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旧邦士子维新学(下)(2/2)
《边戎》作者:阿菩 2019-12-28 07:52
麒见曹广弼这两句话来得突兀,问道:“元部民会议上捅出什么大事了么?”
曹广弼道:“在流求的元部民,带来了很重要的消息。回津门后最好看看记录大事的档案。”
元,就是第一,曹广弼说的“元部民”,就是汉部的第一代部民。汉部在会宁立村设籍,这第一代部民的名字,都登记在汉部的第一本籍贯簿上,开头几个人,即是:狄喻、折彦冲、曹广弼、杨开远、欧阳适、阿鲁蛮、萧铁奴和杨应麒。
之后汉部通过联姻、战争渐渐扩大,新加入的部民越来越多,慢慢就有了第二本、第三本籍贯簿。根据加入汉部的早晚,汉部内部有了第二代、第三代部民、第四代部民的说法,不过出于团结全部的考虑,折彦冲等人都力图淡化代与代之间的鸿沟——这是一件至今尚未完成的工作。
第一代部民共有三百六十一人,如今还活着的只有二百九十二人,但登记在“元籍”的元部民,却已经扩大到约三千人。为什么元部民会越来越多呢?
原来,由于元部民是汉部的元老部民,所以虽无明文规定,但这些人在部中的地位实际上都比较高,其他部民在心理上也承认他们的“老资格”,这便让元部民形成了一种超然的地位和尊贵的自我认知。新部民在立功(特别是战功)之后,往往便有将自己的姓名登记入元籍的诉求,汉部的首脑们因势就利,在征得老部民们同意之后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同时为了防止元部民的堕落与犯罪,慢慢形成了“入籍”和“除籍”的规矩。“入籍”和“除籍”的通路形成以后,元部民便实现了人员的流动性和选拔性,从一种籍贯上的资历,变成一种制度化的地位。由于元部民终身而不世袭,老部民犯错会被除名,而新部民又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元部民,因此这个规矩也有助于消除原部民的骄矜和新部民对老部民的抵触。
一方面,汉部内部优秀而忠诚的人都被慢慢吸纳进来;另一方面,这些人又分布在各个要害部门,成为汉部的骨干。目前元部民并不具有律法上的特权,但他们既是整个汉部的骨架,也是整个汉部的实权阶层。在这个乱世里,汉部要不断强大需要不停地吸收新血,所以常常出现后来居上的情况——比如杨朴、卢克忠等人便因为能力而被迅速提拔。但他们在汉部地位的真正确立,却仍是在他们也成为元部民之后。
在会宁汉村时,元部民每逢开春都会聚集在一起,如在死谷中度过的第一个春节一般,朝敬天地祖宗。随着汉部的事业越做越大,这个纪念性质的聚会便渐渐成为一个带有政治功能的会议。流求开发以后,部分元部民作为骨干跟随欧阳适南下,为了配合季风北来的时间,以便在流求的元部民北上,元部民会议才从春节改为每年的六七月间。
在外地的元部民大多身居要职,元部民会议时谁该来谁不该来都有定制。如身在汴梁的周小昌例不出席,辽口鞍坡的军官两年一至,流求官吏三年一至轮流出席等等。而这些元部民聚到一起以后,除了互道各自别来之情,也向大会汇报他们在所在地的见闻,其中重要的事宜都会记录在案以备稽考。
今年的元部民会议杨应麒没有参加,他参加的最近一次元部民会议是在重和元年六月——也就是去年年中,那时候,陈正汇还在漂往流求的海船上。
曹广弼道:“在流求的元部民,带来了很重要的消息。回津门后最好看看记录大事的档案。”
元,就是第一,曹广弼说的“元部民”,就是汉部的第一代部民。汉部在会宁立村设籍,这第一代部民的名字,都登记在汉部的第一本籍贯簿上,开头几个人,即是:狄喻、折彦冲、曹广弼、杨开远、欧阳适、阿鲁蛮、萧铁奴和杨应麒。
之后汉部通过联姻、战争渐渐扩大,新加入的部民越来越多,慢慢就有了第二本、第三本籍贯簿。根据加入汉部的早晚,汉部内部有了第二代、第三代部民、第四代部民的说法,不过出于团结全部的考虑,折彦冲等人都力图淡化代与代之间的鸿沟——这是一件至今尚未完成的工作。
第一代部民共有三百六十一人,如今还活着的只有二百九十二人,但登记在“元籍”的元部民,却已经扩大到约三千人。为什么元部民会越来越多呢?
原来,由于元部民是汉部的元老部民,所以虽无明文规定,但这些人在部中的地位实际上都比较高,其他部民在心理上也承认他们的“老资格”,这便让元部民形成了一种超然的地位和尊贵的自我认知。新部民在立功(特别是战功)之后,往往便有将自己的姓名登记入元籍的诉求,汉部的首脑们因势就利,在征得老部民们同意之后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同时为了防止元部民的堕落与犯罪,慢慢形成了“入籍”和“除籍”的规矩。“入籍”和“除籍”的通路形成以后,元部民便实现了人员的流动性和选拔性,从一种籍贯上的资历,变成一种制度化的地位。由于元部民终身而不世袭,老部民犯错会被除名,而新部民又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元部民,因此这个规矩也有助于消除原部民的骄矜和新部民对老部民的抵触。
一方面,汉部内部优秀而忠诚的人都被慢慢吸纳进来;另一方面,这些人又分布在各个要害部门,成为汉部的骨干。目前元部民并不具有律法上的特权,但他们既是整个汉部的骨架,也是整个汉部的实权阶层。在这个乱世里,汉部要不断强大需要不停地吸收新血,所以常常出现后来居上的情况——比如杨朴、卢克忠等人便因为能力而被迅速提拔。但他们在汉部地位的真正确立,却仍是在他们也成为元部民之后。
在会宁汉村时,元部民每逢开春都会聚集在一起,如在死谷中度过的第一个春节一般,朝敬天地祖宗。随着汉部的事业越做越大,这个纪念性质的聚会便渐渐成为一个带有政治功能的会议。流求开发以后,部分元部民作为骨干跟随欧阳适南下,为了配合季风北来的时间,以便在流求的元部民北上,元部民会议才从春节改为每年的六七月间。
在外地的元部民大多身居要职,元部民会议时谁该来谁不该来都有定制。如身在汴梁的周小昌例不出席,辽口鞍坡的军官两年一至,流求官吏三年一至轮流出席等等。而这些元部民聚到一起以后,除了互道各自别来之情,也向大会汇报他们在所在地的见闻,其中重要的事宜都会记录在案以备稽考。
今年的元部民会议杨应麒没有参加,他参加的最近一次元部民会议是在重和元年六月——也就是去年年中,那时候,陈正汇还在漂往流求的海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