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4,东北乱势(下)
《郑屠》作者:奉旨把妹. 2019-11-23 04:09
耶律东利认为,大辽与夏国完全有理由马上建立同盟,
首先,夏国与大辽一样,是宋国阴谋的受害方,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大辽更惨,因为夏国皇帝的亲弟弟察哥就死在了这场阴谋中。大辽与夏国拥有一个共同的仇敌郑临风,以及这个仇敌的帮凶耶律淳。
其次,金国来势汹汹,夏国难道就不担心吗?对他们来说,相比于待在一个已经彼此习惯对方的存在并建立起同盟关系的大辽身边,从极北蛮荒之地而来,在与大辽的战争中表现的极为贪得无厌又反复无常的金国会带给他们怎样的威胁是可想而知的。
最重要的是,夏国的国策也会让他们同意建立攻守同盟,夏国自建立以来,之所以能在辽宋两大国的夹缝中生存下来甚至地盘越来越大,除了因为他们仰仗大西北的沙漠戈壁作为天然的屏障,数次拒辽宋大军于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一直所信奉的"联辽抗宋"以及"联宋抗辽"的国策,当辽国威胁到他们,他们就会联合宋国,而当宋国威胁到他们,他们又会联合辽国,靠着这种国策,他们建立起了三国鼎立的均衡关系。但现在,他们赖以生存的国策已经出现了重大的问题,郑临风与金国的横空出世已经打破了这种均衡,辽国已经被金国逼上了绝境,宋国也被郑临风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这两国邻居即将被两个更加强大也更具威胁的邻居所取代,夏国能不急吗?
对夏国来说所幸到现在为止,他们还没有与郑临风及金国接壤,还没有直接受到来自他们的威胁,但只要他们不傻,他们就应该明白以目前的形势他们的这种"幸运"并不会再持续太久,一旦大辽不复存在,夏国就是郑临风与金国的下一个目标。而他们现在已与宋国彻底翻脸,他们所能依靠的还是只有大辽!
耶律东利的话得到了众大臣的赞同,耶律延禧也是喜出望外,这个计策是耶律东利提出来的,而且也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去执行这个计策了,因为他是耶律南仙的亲弟弟,也就是夏帝李乾顺的亲小舅子,于公于私,李乾顺都应该会给自己小舅子一点面子。
耶律延禧也对耶律东利越看越满意,耶律南仙是被自己收为了义女才封了成安公主,从这层关系上说,耶律东利也就相当于自己的义子,看着耶律东利在大殿之上滔滔不绝、思路清晰的分析当前的形势,再对比一下那些碌碌无能却占居高位的宗室近亲,耶律延禧不禁一声感叹,谁说宗室无才?眼前这名宗室旁枝不就是个反例吗?除了他,还有,耶律延禧心中不禁一黯,他想起了耶律大石,事实证明他没有看错耶律大石,耶律大石用他的死证明了对他和大辽的忠诚!
耶律延禧随即任命耶律东利为自己的特使,带着自己写给李乾顺的亲笔信即刻启程去往夏国。
同时,耶律延禧下令全军提高警惕,准备随时应对来自金国和耶律淳的进攻,一定要坚持到夏国援军的到来!
++++++++++++++++++++++++++++++++++++++
耶律淳只是虚张声势,他当然不会进攻耶律延禧,金国原本倒是准备进攻耶律延禧,但郑飞的到来却让他们临时改变了主意,在他们看来,耶律淳得到了郑飞的帮助后实力暴涨,已经重新拥有了跟他们叫板的实力。而他们刚刚才占领上京道,立足未稳,还需要一段时间消化它,这个时候如果贸然进攻耶律延禧,他们担心很可能会被耶律淳找到机会进攻他们,就像上一次他们原本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却被耶律淳突袭东京险些得手一样。所以金国也选择了暂时休兵,一面抓紧时间整顿上京道,一面调兵遣将堤防耶律延禧和耶律淳。
就这样,随着郑飞的到来,各方势力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偃旗息鼓。
按照协议的约定,庞万春与花荣督促耶律淳立刻将原南京道大军官兵的家属迁往他们的驻地,让官兵们家人团聚,
耶律淳不敢不答应,以前他可以将那些家眷当作人质,但现在却不行了,遵守协议是一方面,如果强行继续扣留这些家眷,势必会引起老部下的反感与不满,不利于他接下来重新拉拢原南京道大军的计划。所以他不但要归还那些家眷,而且还要好好的归还,
耶律淳连下圣旨,下令补足所有官兵的薪俸给他们的家眷,下令赦免所有获罪家眷的罪责,他还从许多军官和普通士兵的家眷中选出了一些人当作代表召进"皇宫"款待了一番,让他们去给那些官兵传话,告诉他们,"朕"理解他们当初不得不投降的苦衷,"朕"一点也不怪他们,如今即便大家已经分属不同的阵营,但大家永远都是"一家人",没事常"回家看看","朕"想念他们。
风风光光的送走了那些家眷后,耶律淳随即开始暗中接触天道军中原先自己的老部下,为了保险起见,他首先接触的还都是那些曾经的亲信部下,但他很快就惊讶的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劲,所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首先,夏国与大辽一样,是宋国阴谋的受害方,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大辽更惨,因为夏国皇帝的亲弟弟察哥就死在了这场阴谋中。大辽与夏国拥有一个共同的仇敌郑临风,以及这个仇敌的帮凶耶律淳。
其次,金国来势汹汹,夏国难道就不担心吗?对他们来说,相比于待在一个已经彼此习惯对方的存在并建立起同盟关系的大辽身边,从极北蛮荒之地而来,在与大辽的战争中表现的极为贪得无厌又反复无常的金国会带给他们怎样的威胁是可想而知的。
最重要的是,夏国的国策也会让他们同意建立攻守同盟,夏国自建立以来,之所以能在辽宋两大国的夹缝中生存下来甚至地盘越来越大,除了因为他们仰仗大西北的沙漠戈壁作为天然的屏障,数次拒辽宋大军于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一直所信奉的"联辽抗宋"以及"联宋抗辽"的国策,当辽国威胁到他们,他们就会联合宋国,而当宋国威胁到他们,他们又会联合辽国,靠着这种国策,他们建立起了三国鼎立的均衡关系。但现在,他们赖以生存的国策已经出现了重大的问题,郑临风与金国的横空出世已经打破了这种均衡,辽国已经被金国逼上了绝境,宋国也被郑临风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这两国邻居即将被两个更加强大也更具威胁的邻居所取代,夏国能不急吗?
对夏国来说所幸到现在为止,他们还没有与郑临风及金国接壤,还没有直接受到来自他们的威胁,但只要他们不傻,他们就应该明白以目前的形势他们的这种"幸运"并不会再持续太久,一旦大辽不复存在,夏国就是郑临风与金国的下一个目标。而他们现在已与宋国彻底翻脸,他们所能依靠的还是只有大辽!
耶律东利的话得到了众大臣的赞同,耶律延禧也是喜出望外,这个计策是耶律东利提出来的,而且也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去执行这个计策了,因为他是耶律南仙的亲弟弟,也就是夏帝李乾顺的亲小舅子,于公于私,李乾顺都应该会给自己小舅子一点面子。
耶律延禧也对耶律东利越看越满意,耶律南仙是被自己收为了义女才封了成安公主,从这层关系上说,耶律东利也就相当于自己的义子,看着耶律东利在大殿之上滔滔不绝、思路清晰的分析当前的形势,再对比一下那些碌碌无能却占居高位的宗室近亲,耶律延禧不禁一声感叹,谁说宗室无才?眼前这名宗室旁枝不就是个反例吗?除了他,还有,耶律延禧心中不禁一黯,他想起了耶律大石,事实证明他没有看错耶律大石,耶律大石用他的死证明了对他和大辽的忠诚!
耶律延禧随即任命耶律东利为自己的特使,带着自己写给李乾顺的亲笔信即刻启程去往夏国。
同时,耶律延禧下令全军提高警惕,准备随时应对来自金国和耶律淳的进攻,一定要坚持到夏国援军的到来!
++++++++++++++++++++++++++++++++++++++
耶律淳只是虚张声势,他当然不会进攻耶律延禧,金国原本倒是准备进攻耶律延禧,但郑飞的到来却让他们临时改变了主意,在他们看来,耶律淳得到了郑飞的帮助后实力暴涨,已经重新拥有了跟他们叫板的实力。而他们刚刚才占领上京道,立足未稳,还需要一段时间消化它,这个时候如果贸然进攻耶律延禧,他们担心很可能会被耶律淳找到机会进攻他们,就像上一次他们原本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却被耶律淳突袭东京险些得手一样。所以金国也选择了暂时休兵,一面抓紧时间整顿上京道,一面调兵遣将堤防耶律延禧和耶律淳。
就这样,随着郑飞的到来,各方势力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偃旗息鼓。
按照协议的约定,庞万春与花荣督促耶律淳立刻将原南京道大军官兵的家属迁往他们的驻地,让官兵们家人团聚,
耶律淳不敢不答应,以前他可以将那些家眷当作人质,但现在却不行了,遵守协议是一方面,如果强行继续扣留这些家眷,势必会引起老部下的反感与不满,不利于他接下来重新拉拢原南京道大军的计划。所以他不但要归还那些家眷,而且还要好好的归还,
耶律淳连下圣旨,下令补足所有官兵的薪俸给他们的家眷,下令赦免所有获罪家眷的罪责,他还从许多军官和普通士兵的家眷中选出了一些人当作代表召进"皇宫"款待了一番,让他们去给那些官兵传话,告诉他们,"朕"理解他们当初不得不投降的苦衷,"朕"一点也不怪他们,如今即便大家已经分属不同的阵营,但大家永远都是"一家人",没事常"回家看看","朕"想念他们。
风风光光的送走了那些家眷后,耶律淳随即开始暗中接触天道军中原先自己的老部下,为了保险起见,他首先接触的还都是那些曾经的亲信部下,但他很快就惊讶的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劲,所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