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 口水仗(2/2)
《大宋八百年》作者:落魄小书童 2019-12-28 11:22
着说道,自己又想享受生活,又不想失去所有的权力,这种矛盾的感觉,搅得孙阳不自在到了极点。
“在这一点上,没有人能帮得了你”李平说道。
“你可真是残忍,就不能说点好听的来安慰我一下?”孙阳怒道。
“嗯,当然,至少现在军方的四大主战中将是都支持你了,在将级以上军官的支持下,你还是手握重权的,不过在行政方面,可就不太好说了,毕竟我们的行政体系太复杂了点了,又有本地官吏,又有大宋派遣官,现在大宋派遣工作起来很努力,只怕很快就会形成一股新的势力”李平说道。
“行政上我还真不担心,哪怕是官员系统出了问题,只要我们的民意系统能够完善的运行下去,有民意反对,高层官员在做出决策的时候也要考虑到民意,现在只是考虑,以后民意系统手上的权力还要再增加,增加到直接可以影响到军队系统的时候,行政体系便真正的稳定了”孙阳低声说道。
“这……”李平皱着眉头想了想,最终还是没有吭声,孙阳也跟着叹了口气,不过心中却也跟着做出决定,趁着自己活着,趁着自己还有梦想的时候,趁着自己年青清醒的时候,把该做的事情都打下好的底子,至于自治区的未来会走到哪一步,也只有天知道了。
孙阳注定选择了一句艰难的道路,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如果想要搞皇权,搞个人崇拜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是要像孙阳这样搞这种分权而立,建立一个多势力参与的制度,却要比西方难得多了,不过也幸好,孙阳是在这个环境相对于宽松的宋朝,民智是历朝历代最为开放的,若是换到明清或是现代,早就被一棒子打死了。
自治区上下一致反对与大宋深度的军事合作,但是行政合作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指责,毕竟大宋的文官在管理国家上做得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在如今这稳定的环境当中,主要还是老百姓的承压力能力比较强,而且这种行政合作又多集中在新收复的蜀中和东部一带,老百姓觉得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强多了,而这些新收复的地方,也只有蜀中一带推举出了十名民意代表,所以对行政合作还没有太大的反对声音。
当这个消息传回大宋的时候,大宋上下也是一片愁云惨淡,好不容易才打开了局面,可是现在一下子又退回了原点,在行政管理上,大宋的文官系统很难打开什么大的局面,这与驻不驻兵有着很大的关系,不驻兵,文官行起事来都没有底气。
而张昌隆也再一次被揪出来指责批判,当初可是他蹦得最欢,是两安公路事件的主要负责人与支持者,不过张昌隆这会正在蒙古大草原上剪羊毛呢,却又哪里听得见。
大宋这一次是把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丢鸡不成反蚀了一把米,不过却也成功的将责任都推到了张昌隆的个人头上,但是这并不能让自治区的民众满意,自治区的民众已经开始习惯了自治区行政会议式的决断方式,虽然有的时候显得拖拉了一点,但是绝对不会出现一人把握某种大权的事情,就连监查署这种机构都不可能出现一人决断某种重大事件。
民间的声音很整齐,就在是大宋无法达到自治区这种制度高度时,可以保留一定的行政全作空间,但是在军事合作上,却必须要断绝,否则的话,只会给蒙元以可乘之机。
而大宋方面利用自治区言论自由的空子,派出大量的大儒撰文发表在自治区发量最大的报纸上,站在大义的高度上,批评着自治区这种自私的,意图分裂大宋的行为,只不过在强大的民意下,自治区的支持者也纷纷的开起了专栏,与大宋的学者对着干,一时之间,双方放下刀兵,拿起了笔杆子,在自治区的报纸上打起了口水帐。
大宋方面的文章华美,多是文言之言,而自治区这头,却是使用更加通俗一些的文体,半文半白,这与自治区的教育有关,自治区没有放弃文言教育,但是白话却开始普及,两种文体结合起来,意图达成某种平衡来。
一时之间,从行政、军事再到文化传承方面,打得翻天覆地,对于这种口水仗,孙阳是采用放纵的态度,真理越辩更明嘛,不过前提是,报纸必须要在大宋境内也可以完全的发行才可以。
在吵吵闹闹当中,第二界军政大会被迫提前召开,议题就是与大宋的合作深度,将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到了这里。
“在这一点上,没有人能帮得了你”李平说道。
“你可真是残忍,就不能说点好听的来安慰我一下?”孙阳怒道。
“嗯,当然,至少现在军方的四大主战中将是都支持你了,在将级以上军官的支持下,你还是手握重权的,不过在行政方面,可就不太好说了,毕竟我们的行政体系太复杂了点了,又有本地官吏,又有大宋派遣官,现在大宋派遣工作起来很努力,只怕很快就会形成一股新的势力”李平说道。
“行政上我还真不担心,哪怕是官员系统出了问题,只要我们的民意系统能够完善的运行下去,有民意反对,高层官员在做出决策的时候也要考虑到民意,现在只是考虑,以后民意系统手上的权力还要再增加,增加到直接可以影响到军队系统的时候,行政体系便真正的稳定了”孙阳低声说道。
“这……”李平皱着眉头想了想,最终还是没有吭声,孙阳也跟着叹了口气,不过心中却也跟着做出决定,趁着自己活着,趁着自己还有梦想的时候,趁着自己年青清醒的时候,把该做的事情都打下好的底子,至于自治区的未来会走到哪一步,也只有天知道了。
孙阳注定选择了一句艰难的道路,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如果想要搞皇权,搞个人崇拜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是要像孙阳这样搞这种分权而立,建立一个多势力参与的制度,却要比西方难得多了,不过也幸好,孙阳是在这个环境相对于宽松的宋朝,民智是历朝历代最为开放的,若是换到明清或是现代,早就被一棒子打死了。
自治区上下一致反对与大宋深度的军事合作,但是行政合作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指责,毕竟大宋的文官在管理国家上做得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在如今这稳定的环境当中,主要还是老百姓的承压力能力比较强,而且这种行政合作又多集中在新收复的蜀中和东部一带,老百姓觉得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强多了,而这些新收复的地方,也只有蜀中一带推举出了十名民意代表,所以对行政合作还没有太大的反对声音。
当这个消息传回大宋的时候,大宋上下也是一片愁云惨淡,好不容易才打开了局面,可是现在一下子又退回了原点,在行政管理上,大宋的文官系统很难打开什么大的局面,这与驻不驻兵有着很大的关系,不驻兵,文官行起事来都没有底气。
而张昌隆也再一次被揪出来指责批判,当初可是他蹦得最欢,是两安公路事件的主要负责人与支持者,不过张昌隆这会正在蒙古大草原上剪羊毛呢,却又哪里听得见。
大宋这一次是把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丢鸡不成反蚀了一把米,不过却也成功的将责任都推到了张昌隆的个人头上,但是这并不能让自治区的民众满意,自治区的民众已经开始习惯了自治区行政会议式的决断方式,虽然有的时候显得拖拉了一点,但是绝对不会出现一人把握某种大权的事情,就连监查署这种机构都不可能出现一人决断某种重大事件。
民间的声音很整齐,就在是大宋无法达到自治区这种制度高度时,可以保留一定的行政全作空间,但是在军事合作上,却必须要断绝,否则的话,只会给蒙元以可乘之机。
而大宋方面利用自治区言论自由的空子,派出大量的大儒撰文发表在自治区发量最大的报纸上,站在大义的高度上,批评着自治区这种自私的,意图分裂大宋的行为,只不过在强大的民意下,自治区的支持者也纷纷的开起了专栏,与大宋的学者对着干,一时之间,双方放下刀兵,拿起了笔杆子,在自治区的报纸上打起了口水帐。
大宋方面的文章华美,多是文言之言,而自治区这头,却是使用更加通俗一些的文体,半文半白,这与自治区的教育有关,自治区没有放弃文言教育,但是白话却开始普及,两种文体结合起来,意图达成某种平衡来。
一时之间,从行政、军事再到文化传承方面,打得翻天覆地,对于这种口水仗,孙阳是采用放纵的态度,真理越辩更明嘛,不过前提是,报纸必须要在大宋境内也可以完全的发行才可以。
在吵吵闹闹当中,第二界军政大会被迫提前召开,议题就是与大宋的合作深度,将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到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