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8章 从印度出发
《辛亥大英雄》作者:河马散人 2019-12-13 21:34
美丽的地中海成为了一个漩涡,规模越来越大的战争吞噬着双方的血肉。而在远东地区,人们除了关心刚发表的《开普敦宣言》外,心思依旧放在身边的战争上。持续两年多的战争,已经影响到国家社会的各个方面,报纸电台全是战争的消息,大街小巷贴满各式各样的海报,大中小学都围绕着战争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厂里的机器也都超负荷运转,连国家和世界地图都改版数次。近千万军人,数千万为战争服务的医疗队、运输队、工程队......大量劳动力离开土地,吃着国家军粮的同时,也使普通家庭餐桌上的主食逐渐减少,杂粮的供应已经比战前提高了整整一倍。
很多生活必需品都开始限量供应,再建的大型工程项目也都因钢铁供应减少而延误,数以万计的工人远赴各地,从遥远关岛到东南沿海,从冰寒的鄂霍次克海到遥远的中亚,无数巨大地国防工程日以继夜的进行着。三十年繁荣的积蓄,眨眼间被挤压干净。有牢骚有怨言,也有愤慨,但绝大多数国民选择了义无反顾地支持。教育和扫盲的是深入,已经让很多人懂得了什么是大国,什么是崛起之路。所以他们知道,想实现每个人心中的大国梦想,就必须在国仇家恨中经历煎熬,经历血与火的洗礼。时间越是深入,经历过数千年战争,早已把苦难深深镌刻进血髓中的坚韧顽强、勤劳忍耐的民族精神,终于绽放出最璀璨的一面。年轻人穿上军装,告别父母奔向战争,女人们走出家门,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工人嚼着馒头,一丝不苟盯着一毫米一毫米的刻度表,农民们送走亲人在田野里挥洒汗水。将饱满的谷粒送上军列......所有人都昂着头挺起胸,坦然面对着这场不知何时能结束的世界大战。
但有一些人想得更远,当苦寒的乌拉尔枪炮渐渐减弱,中苏的决斗再次因为天气而变缓后,亲眼见证三十年世界政治动荡,身逢最美好也是最残酷时代的新一代政治家们,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利用漫长冬季结束东亚主要战事,缓解人民压力,为国家多保留几分元气。
戒严的加尔各答港内,数十辆画着越南国旗的ubt7坦克沿着敞开的舱桥。驶入宽大的坦克登陆舰内。粗糙的驾驶技术,使得舱内不断传来发动机的振喘和碰撞声,他们的中国装甲教官掩面而泣,暗暗咒骂自己的学生,实在是糟蹋了以快速灵活见长的苏制bt坦克。
包着头巾的印度工人将大炮吊上甲板,将沉重的弹药和大炮拽近船舱。整个码头,都是这样的场景,印度人底下的效率,让四十几艘从波斯战区调来的登陆舰内。全是海军不满的叫嚷声。唯有最靠外面的主泊位上,安安静静,宪兵们亲自动手,忙碌的将一只只密封大木箱搬上“安江”号轻巡洋舰。磨损的木箱细缝里。隐隐透出金黄色的光芒。“这是第几批了?”巡洋舰旁,准备启程的进攻安达曼的李宗仁正和费文华等军官谈笑风生。
“第七批了,等打完这场仗,起码得十五六批。”费文华裂开满嘴白牙。一个劲的发笑。
别人不清楚,但他却很清楚,自从在印度站稳脚跟后。印度集团军就以清剿苏印部队为由,在印度各处大肆搜刮,光是黄金和白银就运走了上百吨,文物什么的更是不计其数,要不是考虑到影响,他都想派部队把著名的阿育王柱给搬到北京国家博物馆去。除了浮财外,源源不断的粗钢、铜锭、烙铁和稀土等战略资源也顺着密支那军用铁路被运回国,数量更是大得惊人。以至于总参谋部只要说起印度集团军,全都翘拇指。没办法,别的地方打仗都是亏本,只有这里不仅不亏本,每月还起码通过铁路往回送上价值千万的好东西。
去年底在印度站稳脚跟后,因为后勤不畅,李宗仁和印度集团军一直没法进行较大的军事行动。直到今年5月初调动十万战俘和民工,将需要翻越野人山的密支那军用铁路一直修到石油城迪格博伊后,才终于得到稳定的补给。在铁路的支援下,李宗仁首先就是修复了波卡罗钢城和英印炼铜厂等一大批工矿,然后把印度工人重新召回继续生产,还加大了迪格博伊油田和炼油厂的生产规模。在他的调度下,八月初时,印度集团军占领区的粗钢产量就恢复到每月30万吨、铜6000吨、焦煤3万吨、钍、烙、钾盐镁矾、云母、矽线石、石棉这些重要甚至战略矿石开采量更增至每月30万吨,原油也增加到每月20万吨,而这些东西绝大部分也都被运回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很多生活必需品都开始限量供应,再建的大型工程项目也都因钢铁供应减少而延误,数以万计的工人远赴各地,从遥远关岛到东南沿海,从冰寒的鄂霍次克海到遥远的中亚,无数巨大地国防工程日以继夜的进行着。三十年繁荣的积蓄,眨眼间被挤压干净。有牢骚有怨言,也有愤慨,但绝大多数国民选择了义无反顾地支持。教育和扫盲的是深入,已经让很多人懂得了什么是大国,什么是崛起之路。所以他们知道,想实现每个人心中的大国梦想,就必须在国仇家恨中经历煎熬,经历血与火的洗礼。时间越是深入,经历过数千年战争,早已把苦难深深镌刻进血髓中的坚韧顽强、勤劳忍耐的民族精神,终于绽放出最璀璨的一面。年轻人穿上军装,告别父母奔向战争,女人们走出家门,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工人嚼着馒头,一丝不苟盯着一毫米一毫米的刻度表,农民们送走亲人在田野里挥洒汗水。将饱满的谷粒送上军列......所有人都昂着头挺起胸,坦然面对着这场不知何时能结束的世界大战。
但有一些人想得更远,当苦寒的乌拉尔枪炮渐渐减弱,中苏的决斗再次因为天气而变缓后,亲眼见证三十年世界政治动荡,身逢最美好也是最残酷时代的新一代政治家们,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利用漫长冬季结束东亚主要战事,缓解人民压力,为国家多保留几分元气。
戒严的加尔各答港内,数十辆画着越南国旗的ubt7坦克沿着敞开的舱桥。驶入宽大的坦克登陆舰内。粗糙的驾驶技术,使得舱内不断传来发动机的振喘和碰撞声,他们的中国装甲教官掩面而泣,暗暗咒骂自己的学生,实在是糟蹋了以快速灵活见长的苏制bt坦克。
包着头巾的印度工人将大炮吊上甲板,将沉重的弹药和大炮拽近船舱。整个码头,都是这样的场景,印度人底下的效率,让四十几艘从波斯战区调来的登陆舰内。全是海军不满的叫嚷声。唯有最靠外面的主泊位上,安安静静,宪兵们亲自动手,忙碌的将一只只密封大木箱搬上“安江”号轻巡洋舰。磨损的木箱细缝里。隐隐透出金黄色的光芒。“这是第几批了?”巡洋舰旁,准备启程的进攻安达曼的李宗仁正和费文华等军官谈笑风生。
“第七批了,等打完这场仗,起码得十五六批。”费文华裂开满嘴白牙。一个劲的发笑。
别人不清楚,但他却很清楚,自从在印度站稳脚跟后。印度集团军就以清剿苏印部队为由,在印度各处大肆搜刮,光是黄金和白银就运走了上百吨,文物什么的更是不计其数,要不是考虑到影响,他都想派部队把著名的阿育王柱给搬到北京国家博物馆去。除了浮财外,源源不断的粗钢、铜锭、烙铁和稀土等战略资源也顺着密支那军用铁路被运回国,数量更是大得惊人。以至于总参谋部只要说起印度集团军,全都翘拇指。没办法,别的地方打仗都是亏本,只有这里不仅不亏本,每月还起码通过铁路往回送上价值千万的好东西。
去年底在印度站稳脚跟后,因为后勤不畅,李宗仁和印度集团军一直没法进行较大的军事行动。直到今年5月初调动十万战俘和民工,将需要翻越野人山的密支那军用铁路一直修到石油城迪格博伊后,才终于得到稳定的补给。在铁路的支援下,李宗仁首先就是修复了波卡罗钢城和英印炼铜厂等一大批工矿,然后把印度工人重新召回继续生产,还加大了迪格博伊油田和炼油厂的生产规模。在他的调度下,八月初时,印度集团军占领区的粗钢产量就恢复到每月30万吨、铜6000吨、焦煤3万吨、钍、烙、钾盐镁矾、云母、矽线石、石棉这些重要甚至战略矿石开采量更增至每月30万吨,原油也增加到每月20万吨,而这些东西绝大部分也都被运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