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倾轧
《北齐帝业》作者:拙眼 2020-05-01 13:45
北齐的情报系统的效用已经初步显现,不过两天前发生的事情,皇帝陛下马上就能知道。此时,高纬呵呵笑道:
“朕要是得到像达奚长儒这样的猛将,就算给他一个郡王爵朕都不会吝啬,那会如宇文邕一般?朕看,这宇文邕千好万好,就有一点不太行,那就是不会用人。”
众臣自然纷纷称颂皇帝圣明,心里则买卖批起来。你俩是一丘之貉,就大哥别笑二哥了吧,你老丈人为什么被贬到汾州做都督,自己心里没点数嘛?
不过这种想法也只能想想,谁说出来谁傻。其实严格来说,陛下对待功臣还是很不错的,除了有时候御下严苛、疑心病重了一点,还是挺开明的君主。
一番马屁过后,自然也就切入了正题。“南阳县奏报,今夏雨水甚少,恐有饥荒,请朝廷早做准备……不光是南阳,随州、襄阳多地都有旱灾的迹象,今年恐怕要歉收,臣担心……”
高纬目光一凝,说道:“怎么朕的治下总是闹些旱、涝灾害?朕知道了,朕没记错的话,洛阳仓府之中还有不少储粮吧?命他们早早做好准备,若真有大旱,便运洛阳的粮食接济襄州等地。”
“陛下,臣反对。洛阳仓府之中的储粮是备军用的,河东各地的军粮都要依赖洛阳运输,陛下若是将洛阳仓府搬空了,万一前线粮草不济,恐有大患!”有人站出来反对。
高纬摆摆手道:“不至于,北周元气大伤,朕不去找他们也就罢了,他们那里敢捋朕的虎须?再说,朕也没打算搬空洛阳仓,南阳的旱灾或许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严重。朝廷征收赋税,其目的,还不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开仓放粮有何不妥?”
“南阳、襄阳各地刚刚为我朝占领,大多还未归心,现在就是一个收买民心的好时机!只是开仓放粮而已,便能轻轻松松收拢上百万的百姓认同,朕觉得非但不亏,反而是我朝赚大了!所以,要真的最后变成旱灾,这件事,朕非做不可!”
“这样吧,洛阳仓搬空了多少,等到秋收之后,朕再原样补回去!……哦,对了,赋税也一并减免了!”
众人思索之后,都觉得利大于弊,纷纷赞同。祖珽眉头顿展,高兴地说道:“陛下真仁君也!此一举,可得襄阳诸州稳固,实在是大好的善政!如此一来,我朝对这些地方的控制,将大大增加!”
高纬道:“南阳、襄阳,自古人杰地灵,眼下虽田亩荒芜,无非因战乱影响,加上从前伪周官僚未好好治理所致。只要不要将百姓压迫得太狠,鼓励农桑,相信能够恢复生机的。祖卿,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祖珽说:“陛下思虑周全,臣在大略上也做不了多少补充,只有从细节上下手了。臣想了一下,旱灾过后,百姓的生计必然受影响,别说储粮,恐怕连耕地所用的种子也没有,臣以为,可由官府作保出外筹措种子。至于所需之钱,一方面让农户节衣缩食挤出一部分来,先将田地种上,秋收之时方有收获。”
“还有,就是要从这些地方迁走一部分百姓去别州垦荒种地。可由官府先发给三个月的口粮,并配发种子,当然,也可以继续我们从前用过的以工代赈那一套,河东不管什么时候都是缺人的,光是建军屯粮仓每年就要不少的人力,正好。如果是搬迁,那就让各地重新登记造册,如果没有,以三月为期或者六月为期,干完活之后便回归本籍,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有人有不同的声音:“流民居无定所,万一他们领了口粮,又逃出本州,岂不是鸡飞蛋打?”
祖珽满怀信心,乜了他一眼:“不妨,百姓读的书少,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性格还是很淳朴的,他们只要有粮吃,有地种,谅他们不会轻易逃走。俗话说故土难离,他们的故土若真的能够生存,他们能轻易舍弃吗?就是真的有人跑了,毕竟是少数,也无碍大局。”
“不过,一些防范措施也要跟上,比如,他们领了口粮、种子,可依地理以十户为连保,以互相监督,不得擅离。其实也没有必要花太多心思在上面,他们现在有饭吃,又眼望着可以收成的庄稼,肯定不会跑的。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你是他们,忍饥挨饿、流离失所忽然遇到这等好事,你将如何处之?”
众人皆是默然,祖珽这个老瞎子倒是才华横溢,一个人顶一整个内阁班子,他们也找不出多少漏洞。祖珽接着说道:“不过有一件事要注意,朝廷的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朕要是得到像达奚长儒这样的猛将,就算给他一个郡王爵朕都不会吝啬,那会如宇文邕一般?朕看,这宇文邕千好万好,就有一点不太行,那就是不会用人。”
众臣自然纷纷称颂皇帝圣明,心里则买卖批起来。你俩是一丘之貉,就大哥别笑二哥了吧,你老丈人为什么被贬到汾州做都督,自己心里没点数嘛?
不过这种想法也只能想想,谁说出来谁傻。其实严格来说,陛下对待功臣还是很不错的,除了有时候御下严苛、疑心病重了一点,还是挺开明的君主。
一番马屁过后,自然也就切入了正题。“南阳县奏报,今夏雨水甚少,恐有饥荒,请朝廷早做准备……不光是南阳,随州、襄阳多地都有旱灾的迹象,今年恐怕要歉收,臣担心……”
高纬目光一凝,说道:“怎么朕的治下总是闹些旱、涝灾害?朕知道了,朕没记错的话,洛阳仓府之中还有不少储粮吧?命他们早早做好准备,若真有大旱,便运洛阳的粮食接济襄州等地。”
“陛下,臣反对。洛阳仓府之中的储粮是备军用的,河东各地的军粮都要依赖洛阳运输,陛下若是将洛阳仓府搬空了,万一前线粮草不济,恐有大患!”有人站出来反对。
高纬摆摆手道:“不至于,北周元气大伤,朕不去找他们也就罢了,他们那里敢捋朕的虎须?再说,朕也没打算搬空洛阳仓,南阳的旱灾或许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严重。朝廷征收赋税,其目的,还不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开仓放粮有何不妥?”
“南阳、襄阳各地刚刚为我朝占领,大多还未归心,现在就是一个收买民心的好时机!只是开仓放粮而已,便能轻轻松松收拢上百万的百姓认同,朕觉得非但不亏,反而是我朝赚大了!所以,要真的最后变成旱灾,这件事,朕非做不可!”
“这样吧,洛阳仓搬空了多少,等到秋收之后,朕再原样补回去!……哦,对了,赋税也一并减免了!”
众人思索之后,都觉得利大于弊,纷纷赞同。祖珽眉头顿展,高兴地说道:“陛下真仁君也!此一举,可得襄阳诸州稳固,实在是大好的善政!如此一来,我朝对这些地方的控制,将大大增加!”
高纬道:“南阳、襄阳,自古人杰地灵,眼下虽田亩荒芜,无非因战乱影响,加上从前伪周官僚未好好治理所致。只要不要将百姓压迫得太狠,鼓励农桑,相信能够恢复生机的。祖卿,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祖珽说:“陛下思虑周全,臣在大略上也做不了多少补充,只有从细节上下手了。臣想了一下,旱灾过后,百姓的生计必然受影响,别说储粮,恐怕连耕地所用的种子也没有,臣以为,可由官府作保出外筹措种子。至于所需之钱,一方面让农户节衣缩食挤出一部分来,先将田地种上,秋收之时方有收获。”
“还有,就是要从这些地方迁走一部分百姓去别州垦荒种地。可由官府先发给三个月的口粮,并配发种子,当然,也可以继续我们从前用过的以工代赈那一套,河东不管什么时候都是缺人的,光是建军屯粮仓每年就要不少的人力,正好。如果是搬迁,那就让各地重新登记造册,如果没有,以三月为期或者六月为期,干完活之后便回归本籍,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有人有不同的声音:“流民居无定所,万一他们领了口粮,又逃出本州,岂不是鸡飞蛋打?”
祖珽满怀信心,乜了他一眼:“不妨,百姓读的书少,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性格还是很淳朴的,他们只要有粮吃,有地种,谅他们不会轻易逃走。俗话说故土难离,他们的故土若真的能够生存,他们能轻易舍弃吗?就是真的有人跑了,毕竟是少数,也无碍大局。”
“不过,一些防范措施也要跟上,比如,他们领了口粮、种子,可依地理以十户为连保,以互相监督,不得擅离。其实也没有必要花太多心思在上面,他们现在有饭吃,又眼望着可以收成的庄稼,肯定不会跑的。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你是他们,忍饥挨饿、流离失所忽然遇到这等好事,你将如何处之?”
众人皆是默然,祖珽这个老瞎子倒是才华横溢,一个人顶一整个内阁班子,他们也找不出多少漏洞。祖珽接着说道:“不过有一件事要注意,朝廷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