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六百一十四节 科尔沁俘虏 祖教 立县(2/2)
《万历风云录》作者:玉泉居士 2020-01-04 15:39
的经济实力的巨大,让一众宵小为之感到害怕,但这也仅仅是一个政治手段罢了,你要想她把科尔沁目前当成发展调教的第一对象,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让俘虏以苦役的行事外包给青年城,三娘子完全同意这个方略。
青年城自然也很高兴,先不说银钱,青年城现在缺什么?不是银钱,不是物资,不是矿产,而是人口,劳力,这种无法内部挖掘出来的东西。所以有着这数万苦役的劳工建设,对于青年城的腾飞相当重要。
至于偿付一定的工钱,包括一些租金给三娘子,这一点龙致远根本不在乎。说透了,整个蒙古的商贸经济控制在青年城的手中,那么钱偿付出去,其实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最后由更快的以布料、衣物、铁器、粮食、木材等物资重新流回了青年城的手中,在这条经济链条之中,龙致远的昌盛号就是笼头,给蒙古人更多的富裕生活,让他们享受到平日里无法享受到的物资,进而对昌盛号、青年城的经济链条产生依赖作用,和认同感,原本就是龙致远他草原攻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付出银钱的条件对于他来说完全可以接受的。
对于这些俘虏青壮的使用,龙致远也有自己的打算。第一目的就是修路,他们将要修建起一条从亦东河到青年城的直道。这其实也是青年城在这次战争中的获得的好处之一,在没有同科尔沁动手之前,说到底,整个青年军的实际控制范围只是到了亦东河草场的南边,而从南边分界线开始一直往北,都是科尔沁部落的实际控制区域。
而现在呢,按照与三娘子之间的盟约,龙致远将整个亦东河草场纳入了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换句话说,青年城的实质控制区域向北部扩大了足足三百里左右。这块肥美的草场对青年城的未来是相当重要的,毕竟马匹的培育,牲畜的培养都要有一个广阔的空间来进行,虽然青年军过去有松江马场,嫩江马场,但是那两个马场规模不大,完全无法承担起现在日益扩大的牲畜、马匹的需求量,现在有了亦东河这块马场也就解了燃眉之急。
所以,龙致远既然决定要将这块马场纳入自己的管辖区域之内,自然要做到实际控制,要在里面修军堡,筑营寨是在所难免的,而这些就由数万科尔沁苦役者承担,他们要在一年之内将亦东河这块地界的各种设施修建完善,这是他们的一期改造工程。
至于后面,龙致远根本就没有想要吸收这些科尔沁蒙古人成为青年城一份子的思绪。毕竟这次同之前对女真人不同,这次打科尔沁人下手过狠,沈有容明军军纪控制的还比较严明,但是谷峰的马匪下手可是黑的很,不少青壮的家人都死在了对科尔沁大本营的侵袭之中。
这份仇恨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被洗清的,要将这些科尔沁人都收为己用,龙致远还没有这么大的造化。不过这倒也无所谓,反正他要的只是劳力,之前严格的监管女真苦役改造制度的实施,让整套苦役制度已经完全成形,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雇佣兵、民兵混合搭配,使得苦役都能有很好的管理,而有了这批蒙古俘虏的苦役,龙致远就打算加快解放女真苦役者,让他们从繁重的劳动之中解脱出来,成为三等公民的存在,进而给他们一个希望,最后缓步同化吸收所有的女真人,将之变为汉人般的存在,等到这些女真人吃、穿、住、说话、祭拜都通汉人一样,能为汉人的大业服务,那么还需要分什么种族,分什么你是异族,我是汉族的说法么?
当然,天下的大事皆是如此,有所得,必然有所失。青年城这次出战科尔沁也有不小的损失,近五百多人战死,将近百分之五的战损率,也是极为高的。不过这些勇士的牺牲并不是没有意义,他们让青年城的北方疆域得到了扩充,填补了一块短板,完成了战略态势的布局,最重要的是,他们用鲜血铸就了一支强军的崛起。
英雄的牺牲是应该铭记于心。好在这段时间之内,徐渭已经弄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牺牲成神体系,而英雄神社这一收敛烈士骸骨的设施也依托于原来的烈士公墓有了一定的雏形,同华夏先祖之灵一起,矗立在了原本的公墓之中,得到香火的奉养;
而最为重要的是,在乡村体系之中建立了分社,所有每一个村子里面牺牲者的英灵,都将成为村庄的庇护神,会被村子里面的所有百姓们永远记住,并且将他们的事迹传承流放下去,每年三节两祭形成了完整的礼制。
从效果上看,一众烈士的家属对于这种牺牲者成神的概念,极为赞同,而在青年军之中也罢,在那些没有家人的普通百姓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回响,而更为重要的是,皆有这种英雄的影响力,让徐渭一手策划出来的祖教开始在整个青年城之中传播开来。
这个祖教其实一句话就概括进去,就是说汉族是一切少数民族的祖先,所有的少数民族都如同现实生活一样,是分家出去的孩子,而所有的神灵传承都是人的祖先化身,是汉民族的图腾精神,因此祖神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是不可比释迦摩尼、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哪怕是孔子都要更加高的精神力量,正是有了它的存在才有了中华文明数千年不断的延续。
祖教出现之后,龙致远则第一个带头加入了这个祖教的组织,成为其中当之无愧的教首领袖,不过在教义之中也有及其严格的各种明文规定,政教分离,祖教只能作为精神指导,绝对不能干涉世俗间的事务。
有了龙致远的参与之后,自然也就有不少的其他人的跟风。青年军、青年城的骨干力量肯定不甘落后,加入其中,当然,这是一个完全自愿的事情,你愿意加入你就加入,不愿意加入,也不勉强,像张懋修这些世代受过儒生教育的儒门信徒,就对祖教不感兴趣。
热热闹闹的主持完了一场公祭之后,龙致远有将目光放回到了事务繁杂的政务上面。军事毕竟是政治的延续,青年城要发展,还是要多多关注治政,只有政务经济基础打牢固了,再用军事手段护航,才能给青年城插上腾飞的翅膀,如同大鹏展翅,直冲云霄,一飞万里,所以龙致远回到了青年城第一件事,就是趁着部队休整,朝鲜攻略还没有开始的空挡,将一些早就已经要进行,并且应该做的大政务实施下去。
第一次的政务会议,在议题之上,张懋修就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请朝廷立县。这个提法当初是徐渭那个老头儿头一个说出来的,是为了安稳朝廷的心态,尤其是让帝王放心,不至于觉得龙致远的势力有所异动,而张懋修等人经过了审慎的思考之后,都觉得这一招可用,主动请立县,和被动清立县,完全是两个概念,也是两种性质的问题。
这关外虽然一向是蛮荒之地,朝廷只是名义上的管辖,现在被龙致远实际控制,拍卖土地等行为虽然是借着女真酋长的名义进行的,最终恐怕消息必然瞒不过皇帝陛下;而这次虽然沈有容站在明处,青年城在暗处,但说到底,对科尔沁的战争必然落入到有心人的眼中;如果单单只是一件,也许算不得什么大事,可几件事情加在一起,就容易让人产生怀疑了。
龙致远现在不能,也不可能同朝廷决裂,他需要大明的人口资源和庞大市场,同样需要大明皇帝陛下的势力庇护,如此才能幼小的,缓慢的生存下去,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在这之前,他只有忍耐,只有雌伏下去。
青年城自然也很高兴,先不说银钱,青年城现在缺什么?不是银钱,不是物资,不是矿产,而是人口,劳力,这种无法内部挖掘出来的东西。所以有着这数万苦役的劳工建设,对于青年城的腾飞相当重要。
至于偿付一定的工钱,包括一些租金给三娘子,这一点龙致远根本不在乎。说透了,整个蒙古的商贸经济控制在青年城的手中,那么钱偿付出去,其实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最后由更快的以布料、衣物、铁器、粮食、木材等物资重新流回了青年城的手中,在这条经济链条之中,龙致远的昌盛号就是笼头,给蒙古人更多的富裕生活,让他们享受到平日里无法享受到的物资,进而对昌盛号、青年城的经济链条产生依赖作用,和认同感,原本就是龙致远他草原攻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付出银钱的条件对于他来说完全可以接受的。
对于这些俘虏青壮的使用,龙致远也有自己的打算。第一目的就是修路,他们将要修建起一条从亦东河到青年城的直道。这其实也是青年城在这次战争中的获得的好处之一,在没有同科尔沁动手之前,说到底,整个青年军的实际控制范围只是到了亦东河草场的南边,而从南边分界线开始一直往北,都是科尔沁部落的实际控制区域。
而现在呢,按照与三娘子之间的盟约,龙致远将整个亦东河草场纳入了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换句话说,青年城的实质控制区域向北部扩大了足足三百里左右。这块肥美的草场对青年城的未来是相当重要的,毕竟马匹的培育,牲畜的培养都要有一个广阔的空间来进行,虽然青年军过去有松江马场,嫩江马场,但是那两个马场规模不大,完全无法承担起现在日益扩大的牲畜、马匹的需求量,现在有了亦东河这块马场也就解了燃眉之急。
所以,龙致远既然决定要将这块马场纳入自己的管辖区域之内,自然要做到实际控制,要在里面修军堡,筑营寨是在所难免的,而这些就由数万科尔沁苦役者承担,他们要在一年之内将亦东河这块地界的各种设施修建完善,这是他们的一期改造工程。
至于后面,龙致远根本就没有想要吸收这些科尔沁蒙古人成为青年城一份子的思绪。毕竟这次同之前对女真人不同,这次打科尔沁人下手过狠,沈有容明军军纪控制的还比较严明,但是谷峰的马匪下手可是黑的很,不少青壮的家人都死在了对科尔沁大本营的侵袭之中。
这份仇恨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被洗清的,要将这些科尔沁人都收为己用,龙致远还没有这么大的造化。不过这倒也无所谓,反正他要的只是劳力,之前严格的监管女真苦役改造制度的实施,让整套苦役制度已经完全成形,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雇佣兵、民兵混合搭配,使得苦役都能有很好的管理,而有了这批蒙古俘虏的苦役,龙致远就打算加快解放女真苦役者,让他们从繁重的劳动之中解脱出来,成为三等公民的存在,进而给他们一个希望,最后缓步同化吸收所有的女真人,将之变为汉人般的存在,等到这些女真人吃、穿、住、说话、祭拜都通汉人一样,能为汉人的大业服务,那么还需要分什么种族,分什么你是异族,我是汉族的说法么?
当然,天下的大事皆是如此,有所得,必然有所失。青年城这次出战科尔沁也有不小的损失,近五百多人战死,将近百分之五的战损率,也是极为高的。不过这些勇士的牺牲并不是没有意义,他们让青年城的北方疆域得到了扩充,填补了一块短板,完成了战略态势的布局,最重要的是,他们用鲜血铸就了一支强军的崛起。
英雄的牺牲是应该铭记于心。好在这段时间之内,徐渭已经弄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牺牲成神体系,而英雄神社这一收敛烈士骸骨的设施也依托于原来的烈士公墓有了一定的雏形,同华夏先祖之灵一起,矗立在了原本的公墓之中,得到香火的奉养;
而最为重要的是,在乡村体系之中建立了分社,所有每一个村子里面牺牲者的英灵,都将成为村庄的庇护神,会被村子里面的所有百姓们永远记住,并且将他们的事迹传承流放下去,每年三节两祭形成了完整的礼制。
从效果上看,一众烈士的家属对于这种牺牲者成神的概念,极为赞同,而在青年军之中也罢,在那些没有家人的普通百姓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回响,而更为重要的是,皆有这种英雄的影响力,让徐渭一手策划出来的祖教开始在整个青年城之中传播开来。
这个祖教其实一句话就概括进去,就是说汉族是一切少数民族的祖先,所有的少数民族都如同现实生活一样,是分家出去的孩子,而所有的神灵传承都是人的祖先化身,是汉民族的图腾精神,因此祖神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是不可比释迦摩尼、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哪怕是孔子都要更加高的精神力量,正是有了它的存在才有了中华文明数千年不断的延续。
祖教出现之后,龙致远则第一个带头加入了这个祖教的组织,成为其中当之无愧的教首领袖,不过在教义之中也有及其严格的各种明文规定,政教分离,祖教只能作为精神指导,绝对不能干涉世俗间的事务。
有了龙致远的参与之后,自然也就有不少的其他人的跟风。青年军、青年城的骨干力量肯定不甘落后,加入其中,当然,这是一个完全自愿的事情,你愿意加入你就加入,不愿意加入,也不勉强,像张懋修这些世代受过儒生教育的儒门信徒,就对祖教不感兴趣。
热热闹闹的主持完了一场公祭之后,龙致远有将目光放回到了事务繁杂的政务上面。军事毕竟是政治的延续,青年城要发展,还是要多多关注治政,只有政务经济基础打牢固了,再用军事手段护航,才能给青年城插上腾飞的翅膀,如同大鹏展翅,直冲云霄,一飞万里,所以龙致远回到了青年城第一件事,就是趁着部队休整,朝鲜攻略还没有开始的空挡,将一些早就已经要进行,并且应该做的大政务实施下去。
第一次的政务会议,在议题之上,张懋修就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请朝廷立县。这个提法当初是徐渭那个老头儿头一个说出来的,是为了安稳朝廷的心态,尤其是让帝王放心,不至于觉得龙致远的势力有所异动,而张懋修等人经过了审慎的思考之后,都觉得这一招可用,主动请立县,和被动清立县,完全是两个概念,也是两种性质的问题。
这关外虽然一向是蛮荒之地,朝廷只是名义上的管辖,现在被龙致远实际控制,拍卖土地等行为虽然是借着女真酋长的名义进行的,最终恐怕消息必然瞒不过皇帝陛下;而这次虽然沈有容站在明处,青年城在暗处,但说到底,对科尔沁的战争必然落入到有心人的眼中;如果单单只是一件,也许算不得什么大事,可几件事情加在一起,就容易让人产生怀疑了。
龙致远现在不能,也不可能同朝廷决裂,他需要大明的人口资源和庞大市场,同样需要大明皇帝陛下的势力庇护,如此才能幼小的,缓慢的生存下去,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在这之前,他只有忍耐,只有雌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