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六节 米价回落
《在西汉的悠闲生活》作者:要离刺荆轲 2019-12-25 20:36
第两百零六节米价回落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长安城的城门缓缓的打开。
“都看什么呢?”宣城门城门校尉王启年提着一壶小酒,正打算去找个安静的地方,就着炒豆,喝上一会。
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
这些天,长安的米价一路走高,让王启年家中在长安开的那个小米铺的生意异常红火,尽管米价今天早上更是涨到了八十钱。
但是,每天米铺一开门,立刻就会有无数百姓拿着沾满了油渍和灰尘的五铢钱,拼命的往前挤。
王启年想起前几天他姨夫跟他说话时的场景,姨夫当时得意洋洋的告诉他:“每天粟米不要卖多了,最多只能卖五十石,我听说啊,这粟米的价格还会涨,不涨到一百钱一石,是决计不会停歇的”
“不需要涨到一百钱那么多,九十钱,俺就心满意足了”王启年想着,琢磨着应该见好就收了。
却看到城门口几个本该将路障搬开的卫兵,傻呆呆的看着前方。
他顿时就心头火起,提着酒壶就要过去踢那几个卫兵的屁股。
但,他才走到城门口,看向外面的时候。
王启年瞬间傻眼了。
“这是……”只见城门外的道路上停满了牛车、马车、驴车。
数百名穿着布衣的仓兵赶着各自的车子就要进城。
“奉太子令,吾等压粮进城”一个穿着司马甲胄的军官,一脸严肃的道,说着就拿出了盖着太子印玺的公文。
王启年傻傻的接过公文,拿过来一看。
顿时心中好似有十万个惊雷炸响,直炸得他耳朵蒙,精神恍惚。
“完了……”王启年哀号一声。
看着那些各种牲畜拉着的车子上面堆满的一袋袋沉重的粟米。
王启年只觉得世界在眼前崩溃,整个天地都黯淡无光了。
要知道,之前长安米价涨潮一起的时候,他就在自己姨夫的带动和劝说下,拿出了全副身家还跟人借了一大笔钱,跟姨夫在长安城里合伙开了那家小米铺。
因为自己家不是地主,所以必须从别人手中买粮。
好在,他是城门校尉,虽然只是个芝麻大的武官,但胜在现官不如现管,因此长安的几大米行还是给他面子,匀了些粮食给他。
做生意嘛……吃独食是会被人妒恨的,只有利益均沾,才能长久。
即算如此,他进的那几千石粟米也是以高达六十钱的价格买进的。
后来他看到粟米如此好卖,钱是如此好赚,于是横下一条心跟人借了高利贷,又去买进了一千多石粟米。
可是……
“怎么办……怎么办……”王启年心急如焚,拿着公文,脸上灰暗无光,有种世界末日来临的感觉。
先前,他不是没想过,朝廷可能会干涉。
但是,这次米价疯涨的幕后推手,他可是听人讲的清清楚楚,是朝廷几位大佬在幕后推动。
正因为想到天塌了,有高个的顶着。
他才下定决心的。
“太子怎么这么快出手啊……”王启年心中悲泣不已。
“校尉,公文可有错?”那个司马看着王启年,不动声色的问着。
“没……没错……”王启年回过神来,连忙回答。
司马,秩千石,已经算是可以独当一面了,他没那个胆子在一位司马面前拖延时间。
“那,吾等就要进城了”这个司马说着,就带着几个库兵,把城门口挡路的路障挪开,带着长长的车队进城。
同一时刻,在长安的数个城门口,生了同样的事情。
当长安居民刚刚从睡梦中苏醒,正提着篮子,准备去买些粟米回来存着的时候,猛然间就看到了数百辆满载粮食的车马从长安的大街上招摇过市。
沉甸甸的粟米将车轮都压的咯吱咯吱的响动。
“太子殿下押粮进城了”在相互打听之后,长安百姓立刻就将手里的篮子往天上一扔,欢呼了起来。
手里本来打算拿来买米的五铢钱更是小心翼翼的贴身收进怀里。
其实,大多数长安百姓是不缺粮的,一般人家里都有一月之食。
造成粮价高涨的原因,无非就是某些人刻意宣扬今年夏天的关中旱灾导致关中缺粮。
今年夏天持续将近两个月的大旱,长安人当然是清楚的,那时候朝廷可是下过诏书,还调集过军队抗旱的。
这样一来,生怕买不到粮食的百姓就恐慌起来,先是一部分人参与抢购,然后几乎全城百姓都参与进来了。
为了刻意制造恐慌情绪。
几个长安显贵列侯甚至亲自参与了进来,这让看到的百姓在心理上更加恐慌起来。
连列侯都没粮食了,小老百姓还不抓紧抢粮,更待何时?
但此刻,当朝廷开始调集储备粮进城的时候。
几乎所有的恐慌情绪都消散一空了。
谁都知道,朝廷在关中的几个大粮仓里存储了数百万石粮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长安城的城门缓缓的打开。
“都看什么呢?”宣城门城门校尉王启年提着一壶小酒,正打算去找个安静的地方,就着炒豆,喝上一会。
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
这些天,长安的米价一路走高,让王启年家中在长安开的那个小米铺的生意异常红火,尽管米价今天早上更是涨到了八十钱。
但是,每天米铺一开门,立刻就会有无数百姓拿着沾满了油渍和灰尘的五铢钱,拼命的往前挤。
王启年想起前几天他姨夫跟他说话时的场景,姨夫当时得意洋洋的告诉他:“每天粟米不要卖多了,最多只能卖五十石,我听说啊,这粟米的价格还会涨,不涨到一百钱一石,是决计不会停歇的”
“不需要涨到一百钱那么多,九十钱,俺就心满意足了”王启年想着,琢磨着应该见好就收了。
却看到城门口几个本该将路障搬开的卫兵,傻呆呆的看着前方。
他顿时就心头火起,提着酒壶就要过去踢那几个卫兵的屁股。
但,他才走到城门口,看向外面的时候。
王启年瞬间傻眼了。
“这是……”只见城门外的道路上停满了牛车、马车、驴车。
数百名穿着布衣的仓兵赶着各自的车子就要进城。
“奉太子令,吾等压粮进城”一个穿着司马甲胄的军官,一脸严肃的道,说着就拿出了盖着太子印玺的公文。
王启年傻傻的接过公文,拿过来一看。
顿时心中好似有十万个惊雷炸响,直炸得他耳朵蒙,精神恍惚。
“完了……”王启年哀号一声。
看着那些各种牲畜拉着的车子上面堆满的一袋袋沉重的粟米。
王启年只觉得世界在眼前崩溃,整个天地都黯淡无光了。
要知道,之前长安米价涨潮一起的时候,他就在自己姨夫的带动和劝说下,拿出了全副身家还跟人借了一大笔钱,跟姨夫在长安城里合伙开了那家小米铺。
因为自己家不是地主,所以必须从别人手中买粮。
好在,他是城门校尉,虽然只是个芝麻大的武官,但胜在现官不如现管,因此长安的几大米行还是给他面子,匀了些粮食给他。
做生意嘛……吃独食是会被人妒恨的,只有利益均沾,才能长久。
即算如此,他进的那几千石粟米也是以高达六十钱的价格买进的。
后来他看到粟米如此好卖,钱是如此好赚,于是横下一条心跟人借了高利贷,又去买进了一千多石粟米。
可是……
“怎么办……怎么办……”王启年心急如焚,拿着公文,脸上灰暗无光,有种世界末日来临的感觉。
先前,他不是没想过,朝廷可能会干涉。
但是,这次米价疯涨的幕后推手,他可是听人讲的清清楚楚,是朝廷几位大佬在幕后推动。
正因为想到天塌了,有高个的顶着。
他才下定决心的。
“太子怎么这么快出手啊……”王启年心中悲泣不已。
“校尉,公文可有错?”那个司马看着王启年,不动声色的问着。
“没……没错……”王启年回过神来,连忙回答。
司马,秩千石,已经算是可以独当一面了,他没那个胆子在一位司马面前拖延时间。
“那,吾等就要进城了”这个司马说着,就带着几个库兵,把城门口挡路的路障挪开,带着长长的车队进城。
同一时刻,在长安的数个城门口,生了同样的事情。
当长安居民刚刚从睡梦中苏醒,正提着篮子,准备去买些粟米回来存着的时候,猛然间就看到了数百辆满载粮食的车马从长安的大街上招摇过市。
沉甸甸的粟米将车轮都压的咯吱咯吱的响动。
“太子殿下押粮进城了”在相互打听之后,长安百姓立刻就将手里的篮子往天上一扔,欢呼了起来。
手里本来打算拿来买米的五铢钱更是小心翼翼的贴身收进怀里。
其实,大多数长安百姓是不缺粮的,一般人家里都有一月之食。
造成粮价高涨的原因,无非就是某些人刻意宣扬今年夏天的关中旱灾导致关中缺粮。
今年夏天持续将近两个月的大旱,长安人当然是清楚的,那时候朝廷可是下过诏书,还调集过军队抗旱的。
这样一来,生怕买不到粮食的百姓就恐慌起来,先是一部分人参与抢购,然后几乎全城百姓都参与进来了。
为了刻意制造恐慌情绪。
几个长安显贵列侯甚至亲自参与了进来,这让看到的百姓在心理上更加恐慌起来。
连列侯都没粮食了,小老百姓还不抓紧抢粮,更待何时?
但此刻,当朝廷开始调集储备粮进城的时候。
几乎所有的恐慌情绪都消散一空了。
谁都知道,朝廷在关中的几个大粮仓里存储了数百万石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