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转守为攻
《大明王侯》作者:贼眉鼠眼 2020-01-01 08:45
燕军再次撤兵,十余万人偃旗息鼓,悻悻退出十里。
连日的压力和焦虑,再加上被萧凡狠狠气了一回,魁梧壮实的朱棣回营之后想起今日遭遇,又吐了两口血,军中上下一片恐慌。
“先生,济南已不可取,我们必再北撤了。”朱棣躺在帅帐的软榻上虚弱的道。
道衍也深受打击,整个人仿佛被抽空了力气,一瞬间苍老了几十岁,身躯显得佝偻龙钟。
“王爷呢……我们还是再攻一次吧,取下济南,突破萧凡布下的包围圈,我军一路南下,直取京师,天下再没有任何人能阻挡我大军兵锋,京师皇位唾手可得,王爷,再试一次……”
辅佐朱棣登上皇位是道衍毕生的目标和信念,竟因一块小小的牌位而放弃,道衍实在很不甘心。
朱棣惨然笑道:“我朱家仙逝的亲人长辈挡在济南城前,教本王怎么敢动刀兵?”
“王爷,萧凡不是抬出了熙祖裕皇帝吗?我们连夜再制牌位大过他……”
这话说得连道纤自己都心虚,声音越说越小。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打仗也不是玩扑克斗地主,朱家的亲人一个个瞑目于九泉之下,没招谁没惹谁的,凭什么被你拉出来比辈分?这也太儿戏了。
朱棣扭头看了他一眼,“哼了哼道:“先生,我们与萧凡斗了这几年,难道你还不了解萧凡的为人吗?本王绝对相信,现在我朱家祖宗十八代的先人长辈,有一个算一个,肯定全部被他制成了牌位,就等着咱们再去给他磕头呢,再说,就算咱们制的牌位大过他又如何?连着两日不战而退,我燕军现在的士气一落千丈,怎么可能攻得下济南城?两天之后,朝廷三府援军便会到达济南我们若还不退兵,被他们两面夹击之下,我燕军必败。”
道衍沉默不语,两行浊泪在眼眶中打转最后终于滑落脸庞,无声的悲凉和绝望充斥着帅帐。
信念崩塌,人生何欢。
“王爷,此非战之罪,非战之罪啊!”道衍痛哭流涕:“……论智谋,论战力,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不比萧凡差千算万算,唯一没算到的是,萧凡这孽障居然能无耻到这个地步这一点,贫僧拼了命都比不过他……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朱棣眼眶也泛了红,使劲忍住眼泪,拍着道衍的肩安慰道:“无耻是天赋,学不来的,先生,我们认命吧传令三军,退兵北撤,我们守好北方,以图来日。”
……………………………………………………
建文元年七月,济南城之围不战而解燕军全线后撤,为了收缩兵力,山东境内已克城池全部放弃,大军撤回真定府。
燕军撤退两日后,彰德,大名东昌三府援军,共二十余万兵马,在平逆先锋官平安的率领下到达济南总兵官萧凡当即下令合兵,加上济南城守军七万合成三十万大军,往北追击而去。
七月中旬,山东德州被朝廷收复。
七月下旬,顺德府被收复。
一个月内,朝廷收复失陷城池十余座,步步紧逼向北方燕军压过去。
八百里快骑将一个个捷报飞马传于京师朝廷,在萧凡的授意下,报捷的军士高举火漆军报,一路由北往南飞驰,沿途路过城镇,军士们皆大声呼喝“朝廷收复失地,叛军节节败退”。
被朱棣造反闹得人人不安的天下民心,随着这一桩桩捷报通传,民心渐渐平复淡定。
至此,朝廷白沟河战败的阴影慢慢在人们心中消褪,所有人都知道,在总兵官萧凡的力挽狂澜之下,战局又渐渐扭转回来,朝廷平叛之战由守势再次转为攻势。
北方千里沃土,风云再次涌动。
捷报传到京师,满朝文武欣喜万分,朱允坟惊喜交加,连下数道圣旨褒奖,在这个胜利的时刻,朝堂上下赞誉纷纷,没有谁会不识趣的再提起萧凡白沟河战败的往事。
朱允坟高兴得难以自制,捷报传于朝堂的第二日,早朝之上,有些忘形的朱允坟当即提出要嘉奖前方有功将士,特别是萧凡。
现在的萧凡身负平逆总兵官之职,统领数十万大军,天下兵马任由其调度差遣,这官儿算是当到了极点,升得不能再升了,可满腔〖兴〗奋的朱允坟总觉得还应该奖励萧凡一点什么才能表达自己的感激和谢意,官儿既然没法再升,送爵位总没问题吧?
于是,朱允坟在早朝上提出要增萧凡之爵,提议将萧凡的一等诚毅侯升为诚国公,享配太庙,并赐左柱国,特进荣禄大夫,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萧凡家中几位夫人,除了画眉和江都两位公主无法再升,陈莺儿和张红桥俱由三品诰命夫人升为一品诰命。
平逆一战还没结束,萧家的荣耀恩宠竟达到了巅峰。
满朝文武哗然之下,督察院左都御史暴昭当即站出朝班,表示强烈反对。
朱元璋立国后为防臣子擅权傲功,于《皇明祖玉》中留下遗命,规定以后天子赐爵须谨慎,爵位至高者不得超过伯爵,大明开国时那么多当世名将功臣,为朱元璋立下那么多汗马功劳,晋封国公者也仅只有李善长,徐达,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邦愈六人而已,就连数次救过朱元璋性命,为朱元璋鼎定天下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传奇人物刘基刘伯温,开国后也只被封了一个诚意伯而已,大明封爵之吝,由此可见一斑。
按道理,萧凡这个诚毅侯本来就是破格晋封,皇家嫁了两位公主给他,封个侯爵虽然过分,看在皇家和两位公主的颜面上,满朝大臣心里虽然有点堵,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他去了。
现在萧凡只不过打了一场胜仗,收复了几个失地而已天子居然把爵位当成不要钱的破烂似的,一股脑儿加了那么多在他头上,年纪不过二十来岁,竟被封为国公这教满朝洪武旧臣情何以堪?
朝堂金殿沸腾,这下所有的站班大臣都不干了,异口同声站出来表示强烈反对,连以萧凡为首的奸党成员都酸溜溜的咂摸着嘴,站在原地没吱声儿。
天子年轻,这事儿干得太离谱,咱们满朝老臣可不能陪着他发疯,打一场胜仗就想升国公,做梦去吧!拼了命也要把这事儿搅和黄了。
不论清流,奸党,功勋之后”或是墙头草中立派,在萧凡受封国公这件事上态度出奇的一致,都表示了坚决反对,这个头开不得,不然以后咱们大明的国公,王爷还不跟大白菜似的烂了大街?以后谁还稀罕这破爵位呀?
几乎掀翻金殿屋顶的反对声给朱允坟当头浇了一桶凉水,朝廷王师胜利的喜悦顿时消逝得无影无踪。
朱允坟也生气了,人家萧侍读在前方打生打死”收复了十几座城池,战况也已转守为攻,叛军被逼得节节败退,这么大的功劳摆在面前,你们都是瞎子看不见?封个国公难道还不应该吗?
据理力争了一番”无奈朱允坟只有一张嘴皮子,怎么可能争得过金殿上一百多张嘴?最后气得朱允坟拍了桌子,在他的强烈坚持下,天子与大臣都做出了让步,封萧凡左柱国,特进荣禄大夫可以接受”但国公就免谈,想封一个二十来岁的毛头小子为国公,除非你朱允坟从我们的尸体上踏过去。
双方妥协”早朝不欢而散。
朱允坟一肚子气没地方发,回了宫暗暗嗟叹”萧侍读在朝中的人缘……,啧啧,他是不是把满朝文武大臣家的闺女都糟蹋了呀?为何这么多人跟他过不去?
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
早朝散后,新晋锦衣卫副指挥使纪纲q已得知子朝堂上争执之事,听说天子因萧凡封爵之事被满朝文武气得不轻,纪纲眼珠一转,计上心头。
下午,平静无波的京师朝堂掀起了巨浪。
如狼似虎的锦衣卫校尉出动,开始大索京师。
督察院左都御史暴昭,右佥都御史倪卫,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刘正清,国子监司业程渊等四人被缉拿入锦衣卫诏狱,罪名为“暗通藩王”。
朱允坟闻报之时心头怒气还未平息,知道纪纲的这番胡作非为后只是冷冷一哼,没有多说什么。
纪纲得知天子的态度后大喜,从严从快,速战速决,当晚,诏狱便拿到了四名大臣的累累“罪状”朱允坟大笔一挥,四人罢官为民,流放琼南。
第二日,督察院新任左都御史上任,这人名叫景清,与纪纲的交情非常深厚。
掌握了锦衣卫和督察院,纪纲的气焰渐渐开始嚣张,锦衣卫的风气也渐渐变得残暴不仁,再也不是萧凡治下那个彬彬有礼的文明执法单位了。
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京师朝堂的空气骤然变得紧张起来。
锦衣卫镇抚司衙门后院,千户袁忠松开双手,一只洁白的信鸽冲天而起,扑扇着翅膀往北方飞去……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连日的压力和焦虑,再加上被萧凡狠狠气了一回,魁梧壮实的朱棣回营之后想起今日遭遇,又吐了两口血,军中上下一片恐慌。
“先生,济南已不可取,我们必再北撤了。”朱棣躺在帅帐的软榻上虚弱的道。
道衍也深受打击,整个人仿佛被抽空了力气,一瞬间苍老了几十岁,身躯显得佝偻龙钟。
“王爷呢……我们还是再攻一次吧,取下济南,突破萧凡布下的包围圈,我军一路南下,直取京师,天下再没有任何人能阻挡我大军兵锋,京师皇位唾手可得,王爷,再试一次……”
辅佐朱棣登上皇位是道衍毕生的目标和信念,竟因一块小小的牌位而放弃,道衍实在很不甘心。
朱棣惨然笑道:“我朱家仙逝的亲人长辈挡在济南城前,教本王怎么敢动刀兵?”
“王爷,萧凡不是抬出了熙祖裕皇帝吗?我们连夜再制牌位大过他……”
这话说得连道纤自己都心虚,声音越说越小。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打仗也不是玩扑克斗地主,朱家的亲人一个个瞑目于九泉之下,没招谁没惹谁的,凭什么被你拉出来比辈分?这也太儿戏了。
朱棣扭头看了他一眼,“哼了哼道:“先生,我们与萧凡斗了这几年,难道你还不了解萧凡的为人吗?本王绝对相信,现在我朱家祖宗十八代的先人长辈,有一个算一个,肯定全部被他制成了牌位,就等着咱们再去给他磕头呢,再说,就算咱们制的牌位大过他又如何?连着两日不战而退,我燕军现在的士气一落千丈,怎么可能攻得下济南城?两天之后,朝廷三府援军便会到达济南我们若还不退兵,被他们两面夹击之下,我燕军必败。”
道衍沉默不语,两行浊泪在眼眶中打转最后终于滑落脸庞,无声的悲凉和绝望充斥着帅帐。
信念崩塌,人生何欢。
“王爷,此非战之罪,非战之罪啊!”道衍痛哭流涕:“……论智谋,论战力,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不比萧凡差千算万算,唯一没算到的是,萧凡这孽障居然能无耻到这个地步这一点,贫僧拼了命都比不过他……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朱棣眼眶也泛了红,使劲忍住眼泪,拍着道衍的肩安慰道:“无耻是天赋,学不来的,先生,我们认命吧传令三军,退兵北撤,我们守好北方,以图来日。”
……………………………………………………
建文元年七月,济南城之围不战而解燕军全线后撤,为了收缩兵力,山东境内已克城池全部放弃,大军撤回真定府。
燕军撤退两日后,彰德,大名东昌三府援军,共二十余万兵马,在平逆先锋官平安的率领下到达济南总兵官萧凡当即下令合兵,加上济南城守军七万合成三十万大军,往北追击而去。
七月中旬,山东德州被朝廷收复。
七月下旬,顺德府被收复。
一个月内,朝廷收复失陷城池十余座,步步紧逼向北方燕军压过去。
八百里快骑将一个个捷报飞马传于京师朝廷,在萧凡的授意下,报捷的军士高举火漆军报,一路由北往南飞驰,沿途路过城镇,军士们皆大声呼喝“朝廷收复失地,叛军节节败退”。
被朱棣造反闹得人人不安的天下民心,随着这一桩桩捷报通传,民心渐渐平复淡定。
至此,朝廷白沟河战败的阴影慢慢在人们心中消褪,所有人都知道,在总兵官萧凡的力挽狂澜之下,战局又渐渐扭转回来,朝廷平叛之战由守势再次转为攻势。
北方千里沃土,风云再次涌动。
捷报传到京师,满朝文武欣喜万分,朱允坟惊喜交加,连下数道圣旨褒奖,在这个胜利的时刻,朝堂上下赞誉纷纷,没有谁会不识趣的再提起萧凡白沟河战败的往事。
朱允坟高兴得难以自制,捷报传于朝堂的第二日,早朝之上,有些忘形的朱允坟当即提出要嘉奖前方有功将士,特别是萧凡。
现在的萧凡身负平逆总兵官之职,统领数十万大军,天下兵马任由其调度差遣,这官儿算是当到了极点,升得不能再升了,可满腔〖兴〗奋的朱允坟总觉得还应该奖励萧凡一点什么才能表达自己的感激和谢意,官儿既然没法再升,送爵位总没问题吧?
于是,朱允坟在早朝上提出要增萧凡之爵,提议将萧凡的一等诚毅侯升为诚国公,享配太庙,并赐左柱国,特进荣禄大夫,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萧凡家中几位夫人,除了画眉和江都两位公主无法再升,陈莺儿和张红桥俱由三品诰命夫人升为一品诰命。
平逆一战还没结束,萧家的荣耀恩宠竟达到了巅峰。
满朝文武哗然之下,督察院左都御史暴昭当即站出朝班,表示强烈反对。
朱元璋立国后为防臣子擅权傲功,于《皇明祖玉》中留下遗命,规定以后天子赐爵须谨慎,爵位至高者不得超过伯爵,大明开国时那么多当世名将功臣,为朱元璋立下那么多汗马功劳,晋封国公者也仅只有李善长,徐达,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邦愈六人而已,就连数次救过朱元璋性命,为朱元璋鼎定天下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传奇人物刘基刘伯温,开国后也只被封了一个诚意伯而已,大明封爵之吝,由此可见一斑。
按道理,萧凡这个诚毅侯本来就是破格晋封,皇家嫁了两位公主给他,封个侯爵虽然过分,看在皇家和两位公主的颜面上,满朝大臣心里虽然有点堵,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他去了。
现在萧凡只不过打了一场胜仗,收复了几个失地而已天子居然把爵位当成不要钱的破烂似的,一股脑儿加了那么多在他头上,年纪不过二十来岁,竟被封为国公这教满朝洪武旧臣情何以堪?
朝堂金殿沸腾,这下所有的站班大臣都不干了,异口同声站出来表示强烈反对,连以萧凡为首的奸党成员都酸溜溜的咂摸着嘴,站在原地没吱声儿。
天子年轻,这事儿干得太离谱,咱们满朝老臣可不能陪着他发疯,打一场胜仗就想升国公,做梦去吧!拼了命也要把这事儿搅和黄了。
不论清流,奸党,功勋之后”或是墙头草中立派,在萧凡受封国公这件事上态度出奇的一致,都表示了坚决反对,这个头开不得,不然以后咱们大明的国公,王爷还不跟大白菜似的烂了大街?以后谁还稀罕这破爵位呀?
几乎掀翻金殿屋顶的反对声给朱允坟当头浇了一桶凉水,朝廷王师胜利的喜悦顿时消逝得无影无踪。
朱允坟也生气了,人家萧侍读在前方打生打死”收复了十几座城池,战况也已转守为攻,叛军被逼得节节败退,这么大的功劳摆在面前,你们都是瞎子看不见?封个国公难道还不应该吗?
据理力争了一番”无奈朱允坟只有一张嘴皮子,怎么可能争得过金殿上一百多张嘴?最后气得朱允坟拍了桌子,在他的强烈坚持下,天子与大臣都做出了让步,封萧凡左柱国,特进荣禄大夫可以接受”但国公就免谈,想封一个二十来岁的毛头小子为国公,除非你朱允坟从我们的尸体上踏过去。
双方妥协”早朝不欢而散。
朱允坟一肚子气没地方发,回了宫暗暗嗟叹”萧侍读在朝中的人缘……,啧啧,他是不是把满朝文武大臣家的闺女都糟蹋了呀?为何这么多人跟他过不去?
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
早朝散后,新晋锦衣卫副指挥使纪纲q已得知子朝堂上争执之事,听说天子因萧凡封爵之事被满朝文武气得不轻,纪纲眼珠一转,计上心头。
下午,平静无波的京师朝堂掀起了巨浪。
如狼似虎的锦衣卫校尉出动,开始大索京师。
督察院左都御史暴昭,右佥都御史倪卫,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刘正清,国子监司业程渊等四人被缉拿入锦衣卫诏狱,罪名为“暗通藩王”。
朱允坟闻报之时心头怒气还未平息,知道纪纲的这番胡作非为后只是冷冷一哼,没有多说什么。
纪纲得知天子的态度后大喜,从严从快,速战速决,当晚,诏狱便拿到了四名大臣的累累“罪状”朱允坟大笔一挥,四人罢官为民,流放琼南。
第二日,督察院新任左都御史上任,这人名叫景清,与纪纲的交情非常深厚。
掌握了锦衣卫和督察院,纪纲的气焰渐渐开始嚣张,锦衣卫的风气也渐渐变得残暴不仁,再也不是萧凡治下那个彬彬有礼的文明执法单位了。
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京师朝堂的空气骤然变得紧张起来。
锦衣卫镇抚司衙门后院,千户袁忠松开双手,一只洁白的信鸽冲天而起,扑扇着翅膀往北方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