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潜云城里的说书先生
《他从天上来》作者:杨宇龙 2019-12-23 01:48
朱雀门前,两个少年站在夏日的风中,相视一笑,然后就此分别。
小王爷昭天命与少年陈临辞之间的故事,便这么告一段落了,即便是以后终会山水有相逢,但大家毕竟都要走向不同的道路。
其实昭天命的心中,对陈临辞多少还是有些羡慕的,他何尝不想仗剑去国纵情江湖?何尝不想去求仙访道,学得修行之术?只是他不能,他的肩上还扛着整个大楚国,这个国家永远都是他坚实的后盾,但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樊笼或者说是枷锁?
望着陈临辞骑着白绫马离去的背影,小王爷的心中感慨万千,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
......
......
朱雀门外,便是通往南方的道路,李清海李夫子和方泊舟满面笑容,正在等着陈临辞的到来,此次清风道场来到应天城,没有收到什么弟子,因为李清海李夫子的目的很明确,那便是奔着陈临辞来的,既然至宝都被自己得到了,那其他的什么东西,自然也都不再那么重要了。
见到陈临辞驾马出城,李清海夫子迎了过来,笑着问道:“城里的事情,都解决完了?”
陈临辞点了点头,有些心事重重的说道:“本来就没有什么太多的事情,该见的人都见了,该说的东西也都说了,算是解决完了吧。”
李清海夫子很能理解陈临辞此时的心情,去国离乡,马上就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生活好久这种事情,换做谁都没有办法做到立马适应,他给陈临辞留了些许缓和心情的时间,方才继续问道:“那我们现在就出发?”
“好。”陈临辞点了点头。
马缰勒紧了白绫马的脖子,陈临辞没有再回头,便随着李夫子和方泊舟朝南方的大道上走去。
其实他心中还是有些放不下故土的,这个国家,这座城池,给他留下来了太多的羁绊和回忆,他走之前有想过要不要去师父的坟上祭拜一下,但最后他也没有去,事实上,在杨修道大师被皇帝陛下以国礼安葬之后,陈临辞便再也没有去过他的陵寝,一来是杨修道大师生前交代过他不要暴露暴露两人之间的关系,二来便是陈临辞的心里也憋着一口气,一定要取了遁世山上那群人的狗头,到那时候再一个个的摆在师父的陵寝前,好好地祭拜他一番。
陈临辞离开应天城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时分,过了天气最热的时候,应天城朱雀门外往南方去的大道上,两边栽满了粗壮的白杨树,浓郁的叶子将阳光遮挡的一干二净,所以三人走在路上,不仅没有任何的不适,反而凉风习习还有些舒爽。
但是陈临辞的心情却一直舒爽不起来,尽管一路上李清海夫子都在找话题与他交流,方泊舟方师兄也在想办法与他亲近,陈临辞能够明显的感觉到两人释放的善意,所以慢慢的也有些缓和了过来。
应天城往南二百里,是一座名为潜云的小城,三人的坐骑都是千里挑一的名驹,所以夜色降临之前,李清海夫子便带着方泊舟与陈临辞投宿进了城里的一家客栈里。
三人都是修行者,其实就算是日夜赶路,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李夫子考虑到陈临辞第一次离开故土,难免心情会有些不舒服,加上清风郡虽然最近与往日里相比会有些不太平,但李清海夫子自认释元寺与镇元观两方势力短时间内不敢有什么过分的动作,所以也不是很急着回去,这才选择了投宿在潜云城内。
大楚国国土广袤,但都城应天城却立在了最南方,潜云城其实已经算是大楚国的边界了,当年定都应天城的时候,所有的文臣武将都对太祖皇帝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但太祖皇帝是何等的英雄人物,直接便在朝堂上发话,我大楚国以武立威,何惧外敌?要建都,那便要将都城建立在最危险的地方,若是江山动荡,满朝文武百官和九五之尊平日里依靠着百姓们养活,这个时候便应该站出来保护大楚国的黎民百姓,正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昭家的男儿郎,不能出一个孬种皇帝。
于是这种传统便延续了千年一直到今日,千年里,大楚国昭家皇室不是没有出过昏君暴君,但即便是那些昏庸残暴的君王,也没有一个人提出来过要迁都的想法,这正是太祖皇帝的这一决定,安抚了建国之初躁动的人心,也养成了大楚国后世上千年的尚武精神。
潜云城地处楚国与蔡国的交界,蔡国又是楚国通往南明的必经之路,陈临辞心里明白,李清海夫子选择在此处留宿一夜,乃是给自己留了一些与祖国好好道别的时间,所以看向李夫子的目光之中,也包含了些许的感激。
客栈地处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王爷昭天命与少年陈临辞之间的故事,便这么告一段落了,即便是以后终会山水有相逢,但大家毕竟都要走向不同的道路。
其实昭天命的心中,对陈临辞多少还是有些羡慕的,他何尝不想仗剑去国纵情江湖?何尝不想去求仙访道,学得修行之术?只是他不能,他的肩上还扛着整个大楚国,这个国家永远都是他坚实的后盾,但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樊笼或者说是枷锁?
望着陈临辞骑着白绫马离去的背影,小王爷的心中感慨万千,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
......
......
朱雀门外,便是通往南方的道路,李清海李夫子和方泊舟满面笑容,正在等着陈临辞的到来,此次清风道场来到应天城,没有收到什么弟子,因为李清海李夫子的目的很明确,那便是奔着陈临辞来的,既然至宝都被自己得到了,那其他的什么东西,自然也都不再那么重要了。
见到陈临辞驾马出城,李清海夫子迎了过来,笑着问道:“城里的事情,都解决完了?”
陈临辞点了点头,有些心事重重的说道:“本来就没有什么太多的事情,该见的人都见了,该说的东西也都说了,算是解决完了吧。”
李清海夫子很能理解陈临辞此时的心情,去国离乡,马上就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生活好久这种事情,换做谁都没有办法做到立马适应,他给陈临辞留了些许缓和心情的时间,方才继续问道:“那我们现在就出发?”
“好。”陈临辞点了点头。
马缰勒紧了白绫马的脖子,陈临辞没有再回头,便随着李夫子和方泊舟朝南方的大道上走去。
其实他心中还是有些放不下故土的,这个国家,这座城池,给他留下来了太多的羁绊和回忆,他走之前有想过要不要去师父的坟上祭拜一下,但最后他也没有去,事实上,在杨修道大师被皇帝陛下以国礼安葬之后,陈临辞便再也没有去过他的陵寝,一来是杨修道大师生前交代过他不要暴露暴露两人之间的关系,二来便是陈临辞的心里也憋着一口气,一定要取了遁世山上那群人的狗头,到那时候再一个个的摆在师父的陵寝前,好好地祭拜他一番。
陈临辞离开应天城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时分,过了天气最热的时候,应天城朱雀门外往南方去的大道上,两边栽满了粗壮的白杨树,浓郁的叶子将阳光遮挡的一干二净,所以三人走在路上,不仅没有任何的不适,反而凉风习习还有些舒爽。
但是陈临辞的心情却一直舒爽不起来,尽管一路上李清海夫子都在找话题与他交流,方泊舟方师兄也在想办法与他亲近,陈临辞能够明显的感觉到两人释放的善意,所以慢慢的也有些缓和了过来。
应天城往南二百里,是一座名为潜云的小城,三人的坐骑都是千里挑一的名驹,所以夜色降临之前,李清海夫子便带着方泊舟与陈临辞投宿进了城里的一家客栈里。
三人都是修行者,其实就算是日夜赶路,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李夫子考虑到陈临辞第一次离开故土,难免心情会有些不舒服,加上清风郡虽然最近与往日里相比会有些不太平,但李清海夫子自认释元寺与镇元观两方势力短时间内不敢有什么过分的动作,所以也不是很急着回去,这才选择了投宿在潜云城内。
大楚国国土广袤,但都城应天城却立在了最南方,潜云城其实已经算是大楚国的边界了,当年定都应天城的时候,所有的文臣武将都对太祖皇帝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但太祖皇帝是何等的英雄人物,直接便在朝堂上发话,我大楚国以武立威,何惧外敌?要建都,那便要将都城建立在最危险的地方,若是江山动荡,满朝文武百官和九五之尊平日里依靠着百姓们养活,这个时候便应该站出来保护大楚国的黎民百姓,正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昭家的男儿郎,不能出一个孬种皇帝。
于是这种传统便延续了千年一直到今日,千年里,大楚国昭家皇室不是没有出过昏君暴君,但即便是那些昏庸残暴的君王,也没有一个人提出来过要迁都的想法,这正是太祖皇帝的这一决定,安抚了建国之初躁动的人心,也养成了大楚国后世上千年的尚武精神。
潜云城地处楚国与蔡国的交界,蔡国又是楚国通往南明的必经之路,陈临辞心里明白,李清海夫子选择在此处留宿一夜,乃是给自己留了一些与祖国好好道别的时间,所以看向李夫子的目光之中,也包含了些许的感激。
客栈地处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