起,被称为茶仙,许老则是茶仙的传人,现任隐主,人称茶半仙。由此,茶隐八大家隐隐有了三足鼎立之势。
等到民国时期,贵州夏家出了位天才,名声直追三大家。但在最后一次茶技大赛中,仅以对水的判别能力稍逊,输给了陆家隐主,并且同时还出了些其它状况,自此行事有些不拘小节,被人称为茶癫,就是这位夏老。不过我胡说一句,因为从未见到有人对水的判断能力能达到那种高度,所以我个人总觉得那是在讲玄幻故事。
陆家根基深厚,他们家族中有两本书,一本是《茶经》,比现在正规出版的内容更多,另一本则是秘不示人的《茶经秘要》,据说内容是历代隐主的心得,并与时俱进地做了很多补充和完善。后来沙家也模仿陆家,传了本《六祖坛经》,里面有对茶的领悟,还有本同样秘不示人的《禅茶》,应该是佛门茶道;许家则有《道德经》和《茶运旨要》,后一本也同样秘不示人。因为不能买卖,所以这三本书只会在八大家之间相互交换。
茶隐世家的活动主要有拍卖和斗技。拍卖的是各家的收藏,每家的收藏会在包好后用自家的火漆封印封好。而掌管封印的,就是各家的隐主。斗技则有点像咱们现在的茶艺大赛。”
大家起身敬酒。
孙会长家里就有佛龛,自然是对茶佛的故事兴趣浓厚。不过怕沙老有什么忌讳,不敢多问,一幅欲言又止的样子。沙老见此感慨万千,当年父亲创立禅茶,那是何等风光,可现在儿孙,连听故事的兴趣都没有,更别说学。这次如果不是老张来请,或许世人早将茶隐世家忘光了。所以,那些曾经被视为顶级机密的东西,再不说估计就该随他带进坟墓里了。想通后,他也不再隐瞒茶佛的真实经历:“其实传闻和实际总有些出入,对于茶隐世家,始终都面临生存和行走两大困境。在我父亲,也就是茶佛那一辈,家中也就一亩三分地,仅够维持家计,根本没钱出行品茶。所谓出家,只是得一高僧指点,读完《六祖坛经》后剃了头,以苦行僧的名誉出去云游。显然,他首先要做的,便是让和尚以为他佛法高深。不知道这么说会不会冒犯六祖,反正按父亲的说法,这种想法反而更容易理解六祖。于是他很快被和尚们认可。而寺庙里也有不少泡茶的独特方法,因为他被认可,自然也能学到。于是,他的茶艺就将沙家的传统和佛家的方法进行了融合,有了新意。当然,有时他也会碰到真正的高僧大德,这个时候他肯定装不过去,于是就跟人谈茶,最后给人的印象便是以茶悟道。最后和尚们给他取了个茶佛的称号。至于那本书,里面的确有改进后的茶技,但更多的是茶中的禅境,意思是在喝茶时如何理解禅,通俗点说,在喝茶时说些禅意十足的话,会让喝茶者觉得境界提高,而说话的更显得高深莫测。”听得大家都笑了起来,但说透了也没有影响大家对沙老的尊重。不过沙老也知道大家关心什么,于是继续道:“当然,那本书怎么处理,我不想违背祖训,等我死后,儿孙们怎么处理与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