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二章 战争结束之后(上)
《我成了仁宗之子》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2020-03-13 15:56
种颚专注,心无旁骛,除了征战,朝堂的其他事都很少琢磨。即便是在讲武堂这些年,他也是更多的去钻研官家的那些战例。
不过,人家种颚的世家,朝堂的种家将帅不止他一人。
“狄帅所言是官家期望的理想状态。就比如老护卫营第一批军卒和校尉,在官家还是东宫时,我等立功的奖赏就有了文官序列的封赏。”
种谊算是跟官家接触最多的种家人,在听了种颚复述狄青的话以后,给了自家兄长一个明确的说法。
“文官封赏?”
“对,官家曾说过,战争其实是属于青壮年的,而征战一生的结果是伤病一生。所以,不管是将帅还是军卒,朝廷都应该为其考虑最后的去向。”
“军备的提高,将帅的作用最终体现在治军能力上,而治军与治政相通,能治军者自然能治政,文武相通是可行的。”
“但是,官家也曾说过,这不是想就能做到的,在于观念的改变,不是一两项制度的推行就可以成型的。”
“官家说,他会设定一个方向,慢慢的让文武通途了。就比如现在的军卒退役、士人服役,在安置时,就体现了不区分文武出身的问题。”
“官家曾言,不管是士大夫阶层,还是朝廷的内阁、议政,都会关注将帅而忽略校尉一级。官家说一旦基层治政者、科考参与者等慢慢都有了军伍经历,就会改变国朝文武之别的现状。官家说还很远······”
种谊说的是实情。赵曦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硬抗整个士大夫阶层去让文武并轨,不现实。不说国朝以文驭武的国策,就说现在整个国朝州府郡县的治理者,还是以文臣为主。
明君的标志不是独断专行,是合理平衡整个权力阶层,在需要决断时,为大多数臣工支持。
同样,明君的标志是有一个可以处理各项朝政的内阁,而不是靠一个人来支撑一个朝廷。
就比如现在,当西夏因为突围不成,派遣第二波使臣抵达汴梁时,就意味着这次战事要结束了。怎样谈判,如何能达到平灭西夏的目标,如何处置西夏的王室、贵族、军卒、牧民,赵曦就不需要操心了。
这是内阁的事。
“以青塘吐蕃为蓝本,原则是遥领,整个原西夏的辖区内,部落贵族,特别是可以号令一方并成军的贵族,不得继续留在原辖地。”
“党项贵族八姓,也就是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房当氏、米擒氏、拓跋氏,哪怕是原本控制三五百户的首领,也不得常居原籍。”
“西夏的骑兵,本来多数就是战时为兵,闲时为民。可遴选部分骑兵,不管是做国朝骑兵的教官,还是打散分别隶属于国朝各军,以避免党项人聚集为原则。”
“党项人从军,必须离开西北地,内阁建议以河北道为善,为国朝收复燕云而储备······”
内阁对于西夏的安置是经过商讨后,形成的集体决断。富弼的奏报,也确实让赵曦觉得,内阁在这些事务上用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过,人家种颚的世家,朝堂的种家将帅不止他一人。
“狄帅所言是官家期望的理想状态。就比如老护卫营第一批军卒和校尉,在官家还是东宫时,我等立功的奖赏就有了文官序列的封赏。”
种谊算是跟官家接触最多的种家人,在听了种颚复述狄青的话以后,给了自家兄长一个明确的说法。
“文官封赏?”
“对,官家曾说过,战争其实是属于青壮年的,而征战一生的结果是伤病一生。所以,不管是将帅还是军卒,朝廷都应该为其考虑最后的去向。”
“军备的提高,将帅的作用最终体现在治军能力上,而治军与治政相通,能治军者自然能治政,文武相通是可行的。”
“但是,官家也曾说过,这不是想就能做到的,在于观念的改变,不是一两项制度的推行就可以成型的。”
“官家说,他会设定一个方向,慢慢的让文武通途了。就比如现在的军卒退役、士人服役,在安置时,就体现了不区分文武出身的问题。”
“官家曾言,不管是士大夫阶层,还是朝廷的内阁、议政,都会关注将帅而忽略校尉一级。官家说一旦基层治政者、科考参与者等慢慢都有了军伍经历,就会改变国朝文武之别的现状。官家说还很远······”
种谊说的是实情。赵曦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硬抗整个士大夫阶层去让文武并轨,不现实。不说国朝以文驭武的国策,就说现在整个国朝州府郡县的治理者,还是以文臣为主。
明君的标志不是独断专行,是合理平衡整个权力阶层,在需要决断时,为大多数臣工支持。
同样,明君的标志是有一个可以处理各项朝政的内阁,而不是靠一个人来支撑一个朝廷。
就比如现在,当西夏因为突围不成,派遣第二波使臣抵达汴梁时,就意味着这次战事要结束了。怎样谈判,如何能达到平灭西夏的目标,如何处置西夏的王室、贵族、军卒、牧民,赵曦就不需要操心了。
这是内阁的事。
“以青塘吐蕃为蓝本,原则是遥领,整个原西夏的辖区内,部落贵族,特别是可以号令一方并成军的贵族,不得继续留在原辖地。”
“党项贵族八姓,也就是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房当氏、米擒氏、拓跋氏,哪怕是原本控制三五百户的首领,也不得常居原籍。”
“西夏的骑兵,本来多数就是战时为兵,闲时为民。可遴选部分骑兵,不管是做国朝骑兵的教官,还是打散分别隶属于国朝各军,以避免党项人聚集为原则。”
“党项人从军,必须离开西北地,内阁建议以河北道为善,为国朝收复燕云而储备······”
内阁对于西夏的安置是经过商讨后,形成的集体决断。富弼的奏报,也确实让赵曦觉得,内阁在这些事务上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