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安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雅宋章节目录 > 第189章 可慰平生(大结局)

第189章 可慰平生(大结局)(2/2)

雅宋作者:东门大官人02 2019-12-29 09:42
母亲的墓地而来。

    师师与司马倩岳在幕前上香,只听得小康儿跑上山来,一路喊道:“娘。娘,爹爹回来了,”

    师师与司马倩苦笑不已,转回头朝那山路看去。

    天可怜见,真是相公!

    一家人喜极而泣,抱头痛哭。

    贺暄亦是老泪纵横,话不成言:“贤弟。受苦了”

    “母亲,儿子回来了,您安息吧,”

    所有悲伤的往事,羁留敌国的委屈,在这一刻,全部化作泪水,滴落在地。

    崇宁八年十一月,赵估布了一道圣旨,向天下诏告,经大宋向辽国施压。不日即将迎回皇室的血脉赵耘,朝野为之兴奋。

    赵耘微服上京,配合着出现在使节团中。赵估大开城门,出城一里,声势浩大地迎接了他的归来。

    叔侄相见,场面感动非常,让京城百姓传为美谈。

    赵估深念叔侄之情,君臣之谊,欲留赵耘于京城,并直言道:“皇家中人不涉政事,虽是我祖宗家法,却有变通之处。子颜情形特殊,勿需自缚手脚,太后临去之时,嘱咐过联。”

    赵耘推脱道:“事此至此,如何让微臣坏了祖宗家法。”

    赵估不应道:“何故推脱?你不相信联吗?皇妹和蓉儿一内一外,整日里缠着联拿几个城池换了你回来。如今的偿所愿,莫要再伤了她们的心了。”

    赵耘却已是心冷,摇头道:“皇上莫耍再逼我了。臣只想找一个地方,安安静静过些平凡人的生活,在辽国的那几年,臣想通许多事情。我已经努力过了,为这个国家做了一些事。改变了一些事,剩下的时间我想多陪陪我的家人。”

    话已至此,赵估无力再劝。况且赵耘的身份摆在那里,君王的心,总是要考虑很多事,赵耘这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对于他并无坏处。

    “此事暂且不提,快去看看蓉儿吧。对了,还有我那妹子”

    崇宁八年十二月初一,汴水码头。

    江耘离京回乡,前来相送的人极多,江氏兄弟人愈老愈有精神,拉着赵耘的手道:“江社长,我兄弟俩只唤你江社长,身处江湖之远,不可勿自消沉,当心忧天平,近日的《大宋天下》上尽是漕粮解运当用钱票的呼声,几时江社长亲撰一文,定能促成此事。”

    赵耘点头答应道:“贤伯仲有命,江耘敢不应命。”

    江氏兄弟还要再说,却被司马善一把推开:“好了,该我了。兄弟,愚兄只问一件事,钱庄的分庄计划可行否?”

    赵耘乐道:“唔,时机已经成熟,只是入股的人选,要慎之以慎,宁缺勿滥。”

    “那是自然。”司马善大管世;司马倩已将钱庄的管事之位交给了他。此番正是新官吐刚时候,急着做出点成绩来。

    6伯勤夫妇已在京城安家,此次并不随他回去。6掌柜笑着道:“汝文大哥来了信。明年他调任扬州知府,离丹阳倒是近,说是让你到扬州去住,好每日在一起。”

    赵耘大笑道:“我却不去,让他来丹阳做知县好了。”

    众人大笑。笑声中。高俅拨开人群,一个熊抱,将赵耘抱在怀里。高声道:“好好的京城不呆,你我兄弟何时才能再见?”

    “你想见他,任何时候都可以!”高俅的身后,一个声音冷然道。将头上的斗笠摘下,正是赵估。

    赵耘心中一惊,怎么?又改变主意了?

    赵估打了一个响指,绽出一脸坏笑道:“想念一个人,只要一瞬间。

    赵耘大汗,君王的威仪何在,赵估同学,这里可是好多人呢。

    众人想笑又不敢笑。憋得好苦。

    这时,一个小丫环。挤进人群,将一封:“江,不,赵大人,这是我家小姐临走之时留给你的书信。”

    赵耘认得她,是李清照家的丫环小玲儿,接过:“你家小姐何时走的?去了哪里?”

    赵估却是八卦。说道:“李主编一年前便辞去了书报社的职位,随着李大人回青州老家了。拆开看看。”

    君王有命,赵耘如何敢拒绝,其他人倒是自觉,散了开去。高俅却是不怕,也凑了头过来。要看那封信。

    信中只有一张纸,纸上只有一句话。

    海角天涯,天尽之处,以待君来。

    “善。你可记的当日在蒋水书院那番话,你都已经走到海角天涯,尚有何处不可去。去吧,别让她等太久,唔,联便让你去做那琼州知府,如何?”赵估眉开眼笑道,到头来,他还是没放过赵耘。这一身抱负,岂能空老泉林,向太后若地下有知,只怕不答应。

    高俅窜掇道:“应了吧。李主编情深意重。莫要再负了她。”

    赵耘眼前又浮现出李清照细眯的小眼,巧笑颜兮,顾盼生辉。

    “臣…”遵旨。”

    赵估卑天大笑。一挥走,走了。

    赵耘朝众人拱拱手,再无牵挂,跳上了船。

    “诸位,赵耘走了。”

    在一片恭贺声中。船儿离了码头,离了京城而去。

    码头之侧的酒楼上。蔡京须皆白,一身青衣,凭栏而望,看着那远去的船儿谓然而叹:

    “瘦竹空远,朱栏破。闲情久,梦中无朋相思远。今日佳友忽至,沽美酒无数,琴声谐。且进酒,风雅满院,可慰平生”

    崇宁九年三月初八。城南的政脚老陈的汤包铺前,停了一辆豪华的马车,赵怡差人下车买了一道汤包。

    此去琼州采风。来回只怕要大半年时间。汤包味美,正好在路上一饱口福。

    汤包铺的伙计们一脸艳羡的瞧着远去的豪华马车,口中调笑道:“那帘儿只掀了一角。我却看出,那是个极美的小娘子。

    座位上的一位老头哈哈大笑道:“何止是个美人,尚是个贵人。

    老头的笑声极爽朗。惹得过路的行人回看,其中一人脸现惊奇,停下脚步,腆着肚子。走进了汤包铺,点了一道汤包,在那老头的桌上坐了下来。

    “姑娘,汤包之中有蟹黄,其性凉,有孕在身的,最好不要吃。”那老头劝道。

    那腆着肚子的姑娘笑道:“那便不吃吧。老先生,有孕在身,总是爱脾气,想打人,却如何是好?”

    “孕妇最大,想便,想打便打呗,这么俏的小娘子,想来你那相公总是能忍受的。”

    “我想打的,却不是我相公哩。”

    “那又是何人。”

    话音未落,一个巴掌狠狠地扇在那老头的脸上,赫然留下五个红。

    “老东西,把别人的名字刻在石头上,想起来就让姑奶奶生

    “你,你是谁

    “你听好喽,我叫小剑,司马小剑!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