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五章 游行示威(2/2)
《千宋》作者:虾写 2019-12-26 01:07
“这个咱家真不清楚。”九公公道:“不过如果欧大人不拿出让李大人满意的办法,李大人哪有那么容易就离开阳平。而今全东京人都知王黼之罪,还有什么后续手段,咱家真猜不出来。”
……
接见了陈东一干太学生后,赵玉就知道接下来要生什么事。陈东道:“陛下顺百官之意来裁决此事,学生自然没有意见。但学生会带领大家挨家挨户拜访投票官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都是大宋的栋梁,必然不会眼看奸人得逞而不理会。”
挨家拜访,这是绝户计。赵玉叹口气,突然想到如果是李纲这忠义之人和欧阳利益之人搭配的话,朝廷上下将永无宁日,官员们必然是如履薄冰。赵玉和太学生们说,既然此事已经交给百官裁决,她也不再过问。但是提醒太学生不要扰民过甚。
一干太学生走后,赵玉道:“派人叱责欧阳,既然只当地方官,就本份当个地方官。再妄干涉朝政,朕绝不轻饶……这句改下,再妄干涉朝政,即刻调任京师。”前一句太没说服力了,绝不轻饶,还能怎么样?罢官?欧阳现在就没干官事。谁都知道真正的阳平知县是甘信来着。
九公公问:“是密派,还是……”这个有很大区别,密派虽然只有欧阳知道,但是就比较严重,如果是大内带赵玉手谕公开申斥,那反倒不痛不痒。
“让大内派人送去吧。”还是公开的好,这样还能让人知道自己的态度,不过大家就会把欧阳归纳到李纲一党。
“这个……恐怕不太合适。”九公公一反常态道。
赵玉惊讶问:“为何不合适?”
“陛下没看今天的皇家报吗?”九公公道:“欧大人接受采访时候说,希望陛下看在王大人劳苦功高,网开一面。又说王大人是两朝重臣什么的。”
“哈合这做人是他,当鬼也是他。”赵玉道:“他倒落个逍遥自在。”
“咱家看,欧大人也是被李大人逼的,否则是不会喜欢在这种事上表意见。”九公公道:“再说,这个王大人也太胆大了点。如果这笔钱充入国库,倒是件好事。”六千万贯,虽然说不上大宋财富版第一,但也在前十名。
“恩,王黼确实过份,只可惜李纲,一上位就大动干戈,将来朝廷事端就多了。”赵玉道:“密传欧阳,让他不得再管朝堂之事。将来李纲还要找他帮忙,他也能拿这手谕当圣旨用,推搪过去。”
赵玉这边议论欧阳,太学生们已经开始了串联。但第一家就吃了个闭门羹,李邦彦的的李府家门紧闭。但欧阳显然早考虑了这点,太学生们锣鼓全拿了出来,一起高喊:“请李大人勿与奸人同污。”
这句话杀伤力是巨大的,如果李邦彦再不开门,老百姓都会认为,李大人和王大人是一路货色。但是一旦开门,太学生们讲的是字字在理。如果这边当面答应下来,又在朝廷投反对票,那传出去就个小人。虽然是不计名投票,但赵玉和九公公是看得见的,九公公又和皇家报关系不错。
李邦彦不是没想过用武力驱逐,但是家丁们敢吗?这边虽然不是人人有官职,但人家是天子门生。在这样情况下有幕僚就出主意:“大人,如果还要周全王大人,恐怕不仅王大人周全不了,下个倒霉就是大人您了。”
“此话怎讲?”
“大人有所不知。将王大人问罪虽然是枢密院张玄明的奏章,但小的听说真实是皇上授意欧阳调查。也就是说,蔡京那事之后,皇上不仅丢人,而且民间议论颇多,王大人只不过是拿出来遮羞的特例。小的看,皇上未必想大动拳脚。再者,皇上那么明白暗示李纲要接任相位,王大人偏偏挑头将大人您推出去挡风档雨。这不仅让大人难做,更是触了皇上的怒头。所以王大人已经不可保。大人如果不趁现在摆明态度,恐怕会有人将大人和王大人相提并论。大人也知道,真要抄没,这大宋有几个官员能清白的?您就说李纲,任节度使时候,也常动用每月公钱私下面恤下属。他也是有良田百亩的人。小的看,这李纲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把火要熄了,他只能点把更大的火来挽回面子。所以小的认为,当今如此形势,就只能是顺着圣意,牺牲王大人。”
“恩,有道理”李邦彦点头道:“来人,告诉门外的,本官更衣后就接见他们,不得再鼓噪。”
……
接见了陈东一干太学生后,赵玉就知道接下来要生什么事。陈东道:“陛下顺百官之意来裁决此事,学生自然没有意见。但学生会带领大家挨家挨户拜访投票官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都是大宋的栋梁,必然不会眼看奸人得逞而不理会。”
挨家拜访,这是绝户计。赵玉叹口气,突然想到如果是李纲这忠义之人和欧阳利益之人搭配的话,朝廷上下将永无宁日,官员们必然是如履薄冰。赵玉和太学生们说,既然此事已经交给百官裁决,她也不再过问。但是提醒太学生不要扰民过甚。
一干太学生走后,赵玉道:“派人叱责欧阳,既然只当地方官,就本份当个地方官。再妄干涉朝政,朕绝不轻饶……这句改下,再妄干涉朝政,即刻调任京师。”前一句太没说服力了,绝不轻饶,还能怎么样?罢官?欧阳现在就没干官事。谁都知道真正的阳平知县是甘信来着。
九公公问:“是密派,还是……”这个有很大区别,密派虽然只有欧阳知道,但是就比较严重,如果是大内带赵玉手谕公开申斥,那反倒不痛不痒。
“让大内派人送去吧。”还是公开的好,这样还能让人知道自己的态度,不过大家就会把欧阳归纳到李纲一党。
“这个……恐怕不太合适。”九公公一反常态道。
赵玉惊讶问:“为何不合适?”
“陛下没看今天的皇家报吗?”九公公道:“欧大人接受采访时候说,希望陛下看在王大人劳苦功高,网开一面。又说王大人是两朝重臣什么的。”
“哈合这做人是他,当鬼也是他。”赵玉道:“他倒落个逍遥自在。”
“咱家看,欧大人也是被李大人逼的,否则是不会喜欢在这种事上表意见。”九公公道:“再说,这个王大人也太胆大了点。如果这笔钱充入国库,倒是件好事。”六千万贯,虽然说不上大宋财富版第一,但也在前十名。
“恩,王黼确实过份,只可惜李纲,一上位就大动干戈,将来朝廷事端就多了。”赵玉道:“密传欧阳,让他不得再管朝堂之事。将来李纲还要找他帮忙,他也能拿这手谕当圣旨用,推搪过去。”
赵玉这边议论欧阳,太学生们已经开始了串联。但第一家就吃了个闭门羹,李邦彦的的李府家门紧闭。但欧阳显然早考虑了这点,太学生们锣鼓全拿了出来,一起高喊:“请李大人勿与奸人同污。”
这句话杀伤力是巨大的,如果李邦彦再不开门,老百姓都会认为,李大人和王大人是一路货色。但是一旦开门,太学生们讲的是字字在理。如果这边当面答应下来,又在朝廷投反对票,那传出去就个小人。虽然是不计名投票,但赵玉和九公公是看得见的,九公公又和皇家报关系不错。
李邦彦不是没想过用武力驱逐,但是家丁们敢吗?这边虽然不是人人有官职,但人家是天子门生。在这样情况下有幕僚就出主意:“大人,如果还要周全王大人,恐怕不仅王大人周全不了,下个倒霉就是大人您了。”
“此话怎讲?”
“大人有所不知。将王大人问罪虽然是枢密院张玄明的奏章,但小的听说真实是皇上授意欧阳调查。也就是说,蔡京那事之后,皇上不仅丢人,而且民间议论颇多,王大人只不过是拿出来遮羞的特例。小的看,皇上未必想大动拳脚。再者,皇上那么明白暗示李纲要接任相位,王大人偏偏挑头将大人您推出去挡风档雨。这不仅让大人难做,更是触了皇上的怒头。所以王大人已经不可保。大人如果不趁现在摆明态度,恐怕会有人将大人和王大人相提并论。大人也知道,真要抄没,这大宋有几个官员能清白的?您就说李纲,任节度使时候,也常动用每月公钱私下面恤下属。他也是有良田百亩的人。小的看,这李纲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把火要熄了,他只能点把更大的火来挽回面子。所以小的认为,当今如此形势,就只能是顺着圣意,牺牲王大人。”
“恩,有道理”李邦彦点头道:“来人,告诉门外的,本官更衣后就接见他们,不得再鼓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