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兵锋 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东大都护府的设立
《大唐军魂》作者:黄昏前面 2019-12-30 08:17
第二百三十二章安东大都护府的设立
阅兵式展现出来的大唐军队气势震服了高丽、百济那些归降的高官及将领,他们震撼之下深受打击,在作战时候他们已经领教过大唐军队不一般的战力,还有武器的威力,如今再看到皇帝在平壤城下公开的武力展示,也可以说是对他们的一种公开威吓,谁还敢不听服?
所有归降的人员在气势上更是矮了一截。
新罗国内的几个重臣,金春秋、金庾信、阏川等人则心如死灰,从他们所见识到过唐军攻坚及歼灭战能力上,还有如今阅兵式上所看到的,让这些曾领过兵的高级将领们知道,凭他们自己手中的力量,想对大唐说不,那是螳臂挡车,若与大唐对抗,只能是以卵击石。
金春秋几个已经明白,随大唐军队攻至平壤,并受唐军将领节度,是他们做出最愚蠢的决定,虽然说他们手上还有数万军队,但在十多万大唐军队的包围下,他们几个连谋划什么举动的想法都没有,他们都知道,若大唐皇帝令下来,他们几个不遵从号令的话,下场和高藏、扶余义慈一般,只有被当作战俘带到长安去,接受长安百姓的围观指点和羞辱的份。
新罗王金胜曼已经多次见识过唐军军队的战力,及这些军士在纪律方面让人无法想象的严明,此时见到阅兵式上这般情景,并没多少意外,倒是对李业诩又多了份崇敬,因为她从李世民口中得知,训练出如此军队的,正是李业诩。
--------
接下来的日子,李世民不断地召集群臣和众将议事,只是没有了扶余隆等归降人员及金胜曼和他属臣的份了,李世民和群臣抓紧商议战后辽东及平壤一带、熊津周边事务的治理方案,还有内迁战场上俘虏人员的事务,及扶余义慈、高藏等人的去向问题,他要急于回京了。
在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上,李业诩的主意与李世绩、李道宗等人意见出现了较大的分歧。
李世绩在向李世民提议时,是建议大量迁移这片地上的百姓入内地,特别是男丁,使得这片地上人口大幅地减少,没有再作乱的根本,这样可以免除出现动乱的可能,并将治理的任务交给扶余隆及高男福等人,不向他们收取赋税,驻军仍保留,但军需仍由朝廷从内地拔运。
李业诩的建议是立即宣布在原高丽、百济境内设立都护府,委任都护、都督治理,下面那些州县的官员大部还是留用原来那些人员中愿意为我大唐做事的人,同时劝服那些前朝时候因故留在高丽境内,已经娶妻生子的继续留在这里,并委以一部分人官职,再委任一批内地官员到这些新占的地方任职,对这些地方的治理采用给予政策上和税赋的一定政策优惠,但赋税必须收取,这是表明我大唐统治的一种手段,再以驻军的威压,慢慢地将这些新占地方实治。
驻军的各项支出除一部分由朝廷拔及外,大部还是就地解决,与安西、安北一样,让军队实行军事屯田,各州县在免减几年赋税后,即正常征收,并强行推广汉习和汉话、汉字,让他们对大唐的认同度增高。
在如何处置新罗的问题上,诸臣间的意见又是五花八门,杨师道等人建议还是以现在的方式对待之,仍保留新罗王及原来的臣僚体系,只对我大唐称臣、纳贡即可,而李业诩则强烈地建议李世民趁新罗国内这些最有权势的人员在平壤之际,令他们大部到长安为官,架空金胜曼,再对金胜曼施加影响,促使其自请命除国,将其纳入我大唐治下,并将其军队也收编。
李世绩、李道宗等人则对李业诩的建议有赞同又有反对,他们觉得如此强势地除新罗国,实有些趁火打劫的味道,新罗出兵助我大唐平定百济、高丽,而我大唐则要除其国,会让新罗国内臣民都不服。
再讨论如何对付反叛大唐并与高丽一道与我作战的一些靺鞨部落时,除了李业诩、苏定芳等人建议派一部军队进入靺鞨部落境内进行直接的威吓外,其他朝臣们都是建议朝臣派大臣慰抚,我大唐经历了这么多的战事,还要在来年出征倭,实不宜与北面人口虽然不多,但占地极大的靺鞨各部落开战。
所有的问题讨论的都很激烈,一些问题甚至多人发生争论,李业诩也曾与杨师道、尉迟恭,甚至与李世绩等人都发生争执,最后李世民都烦了,令这些重臣们不要再争论,如何处置待他好好考虑一番后再做出决定。
但在一些事上安排上,还是让众人嗅出了点味。
李世民命令尉迟恭所领的羽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阅兵式展现出来的大唐军队气势震服了高丽、百济那些归降的高官及将领,他们震撼之下深受打击,在作战时候他们已经领教过大唐军队不一般的战力,还有武器的威力,如今再看到皇帝在平壤城下公开的武力展示,也可以说是对他们的一种公开威吓,谁还敢不听服?
所有归降的人员在气势上更是矮了一截。
新罗国内的几个重臣,金春秋、金庾信、阏川等人则心如死灰,从他们所见识到过唐军攻坚及歼灭战能力上,还有如今阅兵式上所看到的,让这些曾领过兵的高级将领们知道,凭他们自己手中的力量,想对大唐说不,那是螳臂挡车,若与大唐对抗,只能是以卵击石。
金春秋几个已经明白,随大唐军队攻至平壤,并受唐军将领节度,是他们做出最愚蠢的决定,虽然说他们手上还有数万军队,但在十多万大唐军队的包围下,他们几个连谋划什么举动的想法都没有,他们都知道,若大唐皇帝令下来,他们几个不遵从号令的话,下场和高藏、扶余义慈一般,只有被当作战俘带到长安去,接受长安百姓的围观指点和羞辱的份。
新罗王金胜曼已经多次见识过唐军军队的战力,及这些军士在纪律方面让人无法想象的严明,此时见到阅兵式上这般情景,并没多少意外,倒是对李业诩又多了份崇敬,因为她从李世民口中得知,训练出如此军队的,正是李业诩。
--------
接下来的日子,李世民不断地召集群臣和众将议事,只是没有了扶余隆等归降人员及金胜曼和他属臣的份了,李世民和群臣抓紧商议战后辽东及平壤一带、熊津周边事务的治理方案,还有内迁战场上俘虏人员的事务,及扶余义慈、高藏等人的去向问题,他要急于回京了。
在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上,李业诩的主意与李世绩、李道宗等人意见出现了较大的分歧。
李世绩在向李世民提议时,是建议大量迁移这片地上的百姓入内地,特别是男丁,使得这片地上人口大幅地减少,没有再作乱的根本,这样可以免除出现动乱的可能,并将治理的任务交给扶余隆及高男福等人,不向他们收取赋税,驻军仍保留,但军需仍由朝廷从内地拔运。
李业诩的建议是立即宣布在原高丽、百济境内设立都护府,委任都护、都督治理,下面那些州县的官员大部还是留用原来那些人员中愿意为我大唐做事的人,同时劝服那些前朝时候因故留在高丽境内,已经娶妻生子的继续留在这里,并委以一部分人官职,再委任一批内地官员到这些新占的地方任职,对这些地方的治理采用给予政策上和税赋的一定政策优惠,但赋税必须收取,这是表明我大唐统治的一种手段,再以驻军的威压,慢慢地将这些新占地方实治。
驻军的各项支出除一部分由朝廷拔及外,大部还是就地解决,与安西、安北一样,让军队实行军事屯田,各州县在免减几年赋税后,即正常征收,并强行推广汉习和汉话、汉字,让他们对大唐的认同度增高。
在如何处置新罗的问题上,诸臣间的意见又是五花八门,杨师道等人建议还是以现在的方式对待之,仍保留新罗王及原来的臣僚体系,只对我大唐称臣、纳贡即可,而李业诩则强烈地建议李世民趁新罗国内这些最有权势的人员在平壤之际,令他们大部到长安为官,架空金胜曼,再对金胜曼施加影响,促使其自请命除国,将其纳入我大唐治下,并将其军队也收编。
李世绩、李道宗等人则对李业诩的建议有赞同又有反对,他们觉得如此强势地除新罗国,实有些趁火打劫的味道,新罗出兵助我大唐平定百济、高丽,而我大唐则要除其国,会让新罗国内臣民都不服。
再讨论如何对付反叛大唐并与高丽一道与我作战的一些靺鞨部落时,除了李业诩、苏定芳等人建议派一部军队进入靺鞨部落境内进行直接的威吓外,其他朝臣们都是建议朝臣派大臣慰抚,我大唐经历了这么多的战事,还要在来年出征倭,实不宜与北面人口虽然不多,但占地极大的靺鞨各部落开战。
所有的问题讨论的都很激烈,一些问题甚至多人发生争论,李业诩也曾与杨师道、尉迟恭,甚至与李世绩等人都发生争执,最后李世民都烦了,令这些重臣们不要再争论,如何处置待他好好考虑一番后再做出决定。
但在一些事上安排上,还是让众人嗅出了点味。
李世民命令尉迟恭所领的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