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一子解双征
《大宋桃源》作者:白翼龙 2019-12-29 08:00
066一子解双征
高文举和曹玮推了一番,就得到个结论,极有可能,到最后他会被牵扯到成都战局中去圣旨下诏征求意见,他当然免不了把自己的想法给枢密院和赵元佐各抄一份。(顶点手打)随后便带了刘霞赶回邠州与和张齐贤商量下一步的计划,有个经验老到的前辈指点,也能少些弯路不是。
信安军兵权拿下清远军城收复跑马川大捷三公原大捷这一连串的好消息让张齐贤乐的都快合不拢嘴了。一听说高大人回来了,喜的老脸就像灿烂绽放的菊花一样,亲自迎出了城门,一路与高文举说说笑笑回了府邸。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李继迁这个老狐狸呢切切不可大意啊”张齐贤听高文举对收复夏州宥州等地很是乐观,不由的出言提醒:“这个李继迁,与朝廷争较了二十几年,很是奸滑呢每次眼瞅着他就要被攥到手心了,一不小心就又让他开溜。并且一次比一次闹腾的欢实。这次虽然烧了他的粮草辎重,可说到底那些东西原也是他抢了朝廷的,他自家损失并不多重。折了儿子,丢了兄弟,这些在他眼里只怕都算不上什么大事,只要他手上还有人,还有马,他就绝不会死心”
高文举道:“张相所言极是。不过以前造成李继迁不断坐大的主要原因还是朝廷内忧外患,多面受限,腾不出手来对付他导致的。如今,正好契丹人那边能腾出空来,一定要抓紧这个机会,将他一次打的永不翻身否则,一旦等契丹人缓过神来,契丹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坐视一个可以牵制大宋的势力就此消失的。从中作梗是少不了的因此,这次机会难得,一旦错过可能将再无消灭这老家伙的可能”
张齐贤点头道:“朝中诸公有远见者少,可恨当此千载难逢之机,居然连远交近攻的老把戏也不记得。非要逼着给李继迁找条后路更有甚者,还有言李氏本我朝臣,偶有小过亦不失臣节,若有悔过之意,切不可穷追不舍,坏我上国风范云云,真是气煞人也也不知这帮人是做大宋的官,还是给李继迁当了探子”
张齐贤说的远交近攻,高文举倒是知道一些。早在张齐贤刚到边关,就给朝迁上了个折子,意思是为了达到消灭李继迁的目的,不妨采取分化拉笼周边势力的作法来孤立他,使他少了支持多些敌人,这样更大的消耗他的实力,然后寻机将他歼灭。其中,张齐贤提出一个可行性很高的方案,让朝廷册封潘罗支为亲王。
潘罗支,这是灵州西北方吐蕃六谷部的酋长。自从唐朝以来,吐蕃人的势力一直长盛不衰,进入唐末五代再到大宋时期,六谷部发展成为他们中最强的一个支,时盘踞在西凉府(今甘肃武威)一带。张齐贤的意思很明显,吐蕃人对汉人的物资总是很稀罕,对汉人的官职也很眼红。有了这么个亲王的帽子往头上一扣,就算他不战战兢兢为朝廷出死力气,起码也不会再和李继迁打的火热了。这就和契丹人为了分化李继迁和朝廷的关系,拼命的给他封官许愿,甚至嫁个公主给他是一样的道理。
可是朝里诸位分析了之后认为,老头这个作法明显不合适。吐蕃人从唐以来与中原人就搞的很不愉快,而且这些游牧民族的人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前面有个李继迁,只不过封了个节度使的名就闹的要割地为王了,你这里再封个王出来,要是明天他也学李继迁怎么办?还不是搬石头砸自己脚,给自己添堵?
遇到这种问题你让张齐贤说什么好?他只好一表不准再上一表,打算用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全方便的阐述来向大家讲解。结果却等来了个让他哭笑不得的安排,朝廷不是没册韩封,但删封的名号实在是有些囧,连高文举听了都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凉州防御史”亲王那种虚衔虽说只是个称呼,可怎么着也是一品,这防御史,连个正四品都算不上,勉强够得上个从四品,这差距也忒大了些。这官职拿出去都不够恶心人的,张齐贤还真挺担心给人家这么个官会不会让人误以为是大宋在恶心他
不过幸好潘罗支这些年也被李继迁欺负的不善,已经有心想要和大宋联手,苦于找不到机会。如今大宋主动伸出手来示好,他哪里顾得上挑三拣四,马上就笑纳了,而且为了表示自己的态度,还主动上了个表,意思是如今我们六谷部和夏州李继迁部都是宋臣了,大家自己人,能不能请朝廷出头做个和事佬,让李继迁别这么坑人了还好,人家这里算是体会了意思。知道官职什么的都是浮云,实力和安全才是王道。
听着老头发牢骚,高文举也一阵感慨,看来朝里这些呆头鹅有时候是真的傻的可爱呀。连人家那些吐蕃人都不如这就更加坚定了他执行坚壁清野战略的决心。只要将李继迁发展的势头遏制住,才掐断他掠夺的念头,那么步步蚕食将他吞并就是迟早的事。
高文举和张齐贤讨论的时候,赵恒正在和李沆讨论高文举递上来的两个方案。关于夏州李继迁的,虽说听起来多少有些损害礼仪之邦的正义之名,但只要能将李继迁这个祸害去掉,什么名声,对于这些上位者来讲,其实也是可有可无的事。当然了,这个事情正如高文举在折子中所说的那样,做,不妨放手去做,但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高文举和曹玮推了一番,就得到个结论,极有可能,到最后他会被牵扯到成都战局中去圣旨下诏征求意见,他当然免不了把自己的想法给枢密院和赵元佐各抄一份。(顶点手打)随后便带了刘霞赶回邠州与和张齐贤商量下一步的计划,有个经验老到的前辈指点,也能少些弯路不是。
信安军兵权拿下清远军城收复跑马川大捷三公原大捷这一连串的好消息让张齐贤乐的都快合不拢嘴了。一听说高大人回来了,喜的老脸就像灿烂绽放的菊花一样,亲自迎出了城门,一路与高文举说说笑笑回了府邸。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李继迁这个老狐狸呢切切不可大意啊”张齐贤听高文举对收复夏州宥州等地很是乐观,不由的出言提醒:“这个李继迁,与朝廷争较了二十几年,很是奸滑呢每次眼瞅着他就要被攥到手心了,一不小心就又让他开溜。并且一次比一次闹腾的欢实。这次虽然烧了他的粮草辎重,可说到底那些东西原也是他抢了朝廷的,他自家损失并不多重。折了儿子,丢了兄弟,这些在他眼里只怕都算不上什么大事,只要他手上还有人,还有马,他就绝不会死心”
高文举道:“张相所言极是。不过以前造成李继迁不断坐大的主要原因还是朝廷内忧外患,多面受限,腾不出手来对付他导致的。如今,正好契丹人那边能腾出空来,一定要抓紧这个机会,将他一次打的永不翻身否则,一旦等契丹人缓过神来,契丹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坐视一个可以牵制大宋的势力就此消失的。从中作梗是少不了的因此,这次机会难得,一旦错过可能将再无消灭这老家伙的可能”
张齐贤点头道:“朝中诸公有远见者少,可恨当此千载难逢之机,居然连远交近攻的老把戏也不记得。非要逼着给李继迁找条后路更有甚者,还有言李氏本我朝臣,偶有小过亦不失臣节,若有悔过之意,切不可穷追不舍,坏我上国风范云云,真是气煞人也也不知这帮人是做大宋的官,还是给李继迁当了探子”
张齐贤说的远交近攻,高文举倒是知道一些。早在张齐贤刚到边关,就给朝迁上了个折子,意思是为了达到消灭李继迁的目的,不妨采取分化拉笼周边势力的作法来孤立他,使他少了支持多些敌人,这样更大的消耗他的实力,然后寻机将他歼灭。其中,张齐贤提出一个可行性很高的方案,让朝廷册封潘罗支为亲王。
潘罗支,这是灵州西北方吐蕃六谷部的酋长。自从唐朝以来,吐蕃人的势力一直长盛不衰,进入唐末五代再到大宋时期,六谷部发展成为他们中最强的一个支,时盘踞在西凉府(今甘肃武威)一带。张齐贤的意思很明显,吐蕃人对汉人的物资总是很稀罕,对汉人的官职也很眼红。有了这么个亲王的帽子往头上一扣,就算他不战战兢兢为朝廷出死力气,起码也不会再和李继迁打的火热了。这就和契丹人为了分化李继迁和朝廷的关系,拼命的给他封官许愿,甚至嫁个公主给他是一样的道理。
可是朝里诸位分析了之后认为,老头这个作法明显不合适。吐蕃人从唐以来与中原人就搞的很不愉快,而且这些游牧民族的人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前面有个李继迁,只不过封了个节度使的名就闹的要割地为王了,你这里再封个王出来,要是明天他也学李继迁怎么办?还不是搬石头砸自己脚,给自己添堵?
遇到这种问题你让张齐贤说什么好?他只好一表不准再上一表,打算用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全方便的阐述来向大家讲解。结果却等来了个让他哭笑不得的安排,朝廷不是没册韩封,但删封的名号实在是有些囧,连高文举听了都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凉州防御史”亲王那种虚衔虽说只是个称呼,可怎么着也是一品,这防御史,连个正四品都算不上,勉强够得上个从四品,这差距也忒大了些。这官职拿出去都不够恶心人的,张齐贤还真挺担心给人家这么个官会不会让人误以为是大宋在恶心他
不过幸好潘罗支这些年也被李继迁欺负的不善,已经有心想要和大宋联手,苦于找不到机会。如今大宋主动伸出手来示好,他哪里顾得上挑三拣四,马上就笑纳了,而且为了表示自己的态度,还主动上了个表,意思是如今我们六谷部和夏州李继迁部都是宋臣了,大家自己人,能不能请朝廷出头做个和事佬,让李继迁别这么坑人了还好,人家这里算是体会了意思。知道官职什么的都是浮云,实力和安全才是王道。
听着老头发牢骚,高文举也一阵感慨,看来朝里这些呆头鹅有时候是真的傻的可爱呀。连人家那些吐蕃人都不如这就更加坚定了他执行坚壁清野战略的决心。只要将李继迁发展的势头遏制住,才掐断他掠夺的念头,那么步步蚕食将他吞并就是迟早的事。
高文举和张齐贤讨论的时候,赵恒正在和李沆讨论高文举递上来的两个方案。关于夏州李继迁的,虽说听起来多少有些损害礼仪之邦的正义之名,但只要能将李继迁这个祸害去掉,什么名声,对于这些上位者来讲,其实也是可有可无的事。当然了,这个事情正如高文举在折子中所说的那样,做,不妨放手去做,但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