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江山易主
《穿越大清初年》作者:雪兰悠 2019-12-26 12:49
第三百零六章江山易主
等陈圆圆再见到吴三桂,奇异的心境竟有了些微的变化,尽管吴三桂疼爱的把她抱入怀里,承诺再也不和她分开两处,她感受到的也不再是单纯的欢喜甜蜜,而是淡淡的辛酸和感叹。
吴三桂果然没有食言,他真的让陈圆圆改换男装紧跟在他身边成了一名亲兵,带着她率兵离开京城,一路向闯王追杀过去。
一开始陈圆圆真是很不习惯,每天都提心吊胆的怕被人现,但一段时间下来,竟也慢慢适应了这样的行伍生活。连带的对战争、死人、受伤等等现象也麻木起来。
吴三桂却很喜爱这样的生活,陈圆圆能明显的感觉到,他比以前更喜欢自己,甚至自己对他脾气,他也甘之若饴。
就这样,私自带着陈圆圆,吴三桂的足迹紧追闯王,渡黄河、打西安、战蓝田、商州、走武关,一直到过潼关,入四川,杀张献忠,再经襄阳杀入湖北,追到武昌,才在通山九宫山附近失去了李自成的踪迹。
整个过程,耗时一年多,闯王军队屡败屡退,战到最后已不剩多少人马,往深山老林里一钻,竟是消失了影踪,从此下落不知。
与此同时,京城也风云变幻,多尔衮不负皇太极期望,果然在乱军搜寻抓到了崇祯的三个儿子,押到了皇太极面前。
让他意外的是,皇太极却好言好语宽慰了这三个惊弓之鸟,下诏宣布扶持太子为明光历皇帝,自己以盟国皇帝的身份留在京辅政,并宣布当年即恢复科举制度,许多大明原来的朝臣也都官复原职。
连已经投降大清的臣武将,比如吴三桂之流,皇太极也都归还新的明朝,并让光历皇帝颁恩诏,大赦天下。之后便以国内事多为由,返回了关外,只令多尔衮、多铎等十几员大清的亲王旗主,领着总数约二十万的军队,以借兵替光历皇帝平定江山之名,留了下来。
鉴于闯王拷掠明官杀害了很多原来的明朝大臣,朝堂空缺太大,缺少主事之人,皇太极连范程等几个大清的臣也一并借给了光历皇帝,并与光历皇帝签下协议,借用三年,三年后归还。
原崇祯朝太子朱慈烺,现在的明光历皇帝,实在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没有什么管理朝政的经验。
好在整个明朝都是内阁制,一切军政大权都握在臣集团手里,由内阁拟定策令再颁天下,所谓天子就好像傀儡一样,只起个盖印的作用,顶多在礼仪制度上代表皇室,代表天下正统。
因此皇帝是昏庸或贤明,都没有太大关系,这天下实际作主的,是士林集团,是世家大族,以及因袭下来的将门武官。
但在大清横插进来之后,这种情况却迅改变,大半个朝堂都落入了大清官员们的掌控,明朝的士林集团和他的代表官员虽然看着也掌了半壁江山,说话却再也不如往日有用。
明知道皇太极留下这么多臣武将和军队不怀好意,可难办的是,皇太极却是正统的光历皇帝的扶持人,谁要不承认光历皇帝的统治,他的军队就会光明正大打着讨逆的旗号杀过去。
也有些明臣私下里劝说光历皇帝努力摆脱大清的摆布,不要事事都看皇太极的脸色来办。
可是朱慈烺却对皇太极心怀感激,认为连自己的外公都不肯在艰难时刻收留自己,反而是这位盟国皇帝替他赶走仇敌闯王,还给了他安定富裕的生活,无人可及的地位,因而并不肯听那些朝臣的话。
明臣越劝,他越反感,他落难的时候这些家伙个个当他是瘟疫,闭门不纳,现在皇太极帮助他坐上宝座了,却又一个个跑来劝他疏远皇太极,这是什么意思?
结果没两个月,这事被大清留下来的臣武将们知晓,当廷跟明臣激烈辩论之后,多尔衮一个怂恿,朱慈烺干脆下诏认皇太极为义父,对大清自称儿皇帝,气死了好几个明朝的遗老。
明朝的士林集团不甘失败,又另辟蹊径,千方百计想把大清留下的臣武将和他们的军队逐步挤兑出去,赶回关外。却忽然现,原来皇太极的帮忙并不是免费的赶走闯王之后,皇太极就把刮自李自成的所有财物都当作自己的战利品运回了关外。
而明朝新收上来的税赋又要按照协议先行大量供给了大清的官员和军队,剩下来可怜的一点,才会流到明官的手里。
可是皇太极的人马却只管讨逆打仗,不管自然灾害,各地旱灾、水灾什么的,向朝廷急报求赈济,都要明官来处理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等陈圆圆再见到吴三桂,奇异的心境竟有了些微的变化,尽管吴三桂疼爱的把她抱入怀里,承诺再也不和她分开两处,她感受到的也不再是单纯的欢喜甜蜜,而是淡淡的辛酸和感叹。
吴三桂果然没有食言,他真的让陈圆圆改换男装紧跟在他身边成了一名亲兵,带着她率兵离开京城,一路向闯王追杀过去。
一开始陈圆圆真是很不习惯,每天都提心吊胆的怕被人现,但一段时间下来,竟也慢慢适应了这样的行伍生活。连带的对战争、死人、受伤等等现象也麻木起来。
吴三桂却很喜爱这样的生活,陈圆圆能明显的感觉到,他比以前更喜欢自己,甚至自己对他脾气,他也甘之若饴。
就这样,私自带着陈圆圆,吴三桂的足迹紧追闯王,渡黄河、打西安、战蓝田、商州、走武关,一直到过潼关,入四川,杀张献忠,再经襄阳杀入湖北,追到武昌,才在通山九宫山附近失去了李自成的踪迹。
整个过程,耗时一年多,闯王军队屡败屡退,战到最后已不剩多少人马,往深山老林里一钻,竟是消失了影踪,从此下落不知。
与此同时,京城也风云变幻,多尔衮不负皇太极期望,果然在乱军搜寻抓到了崇祯的三个儿子,押到了皇太极面前。
让他意外的是,皇太极却好言好语宽慰了这三个惊弓之鸟,下诏宣布扶持太子为明光历皇帝,自己以盟国皇帝的身份留在京辅政,并宣布当年即恢复科举制度,许多大明原来的朝臣也都官复原职。
连已经投降大清的臣武将,比如吴三桂之流,皇太极也都归还新的明朝,并让光历皇帝颁恩诏,大赦天下。之后便以国内事多为由,返回了关外,只令多尔衮、多铎等十几员大清的亲王旗主,领着总数约二十万的军队,以借兵替光历皇帝平定江山之名,留了下来。
鉴于闯王拷掠明官杀害了很多原来的明朝大臣,朝堂空缺太大,缺少主事之人,皇太极连范程等几个大清的臣也一并借给了光历皇帝,并与光历皇帝签下协议,借用三年,三年后归还。
原崇祯朝太子朱慈烺,现在的明光历皇帝,实在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没有什么管理朝政的经验。
好在整个明朝都是内阁制,一切军政大权都握在臣集团手里,由内阁拟定策令再颁天下,所谓天子就好像傀儡一样,只起个盖印的作用,顶多在礼仪制度上代表皇室,代表天下正统。
因此皇帝是昏庸或贤明,都没有太大关系,这天下实际作主的,是士林集团,是世家大族,以及因袭下来的将门武官。
但在大清横插进来之后,这种情况却迅改变,大半个朝堂都落入了大清官员们的掌控,明朝的士林集团和他的代表官员虽然看着也掌了半壁江山,说话却再也不如往日有用。
明知道皇太极留下这么多臣武将和军队不怀好意,可难办的是,皇太极却是正统的光历皇帝的扶持人,谁要不承认光历皇帝的统治,他的军队就会光明正大打着讨逆的旗号杀过去。
也有些明臣私下里劝说光历皇帝努力摆脱大清的摆布,不要事事都看皇太极的脸色来办。
可是朱慈烺却对皇太极心怀感激,认为连自己的外公都不肯在艰难时刻收留自己,反而是这位盟国皇帝替他赶走仇敌闯王,还给了他安定富裕的生活,无人可及的地位,因而并不肯听那些朝臣的话。
明臣越劝,他越反感,他落难的时候这些家伙个个当他是瘟疫,闭门不纳,现在皇太极帮助他坐上宝座了,却又一个个跑来劝他疏远皇太极,这是什么意思?
结果没两个月,这事被大清留下来的臣武将们知晓,当廷跟明臣激烈辩论之后,多尔衮一个怂恿,朱慈烺干脆下诏认皇太极为义父,对大清自称儿皇帝,气死了好几个明朝的遗老。
明朝的士林集团不甘失败,又另辟蹊径,千方百计想把大清留下的臣武将和他们的军队逐步挤兑出去,赶回关外。却忽然现,原来皇太极的帮忙并不是免费的赶走闯王之后,皇太极就把刮自李自成的所有财物都当作自己的战利品运回了关外。
而明朝新收上来的税赋又要按照协议先行大量供给了大清的官员和军队,剩下来可怜的一点,才会流到明官的手里。
可是皇太极的人马却只管讨逆打仗,不管自然灾害,各地旱灾、水灾什么的,向朝廷急报求赈济,都要明官来处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