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一章 朝天阙 第五节 曙光(十八)(2/2)
《民国投机者》作者:有时糊涂 2019-12-25 18:58
而不走,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追击日军进入海参威?战场上意外很多,或许,也可能,我们将一支苏军部队当作日军给消灭了。”
“庄将军,你想过没有,这样会让事态失控,对外交解决极其不利。”魏德迈对庄继华**裸的威胁感到震惊,他非常担心,按照这条路走下去,冲突将越来越大,难以控制。
“这场冲突是斯大林挑起的,我们是被动应战,”庄继华平静的反驳道:“没有只准他打我们,我们不能打他的道理。这一仗胜利了,至少可以保证东北新疆十年和平。”
布雷恩心里盘算,入侵东北,苏军势必投入重兵,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方向上兵力势必不多,中国十万重兵进入苏境,在兵力上占优势,攻下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可能的。
“文革,你判断苏军总兵力有多少?调走这两个军后,兵力够吗?”白崇禧问道。
“根据伪满洲国官员和将领提供的情报,我估计苏俄远东方面军大约四十万到四十五万,不过,必须考虑到斯大林有可能抽调蒙古方面军,所以他们的总兵力在六十万上下,考虑到必须分出一部分兵力向符拉迪沃斯托克进攻,苏军能投入进攻东北的大约在五十五万到六十万。这个数字已经是很宽泛的了,实际上我个人认为,苏军兵力在五十万上下。”
“我军北上的部队九十万,就算新一军112军挺进苏境,我军在苏军正面还有八十万,兵力远远超过他们。”
“不能轻敌,”白崇禧摇头说,他转向蒋介石:“委员长,斯大林既然从蒙古抽调部队,卫立煌同样可以向东移动,让傅作义率领三十五军八十六军九十四军,总共十五万部队东进,向东北靠拢,随时准备支援东北战场。”
蒋介石略微思索便一口答应:“健生此意甚好,就这样办,辞修,立刻起草命令,告诉卫立煌,组建东进兵团,东进兵团由三十五军八十六军九十四军暂编骑兵第四军组成,由傅作义担任总司令。”
“是,委员长。”陈诚面无表情的答道,白崇禧的建议其实他已经想到了,只是没等到他开口,白崇禧便抢先说出来了。
陈诚心情有些郁闷,来的时候他还比较有信心,认为这次蒋介石可能会严惩庄继华,乐观点估计有可能解除他的职务,让他或杜聿明代理,可不管是谁,只要不是庄继华,这一仗之后,他便可以谋求出任东北战区。
可是蒋介石一见到庄继华,好像火气就突然消了,板子举得高高的,却是轻轻落下,庄继华毫毛未伤。
在距离会议室不远的另一个小院内,杨永泰心中却起伏不定,宋美龄端着茶杯,正全神贯注的看着他。
“夫人,我想我已经了解文革的目的了。”杨永泰终于开口了,宋美龄轻轻舒口气,抿口茶,将杯子放下。
“还请先生解释。”
宋美龄一到这里便将刚才的疑惑和庄继华的建议详细告诉了杨永泰,杨永泰再结合刚才庄继华的表现和这十多年对他的了解,判断出了他的目的,不过杨永泰非常犹豫,是不是要说出来。
杨永泰在外表上看是比较西化的,可内心他遵循的是儒家哲学,忠君,是儒家重要思想观念;杨永泰在对蒋介石的忠和庄继华的友谊之间挣扎良久,蒋介石很可能不赞成庄继华的想法,如此便会加快对付庄继华的步骤,甚至可能断然下令解除他的职务。
犹豫半响,杨永泰最后还是向自己的本源妥协:“文革的着眼点落在战后,夫人,现在我可以断定,文革在战争之初便坚信,我们会获得胜利,所以在那时,他便开始着手解决战后的问题。”
“战后国内面临的情况是,国共两党,两个政府,两支军队,内战的可能性非常大,但他不希望这样,他认为战后国家应该象美国那样,通过选举,实现两党轮流执政。”
“如此说来,以前还有这次,他都是有意在帮助gcd了?”宋美龄问。
“也不完全这样,有些时候也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夫人,”杨永泰正色看着宋美龄:“战争之初,敌强我弱,gcd的敌后抗战根据地牵制了大批日军,缓解了正面战场的压力,所以他数次帮助他们,目的是稳住敌后战场,为正面战场赢得时间。
反攻的时候也是同样道理,敌后战场可以配合正面反攻,所以他也不得不帮助他们。夫人,文革亲共,但绝不会投共,这从他数次与gcd谈判和郝鹏举事件中的强硬便可知。
刚才文革说了一句话,国共两党之间缺乏信任,所以这些年他一直在作这项工作,促进两党之间的信任。
无论是在豫东给陈g粮食,还是收编陈g部队,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宋美龄这才恍然大悟,当初庄继华和陈g在她面前演了场戏,她心里有些恼怒,可想了想又叹口气,以庄继华当时的处境来看,也只能这样。
“那他在郝鹏举事件中为什么又这样强硬呢?丝毫不给gcd台阶?”宋美龄又想起另一个问题,当初庄继华多强硬,甚至已经调动部队,准备大打出手。
“这就是他的另一面,”杨永泰思索着说:“他在四川便是这样,四川军阀众多,彼此之间争斗不休,文革一边扶持杨森李家钰他们,另一边拉住邓锡侯田颂尧;可他始终没有动摇刘湘力量,也不让杨森和邓锡侯他们去挑战刘湘的权力;相反如果他们这样作了,他还会进行压制。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他需要四川稳定。
动摇了刘湘的统治,四川便会乱,这将阻碍他要做的事。夫人,文革分寸上拿捏极好。
所以,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郝鹏举事件中的强硬是为了警告gcd,为什么要警告gcd呢?这是因为,在山东会战后,两党因为抢地盘发生的冲突越来越多,而且gcd这样公然策反,势必影响两党信任,所以他一定要强硬。”
杨永泰的分析环环相扣,几乎将庄继华这几年的所作所为全部看透,但他不知道,庄继华在这上面走得更远,因为他比杨永泰更了解蒋介石。
!@#
“庄将军,你想过没有,这样会让事态失控,对外交解决极其不利。”魏德迈对庄继华**裸的威胁感到震惊,他非常担心,按照这条路走下去,冲突将越来越大,难以控制。
“这场冲突是斯大林挑起的,我们是被动应战,”庄继华平静的反驳道:“没有只准他打我们,我们不能打他的道理。这一仗胜利了,至少可以保证东北新疆十年和平。”
布雷恩心里盘算,入侵东北,苏军势必投入重兵,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方向上兵力势必不多,中国十万重兵进入苏境,在兵力上占优势,攻下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可能的。
“文革,你判断苏军总兵力有多少?调走这两个军后,兵力够吗?”白崇禧问道。
“根据伪满洲国官员和将领提供的情报,我估计苏俄远东方面军大约四十万到四十五万,不过,必须考虑到斯大林有可能抽调蒙古方面军,所以他们的总兵力在六十万上下,考虑到必须分出一部分兵力向符拉迪沃斯托克进攻,苏军能投入进攻东北的大约在五十五万到六十万。这个数字已经是很宽泛的了,实际上我个人认为,苏军兵力在五十万上下。”
“我军北上的部队九十万,就算新一军112军挺进苏境,我军在苏军正面还有八十万,兵力远远超过他们。”
“不能轻敌,”白崇禧摇头说,他转向蒋介石:“委员长,斯大林既然从蒙古抽调部队,卫立煌同样可以向东移动,让傅作义率领三十五军八十六军九十四军,总共十五万部队东进,向东北靠拢,随时准备支援东北战场。”
蒋介石略微思索便一口答应:“健生此意甚好,就这样办,辞修,立刻起草命令,告诉卫立煌,组建东进兵团,东进兵团由三十五军八十六军九十四军暂编骑兵第四军组成,由傅作义担任总司令。”
“是,委员长。”陈诚面无表情的答道,白崇禧的建议其实他已经想到了,只是没等到他开口,白崇禧便抢先说出来了。
陈诚心情有些郁闷,来的时候他还比较有信心,认为这次蒋介石可能会严惩庄继华,乐观点估计有可能解除他的职务,让他或杜聿明代理,可不管是谁,只要不是庄继华,这一仗之后,他便可以谋求出任东北战区。
可是蒋介石一见到庄继华,好像火气就突然消了,板子举得高高的,却是轻轻落下,庄继华毫毛未伤。
在距离会议室不远的另一个小院内,杨永泰心中却起伏不定,宋美龄端着茶杯,正全神贯注的看着他。
“夫人,我想我已经了解文革的目的了。”杨永泰终于开口了,宋美龄轻轻舒口气,抿口茶,将杯子放下。
“还请先生解释。”
宋美龄一到这里便将刚才的疑惑和庄继华的建议详细告诉了杨永泰,杨永泰再结合刚才庄继华的表现和这十多年对他的了解,判断出了他的目的,不过杨永泰非常犹豫,是不是要说出来。
杨永泰在外表上看是比较西化的,可内心他遵循的是儒家哲学,忠君,是儒家重要思想观念;杨永泰在对蒋介石的忠和庄继华的友谊之间挣扎良久,蒋介石很可能不赞成庄继华的想法,如此便会加快对付庄继华的步骤,甚至可能断然下令解除他的职务。
犹豫半响,杨永泰最后还是向自己的本源妥协:“文革的着眼点落在战后,夫人,现在我可以断定,文革在战争之初便坚信,我们会获得胜利,所以在那时,他便开始着手解决战后的问题。”
“战后国内面临的情况是,国共两党,两个政府,两支军队,内战的可能性非常大,但他不希望这样,他认为战后国家应该象美国那样,通过选举,实现两党轮流执政。”
“如此说来,以前还有这次,他都是有意在帮助gcd了?”宋美龄问。
“也不完全这样,有些时候也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夫人,”杨永泰正色看着宋美龄:“战争之初,敌强我弱,gcd的敌后抗战根据地牵制了大批日军,缓解了正面战场的压力,所以他数次帮助他们,目的是稳住敌后战场,为正面战场赢得时间。
反攻的时候也是同样道理,敌后战场可以配合正面反攻,所以他也不得不帮助他们。夫人,文革亲共,但绝不会投共,这从他数次与gcd谈判和郝鹏举事件中的强硬便可知。
刚才文革说了一句话,国共两党之间缺乏信任,所以这些年他一直在作这项工作,促进两党之间的信任。
无论是在豫东给陈g粮食,还是收编陈g部队,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宋美龄这才恍然大悟,当初庄继华和陈g在她面前演了场戏,她心里有些恼怒,可想了想又叹口气,以庄继华当时的处境来看,也只能这样。
“那他在郝鹏举事件中为什么又这样强硬呢?丝毫不给gcd台阶?”宋美龄又想起另一个问题,当初庄继华多强硬,甚至已经调动部队,准备大打出手。
“这就是他的另一面,”杨永泰思索着说:“他在四川便是这样,四川军阀众多,彼此之间争斗不休,文革一边扶持杨森李家钰他们,另一边拉住邓锡侯田颂尧;可他始终没有动摇刘湘力量,也不让杨森和邓锡侯他们去挑战刘湘的权力;相反如果他们这样作了,他还会进行压制。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他需要四川稳定。
动摇了刘湘的统治,四川便会乱,这将阻碍他要做的事。夫人,文革分寸上拿捏极好。
所以,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郝鹏举事件中的强硬是为了警告gcd,为什么要警告gcd呢?这是因为,在山东会战后,两党因为抢地盘发生的冲突越来越多,而且gcd这样公然策反,势必影响两党信任,所以他一定要强硬。”
杨永泰的分析环环相扣,几乎将庄继华这几年的所作所为全部看透,但他不知道,庄继华在这上面走得更远,因为他比杨永泰更了解蒋介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