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姑且信之
《唐朝小地主》作者:烛 2020-01-02 03:59
第五百一十二章姑且信之
次日,凌晨,五更二点,官街鼓敲起,百官响应,熙熙攘攘而来,皇城mén前,热闹如市,飞车华盖停落,官员披着斗蓬下车,冰雪寒lù扑面而来,透过厚厚的锦缎丝绸,渗进血ròu,让人打起了寒噤。
其实,现在的气温,已经回暖很多了,要是在十天半个月之前,那种风雪jiāo加的日子,简直是要人命,不要说打寒噤,连身体都冻僵了,幸好,就要开chūn,再咬牙熬忍一段时间,就能结束严寒的冬季,迎来chūn暖huā开,阳光明媚的生活。
又是一阵冷风扑面,不少官员连忙收起了憧憬,身体缩了缩,轻轻低头,三三两两结伴进了皇城,或是返回官署办事,或是作为朝参官,到太极殿临朝议事。
唐代的朝参官,待遇还是不错的,没到规定的上朝时间之前,可以在偏殿等候,那些高官大臣,甚至有自己独立休息的房间,里面准备了暖盆温酒,新鲜出炉带着火气的糕点……很是让人羡慕。
在偏殿稍坐片刻,烘着暖盆,身体恢复正常温度,文武官员,纷纷解开披风斗蓬之类,理了下官袍,悬挂太极殿角落的大钟敲响,浑厚雄壮的钟声悠扬,百官连忙出来,在走廊之中列队,鱼贯而入,进了宫殿,恭候李世民的到来。
时间不大,向来以勤政著称的李世民,在几个内shì宫nv的簇拥下,龙行虎步而来,文武百官连忙觐见,呼拜,李世民应礼,众人起身,回席列坐。
今天殿中气氛有些诡异,很多人的视线,不时看向京兆尹、阎立德、岑文本,毕竟三天的限期已到,案件是否已经侦破,凶犯是否已经擒获,流言是否属实,一切即将揭晓。
然而,当事人却浑然未觉,归席坐下之后,如同得道的高僧在参禅,低眉垂视,鼻观口,口观心,身体纹丝不动,表情如常,不lù丝毫异样,想来也是,如果连最基本的收敛情绪也做不到,也坐不上朝廷的高位。
众人期待,不过高位的李世民,似乎不打算这么快就揭晓答案,见到大臣没有上本奏言,就吩咐内shì,拿出昨日积聚下来奏折,与文武百官商议,众人也不敢怠慢,暂时抛开心思,仔细的应对。
对于议事的流程,百官驾轻就熟,或是赞同,或是驳斥,或是拾遗补缺,或是搁置不议,速度很快,就将诸事处理完毕,文武大臣,好像没有什么事情要说了,至少表面上是这样,随之宫殿就安静下来,大家好像在等候什么。
沉yín了下,李世民终于开口说道:“诸卿,还有何事要奏?”
一些官员互相打量,默契的摇头,李世民微微颔首,眼睛看着京兆尹,就当众人以为,皇帝要点名之时,却听他干脆说道:“既然如此,退朝。”
众人愕然,却听内shì声音尖利道:“陛下退朝,摆驾回宫……”
“恭送陛下。”声音稀疏,显然有些人还没有回过神来。
直到李世民身影消失,一些官员才恍惚清醒,míhuò不解道:“怎么回事?”
“已经退朝了,还问怎么回事。”旁人没好气道,悠悠走到廊下,穿上屐履。
有个官员死心眼,急忙说道:“不对呀,三日期限已到,京兆尹……”
“什么三日四日,你当自己是谁,三品还是四品。”旁人轻嘲,xiǎo声说道:“这件事情,陛下摆明了不想让太多的人知道,多半是在政事堂解决。”
那人错愕,连忙观看,果然见到房玄龄等人,包括京兆尹、阎立德、岑文本,慢慢的向mén下省走去,这年头,没有什么知情权之类的说法,况且,就是在后世,知情权也多半是个幌子而已,所以那人非常明智,立即闭嘴不再抱怨,穿好鞋子,快步而去。
反正,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除非知情人是不识字的哑巴,不然xiǎo道消息迟早满天飞的。
政事堂中,又是另外一番情景,三省六部,shì郎级别以上的官员,连同御史台、大理寺、秘书监等高官大臣,共聚一堂,按照地位高低,排列而坐,耐心等待圣驾。
人多了,心思自然各不相同,不过他们却沉得住气,坐得沉稳,尽管心中有不少疑虑,硬是没人开口探问,宽敞的政事堂中,十分安静,直到李世民出现为止。
“陛下。”众人叫唤,却没有在朝堂上那样拘谨,李世民也是如此,换下件宽松的龙纹袍服,扯了下衣摆,从容跪坐,伸手示意,众人纷纷陪坐下来。
与朝堂上避而不谈不同,在政事堂中,李世民十分果断,一开口,就直接提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次日,凌晨,五更二点,官街鼓敲起,百官响应,熙熙攘攘而来,皇城mén前,热闹如市,飞车华盖停落,官员披着斗蓬下车,冰雪寒lù扑面而来,透过厚厚的锦缎丝绸,渗进血ròu,让人打起了寒噤。
其实,现在的气温,已经回暖很多了,要是在十天半个月之前,那种风雪jiāo加的日子,简直是要人命,不要说打寒噤,连身体都冻僵了,幸好,就要开chūn,再咬牙熬忍一段时间,就能结束严寒的冬季,迎来chūn暖huā开,阳光明媚的生活。
又是一阵冷风扑面,不少官员连忙收起了憧憬,身体缩了缩,轻轻低头,三三两两结伴进了皇城,或是返回官署办事,或是作为朝参官,到太极殿临朝议事。
唐代的朝参官,待遇还是不错的,没到规定的上朝时间之前,可以在偏殿等候,那些高官大臣,甚至有自己独立休息的房间,里面准备了暖盆温酒,新鲜出炉带着火气的糕点……很是让人羡慕。
在偏殿稍坐片刻,烘着暖盆,身体恢复正常温度,文武官员,纷纷解开披风斗蓬之类,理了下官袍,悬挂太极殿角落的大钟敲响,浑厚雄壮的钟声悠扬,百官连忙出来,在走廊之中列队,鱼贯而入,进了宫殿,恭候李世民的到来。
时间不大,向来以勤政著称的李世民,在几个内shì宫nv的簇拥下,龙行虎步而来,文武百官连忙觐见,呼拜,李世民应礼,众人起身,回席列坐。
今天殿中气氛有些诡异,很多人的视线,不时看向京兆尹、阎立德、岑文本,毕竟三天的限期已到,案件是否已经侦破,凶犯是否已经擒获,流言是否属实,一切即将揭晓。
然而,当事人却浑然未觉,归席坐下之后,如同得道的高僧在参禅,低眉垂视,鼻观口,口观心,身体纹丝不动,表情如常,不lù丝毫异样,想来也是,如果连最基本的收敛情绪也做不到,也坐不上朝廷的高位。
众人期待,不过高位的李世民,似乎不打算这么快就揭晓答案,见到大臣没有上本奏言,就吩咐内shì,拿出昨日积聚下来奏折,与文武百官商议,众人也不敢怠慢,暂时抛开心思,仔细的应对。
对于议事的流程,百官驾轻就熟,或是赞同,或是驳斥,或是拾遗补缺,或是搁置不议,速度很快,就将诸事处理完毕,文武大臣,好像没有什么事情要说了,至少表面上是这样,随之宫殿就安静下来,大家好像在等候什么。
沉yín了下,李世民终于开口说道:“诸卿,还有何事要奏?”
一些官员互相打量,默契的摇头,李世民微微颔首,眼睛看着京兆尹,就当众人以为,皇帝要点名之时,却听他干脆说道:“既然如此,退朝。”
众人愕然,却听内shì声音尖利道:“陛下退朝,摆驾回宫……”
“恭送陛下。”声音稀疏,显然有些人还没有回过神来。
直到李世民身影消失,一些官员才恍惚清醒,míhuò不解道:“怎么回事?”
“已经退朝了,还问怎么回事。”旁人没好气道,悠悠走到廊下,穿上屐履。
有个官员死心眼,急忙说道:“不对呀,三日期限已到,京兆尹……”
“什么三日四日,你当自己是谁,三品还是四品。”旁人轻嘲,xiǎo声说道:“这件事情,陛下摆明了不想让太多的人知道,多半是在政事堂解决。”
那人错愕,连忙观看,果然见到房玄龄等人,包括京兆尹、阎立德、岑文本,慢慢的向mén下省走去,这年头,没有什么知情权之类的说法,况且,就是在后世,知情权也多半是个幌子而已,所以那人非常明智,立即闭嘴不再抱怨,穿好鞋子,快步而去。
反正,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除非知情人是不识字的哑巴,不然xiǎo道消息迟早满天飞的。
政事堂中,又是另外一番情景,三省六部,shì郎级别以上的官员,连同御史台、大理寺、秘书监等高官大臣,共聚一堂,按照地位高低,排列而坐,耐心等待圣驾。
人多了,心思自然各不相同,不过他们却沉得住气,坐得沉稳,尽管心中有不少疑虑,硬是没人开口探问,宽敞的政事堂中,十分安静,直到李世民出现为止。
“陛下。”众人叫唤,却没有在朝堂上那样拘谨,李世民也是如此,换下件宽松的龙纹袍服,扯了下衣摆,从容跪坐,伸手示意,众人纷纷陪坐下来。
与朝堂上避而不谈不同,在政事堂中,李世民十分果断,一开口,就直接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