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安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承唐章节目录 > ?七阡夜夺魁

?七阡夜夺魁(2/2)

承唐作者:予我 2019-12-15 05:25
反而成了他的负担。每每在书院之中,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年少成名、名不副实、江郎才尽。

    不知是出于嫉妒还是苛责又或者是幸灾乐祸,没有人想过他们的言语对一个稚童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那时候孤僻的柳阡夜唯二的两个朋友就是刚刚进入书院的韩安国和赵千羽。

    韩安国所在的家族根基是在河西,而他这一支却独自飘落在河东郡。赵千羽则是来自长安的贵族子弟,然而他父亲早亡,孤儿寡母在长安生活很是艰难,于是便回到了母家所在的河东郡。两人家中当时也算殷实的很,就将两个孩子送去了书院。

    书院中的士子从十几岁到四十多岁不等,可无论是多大年纪的都不大愿意招惹两个动不动就哭鼻子的九岁稚童。只有柳阡夜不一样,久而久之,他们三个就成了很小的玩伴。

    阡夜常常会找时间给郡城破庙中的乞丐们准备吃食,后来这就成为了三个小玩伴每日必备的功课。他们年纪尚幼,也是爱听那些来自各地的乞丐们讨论那些奇闻异事,久而久之,跟他们越来越熟络。

    后来,破庙里不知何时起就多了个衣衫破烂的白胡子老头。每每三个孩子为乞丐们施舍食物,他都冷哼一句:“不食嗟来之食! ”就宁可饿着。

    三个小家伙本以为是自己准备的吃食不合老人家胃口。后来还专门为他准备了香喷喷的肉包子,一闻就流口水的烧鸡,可惜等来的都还是那么顽固倔强的一句话。

    “吾不食嗟来之食! ”

    直到后来,柳阡夜在读古礼书籍的时候,才知道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于是某一日,他恭恭敬敬的,用盘子托着,用双手恭恭敬敬的将吃食承给老乞丐,嘴上还说着:“请老人家用食! ”

    结果这一次,老乞丐居然喜笑颜开,一把抢走了烧鸡,还笑哈哈的又疯又跑:“孺子可教,嘿嘿嘿,渊儿战死了,唔哈哈哈哈,崇明去哪里了?哎呀呀,孺子可教呀,都死啦,都死啦…… ”

    柳阡夜也不害怕,只是越发可怜他,他看的出来这个老乞丐同别的乞丐不一样,虽然衣衫破烂,但眉宇之间流露出的那种神情,竟是同他书院的教习们一般无二,甚至神态之中的威严更胜一筹。

    就这样的,时间久了,老乞丐跟三个孩子常常一起玩闹,虽然他也会经常说一些疯疯癫癫的话。但三个孩子看的书中有什么不懂的,居然一念出来,老乞丐都能讲解给他们听,而且比之书院的先生所讲更为通俗易懂,

    逐渐的,城东破寺庙反倒成了三个孩子的“河东书院 ” ,至于真正的书院反倒成了他们的客栈,每每还在书院厨房里偷拿鲜美的吃食给时疯时不疯的老乞丐。

    就这样,过了大概半年多的时间,柳阡夜又一次科考进士,结果满怀希望的他再次铩羽而归。

    那一年,年仅十四岁的柳阡夜写的策论便已经针砭时弊,提出要强大皇朝,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弱武兴文,削减武将门阀和官员的私军数量。

    柳阡夜的那些策论不可谓不精彩,不可谓不精辟。然而当年孔先生从内阁辞官之后,武将世家早已将内阁十席尽数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尚书省主持的科举,真正的进士选拔决定权也一直在内阁成员手中。

    当看到一个十四岁的河东士子如此鞭辟入里的兴国之策。鼠目寸光的武将世家集团看到的仅仅是自己的利益将会受到冲击,而非对皇朝长治久安的深远影响,于是果断让其“名落孙山 ” 。

    然而少年柳阡夜并不知道这些,他一直以为自己才学不够,反而越发刻苦,对于诸子百家的知识,尽数去涉猎钻研。

    直到有一日,他暗暗为古书中的一句话所赞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他不知道这是什么学派的思想,但他深深为这一句话折服。他开始努力的去寻找关于这一学派的书籍,可他遍寻书院,却不曾想到一本介绍关于“儒 ”这门学派的书籍。仿佛这门学派在盛唐皇朝被生生湮灭掉了一样。

    想起了老乞丐虽然疯疯癫癫,似乎却是很博学的样子。于他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对着老乞丐吟诵起这句话!

    结果他却没想到,平日里人畜无害的老乞丐竟是如同真的疯了一般,两只瘦弱的手竟如同苍鹰之爪版狠狠地扣住了他的肩膀。

    甚至就连他的声音也不复往日的温和,而是仿佛带着深仇大恨般,瞪着泛着血丝的眸子,嘶哑着问道:“你怎么知道这句话,你是什么人? ”

    可不待柳阡夜回答,老人就迅速收回了双手,抱住了自己的头。一边用力撕扯着自己灰白的头发,一边又痛苦的喊叫着:“啊!我是谁! ”

    “我是谁!”

    “我怎么什么都想不起来! ”

    “我是谁啊!啊啊啊啊啊! ”

    ……

    老人痛苦的在地上翻滚着,最后竟是晕了过去。

    柳阡夜也是吓得害怕,见老乞丐痛苦的晕了过去,连忙跑过去查看老乞丐的情况,见他尚有气息,心里也是顿时松了一口气,匆匆跑到附近医馆去寻找郎中。

    不多时,在郎中施针用药之后,老乞丐悠悠醒转。醒过来的老乞丐,虽然依旧虚弱的很,但两眼之中却再不像以往那般浑浊,整个人气质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就如同一颗浩然大日,哪怕是日薄西山,也依然挡不住身上的万丈光芒。

    老人仅仅握住柳阡夜的手,看着虽然稚嫩但双眸尽显坚毅神情的柳阡夜,声音微微颤抖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柳阡夜虽然不懂,但也随着老人背诵这句自己特别喜欢的话。

    然而,老人紧接着又说了一句话深深地触动到了小小的柳阡夜。

    “文脉衰微,儒道艰难,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不能至,心向往 !”

    “虽不能至,心向往! ”柳阡夜不断的重复这句话,心里积攒了许久的愤懑竟是一扫而空。

    他少年得意,心里的骄傲从来不低,因为骄傲,柳阡夜早就暗暗立誓要让那些讥讽他的人看到他可以考上进士,尽忠报国。可哪怕他看了那么多的书,学了那么多的知识、道理,这般刻苦的他还是考不上进士,少年心性的他开始质疑自己,毕竟他又怎么知道人心难测。

    然而此刻一句“虽不能至,心向往! ”却让他茅塞顿开,有些事情结果其实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愿意用一生去学习、钻研,直到自己有了机会施展才华那便治国平天下,即便这一生没有机会,那便修身齐家,钻研学问就好了。

    恢复了记忆,不再浑浑噩噩的老人,身体在三个孩子的陪伴之下日渐康复,家境殷实的赵千羽还特意为老人做了新衣服。

    日子久了,老人对三个孩子的脾气秉性其实都十分满意,柳阡夜自不必说,无论是天资还是心性都是上上之选,就是另外两个孩子也有着自己独到的天赋。

    有一日,两个孩子又来探望老人,发现经常倚靠在破庙佛像旁的老人居然在站着。见到三个孩子过来,一反常态的问他们:“娃娃们,可愿随老夫学习,或许你们不知道老夫是谁,我也并不打算告诉你们,甚至我能教你们的也不会特别多,但老夫愿意倾自己一生所学教给你们一些当世书籍已不再记载的学问,你们可愿? ”

    三个孩子自是知道老人神秘又博学的很,又都是好学的年纪,都是一口答应。

    “那你们三个以后就都是老夫的记名弟子了。不用拘泥于虚礼,怎么称呼我都不要紧,倒是你们几个小娃娃都跟我说一说,你们都叫什么呀? ”

    “弟子柳阡夜,年十五,河东解县三柳村人士,见过先生。 ”柳阡夜稍大一些,急忙答道。

    “弟子韩安国,今年十三岁,见过先生。”

    “弟子赵千羽,刚过十二岁,见过先生。”

    两个小屁孩跟着柳阡夜有样学样,急忙躬身施礼。

    “好,既然你们称我一声先生,我就必定用心教导你们。不同于书院的先生,我不会比他们更严苛,但我教给你们的,我希望你们能好好研习。我儒家一脉,凋零至极,可我儒家传承,绝不会断! ”

    春去秋来,五年过去了。柳阡夜更是被老人收为了亲传的关门弟子,就连两个小拖油瓶也是长成了翩翩公子。

    柳阡夜及冠之年,老人给三个学生,分别取了表字。

    柳阡夜,字慕辰,老人希冀着承载了自己后半生心血的弟子可以守得云开见月明,尽忠报国,扶大厦将倾,一展才华和平生抱负。

    韩安国,字伯威,老人则是希望他可以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立身正直威武。

    赵千羽,字无病,对于小弟子,老人则是单纯的希望这个身体瘦弱但却满怀纯真的少年一辈子都可以无灾无病。这也承载着老人对这乱世最后的希冀。

    后来,几个弟子各有境遇,两个小弟子,考过科举入仕为官,迁居他乡。

    承载了自己衣钵和一生所学的柳阡夜也迫于无奈从军而去。临行之际,老人还不停的叮嘱自己这个郁郁不得志的得意弟子。

    “ 自己的路,总是要自己去走,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哪怕世道沧桑,只要心怀正义,那就做你认为对的事吧!孩子,记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就在柳阡夜入河东军不久之后,老人家便驾鹤西去,当年柳阡夜为老人料理了丧事之后,回到河东军就一病不起。待他病好之后,七节度使联盟大势已成,柳阡夜虽有心阻止河东节度使,却又想到自己人微言轻,而且究其本心,他也更希望皇庭可以破危局。

    当他发现七节度使的联盟脆弱不堪,几人各怀心思,甚至还有人在离间他们的时候,不仅没有提醒河东节度使,反而推波助澜,让几人之间嫌隙越来越大 ,一力将七节度使联盟之势扭转成了一场乱战。

    想来,如今竟已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柳阡夜苦苦等待的报国良机也来了。

    礼亲王监国辅政,柳阡夜早有耳闻,然而在他看来,礼亲王志大才疏,当年镇压叛乱更是使得他威望在民间和军中大减。如今他虽极力打压陇西武将门阀,可大多靠的却是安西新兴武将世家的支持。

    然而他如今掌握着内阁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自己若想一展生平所学,无论如何也绕不开这个人。何况自己两个少时好友,如今也早成为礼亲王的亲信。同时,河东一系的官员如今更是唯礼亲王马首是瞻,只要自己想要入仕,必然被打上礼亲王的烙印。

    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柳阡夜,想了想家中幼子,又想了想授业恩师,暗暗长叹一声。说道:“那就请两位贤弟同亲王殿下多为我美言几句喽。柳某若能入仕为官,必当为亲王殿下分忧,尽忠报国,为圣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韩安国,赵千羽两人闻言一听,自是大喜。如今亲王看似风光无限、虎虎生威,实则内忧外患、寸步难行,然而若是有了柳阡夜的投靠那便不一样了。柳阡夜,龙潜在渊,十多年来郁郁不得志,可他的才华,两人都是心知肚明,绝对的治世能臣。

    三人交杯换盏,又是聊了许久,这才尽欢而散。

    将柳阡夜送回客栈,韩安国连夜就赶去亲王府向礼亲王复命。

    只是连韩安国两人都不知道的是,礼亲王对柳阡夜忌惮更多于重视。至于原因,礼亲王是崇明太子的幼弟,可两人非一母同胞,而前皇主跟他却都是郑贵妃所生,礼亲王未监国之前更是同陇西武将门阀交往密切。

    无论是孔渊当年在军中的威望还是崇明太子在朝野中的威望,时人都可以预见到崇明太子若能登基,长安局势必将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随着孔渊这位十六卫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神策大将军在江南道遇袭战没,崇明太子在此后不久也是暴毙而亡,当年的太子党竟然一夜之间便土崩瓦解,就连身为太子太傅、内阁首辅的孔阁老也因此神志失常,黯然离开长安。

    这其中种种阴谋,别人不知,可这位礼亲王李崇德却是在其中扮演了极为关键的角色。而他的六哥,也就是先皇主李崇文,虽才华不及崇明太子。但其继位一来,励精图治,更是亲手导演了七节度使一战,极大的削弱了各藩镇封疆大吏的气势。

    然而仅仅三年,李崇文在皇宫之中暴毙而死,就连症状都同当年的崇明太子一般无二。长安城中,其实关于礼亲王弑兄占嫂的传闻一直都没有停过,甚至有人怀疑如今的幼皇主,就是礼亲王自己的儿子。

    心怀鬼胎,便难以义正言辞,心中有愧,便难堵世间悠悠重口,

    当年之事,礼亲王却是参与其中,只是他究竟做了什么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

    而囿于对孔阁老当年威势的畏惧,他一直担心老家伙是否会暗中查出什么。

    只是树倒猢狲散,老人一生孤高,从不结党,在自己独子和崇明太子死后,老人被刺激的心智失常又哪里是做得假的,只不过是他李崇德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罢了。

    而自从无意中得知自己手下的韩安国和赵千羽两人竟是孔阁老晚年所收的弟子之后,他更是一度后怕。可当他发现二人似乎对于当年教导他们的老人究竟是什么人竟知之不深后,却又长舒一口气。

    然而他终究还是不放心,派出专人查探之后,他发现当年孔阁老竟还有另一个弟子流落在外,不知所终。

    因而他始终担心柳阡夜是孔阁老留下的暗棋,可十多年都过去了,即便柳阡夜真的是老人布下的后手,又如何能撼动如今贵为一国监国辅政亲王的地位。

    说起来,不过是心怀鬼胎又庸人自扰罢了。然而即便如此,早已同陇西武将门阀决裂的亲王殿下还是希望柳阡夜这样的人能够为他所用,至少也要放在自己眼皮下底下盯着才放心。

    于是怀着复杂的心情,在礼亲王多方运作之下,柳阡夜十年寒窗,终于一举夺魁,拿到了今年的状元。

    只不过柳阡夜自己却是羞愧的很,自己考取状元,靠的居然不是真才实学,虽然自己也认为自己却有经世之才。可终究还是觉得羞愧的很,始终觉得这是天下读书人的悲哀。

    一时之间,既喜也悲,柳阡夜彻夜难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