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封荣国公(2/2)
《明朝第一公子》作者:方景 2020-01-04 20:45
道还要劝皇帝把皇权下放吗?虽说是正确的选择,但这时代却不能轻易说出口,此乃大逆不道的建议。
朱瞻墉小眼珠一转,抚掌叫道:“那就寻几个认字的太监,帮朕审阅处理这些奏疏,都快堆积如山了,这么下去,朕恐怕都要累死不可。”
张灏顿时苦笑,太监能历朝历代不倒,委实是帝王无奈下的选择,不说协助处理政务,就说这人有亲近之分,谁不对打小照顾自己的公公感觉亲切放心?为了制衡权臣的出现,历代皇帝扶持太监都势在必行。
恐怕大臣们都深知这其中奥妙,因此没人会奉劝帝王取消宦官吧?不是不想,实乃不能也,谁敢让男人进宫服侍帝王?再说三宫六院这么大的皇宫,宫女哪有力气干重活,难道要劝帝王少娶几个老婆?
即使自己有一肚子的良策,张灏也不想此时说出来,朱瞻墉现在年纪尚小,或许会对自己言听计从,但今后绝对会成长一位真正的帝王,即使是个昏君,那也会牢牢的抓住皇权,除非天灾**齐至时,方能彻底进行改革。
“万万不可让太监干政,此例一开,今后将永无宁日,宦官识字,就会趁机祸乱朝纲,陛下,假如要是你重用太监,到时别怪我出手杀了他们。”
朱瞻墉一脸苦涩,哀求道:“那怎么办?总不能真的累死朕吧?”
张灏呵呵一笑,这亲切的笑容立时引得皇帝大喜,他自小跟在张灏身后长大,对这笑容再熟悉不过了,知道兄长一定是有好计策了。
“帝王之道,无非是制衡二字,太祖陛下精力充沛,可以日夜处理奏疏,而太宗陛下则依赖阁臣,自己同样一丝不苟,可惜两位陛下都是千年不遇的一代雄主,不是人人都能如此的。”
“是啊去年看到父皇劳累,当时还不以为然,今日方知,父亲已经是比我强过百倍,更别说先祖了,唉”
含笑拍拍垂头丧气的小皇帝,张灏鼓励道:“不要妄自菲薄,陛下天性仁义善良,聪慧天成,作为帝王,放着满朝文武不用,而凡事都要自己操心,并不是明智之举,时间久了,大臣们只知道唯唯诺诺,反而是祸非福。”
感激的点点头,自从登基之后,并不算聪明的少年皇帝,几乎天天被铁面无私的老臣训斥,这儒家教学就讲究一个尊师重道,好像不严厉就显不出你学问多么高深,,哪怕面对的是位帝王,一样是有错就骂。
皇太后心情不好,早晚请安都要勉励一顿,可惜同样是批评教育的时候多,赞扬的时候凤毛麟角,因为这位贪玩懒惰的皇帝,委实拿不出什么能让人赞扬的地方。
今日面对一直佩服的兄长称赞自己,朱瞻墉那是打心眼里开心,他正处在少年人最叛逆的时期,鼓励和支持对他的影响很大,其实很多皇帝行为乖张,就是在年少时受到的压抑批评太多,以至于人格扭曲,长大登基为帝后往往就会变得性情乖张,这古时皇子远不是后世想象中的好过,甚至用战战兢兢形容都不为过,因为一举一动都要受人监视,性命更是朝不保夕。
“为政之道我也不懂,这个还要请教众位大人,不过可以把阁臣分成两拨,老持成重,精通政务的处理机要,而年轻些的只是封为学士,并不许以实权,每日协助陛下处理奏疏,分别把奏疏整理精简,讲解其中的不懂之处,由陛下最后审阅拟旨,我想人多力量大,效率就能因此提高不少,又不用依赖太监,暂时可以试试。”
随着张灏侃侃而谈,朱瞻墉立即变得眉飞色舞,他并没有想的太远,只要能节省每日处理政务的时间就足够开心了。
“就依着爱卿之言,反正不重要的奏疏就交给大臣们去办,事事都要我做主,哪还不天下大乱了?”正统皇帝笑嘻嘻的说道,他自小就没有成为帝王的觉悟和准备,非常有自知之明。
张灏的建议无非是设立一个专门的秘书处而已,其实早前太祖皇帝时期的内阁,就是起到秘书和顾问的作用,实权一点没有,而到了永乐朝,则慢慢有了些权利,但那也只是因为朱棣喜欢打仗,不得不分出一些而已。
后来随着几代皇帝年纪幼小,阁臣的权利渐渐扩大,最终形成和帝王,太监三足鼎立之势,甚至某些朝代首辅的权利还能大过皇权,只可惜文人内斗太过残酷激烈,生生把一个最能振兴民族的明朝灭亡了。
内阁的重要性张灏心知肚明,也有意扩大阁臣的权利,而设立小内阁,就能起到制衡监视的作用,又因为都是文人出身,不会演变成太监崛起的烦恼,至于最终会发展出什么情形,恐怕谁都预想不到了,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去执行,而是人就有私心杂念,就有**,防止官吏**在后世都是难题,何况一个封建王朝。
繁杂的内政和永无休止的党争,几乎是横贯历史的永恒旋律,张灏早就放弃成为一带权臣而锐意改革的想法,因为那根本不现实,也超出他的个人能力。
不过张灏并未因此放弃改变民族,强省民族的希望,他已然有了新的计划,最近甚至都变得有些急不可耐,没有了来自朝廷的掣肘和监视,这些想法,都可以马上实施了。
朱瞻墉小眼珠一转,抚掌叫道:“那就寻几个认字的太监,帮朕审阅处理这些奏疏,都快堆积如山了,这么下去,朕恐怕都要累死不可。”
张灏顿时苦笑,太监能历朝历代不倒,委实是帝王无奈下的选择,不说协助处理政务,就说这人有亲近之分,谁不对打小照顾自己的公公感觉亲切放心?为了制衡权臣的出现,历代皇帝扶持太监都势在必行。
恐怕大臣们都深知这其中奥妙,因此没人会奉劝帝王取消宦官吧?不是不想,实乃不能也,谁敢让男人进宫服侍帝王?再说三宫六院这么大的皇宫,宫女哪有力气干重活,难道要劝帝王少娶几个老婆?
即使自己有一肚子的良策,张灏也不想此时说出来,朱瞻墉现在年纪尚小,或许会对自己言听计从,但今后绝对会成长一位真正的帝王,即使是个昏君,那也会牢牢的抓住皇权,除非天灾**齐至时,方能彻底进行改革。
“万万不可让太监干政,此例一开,今后将永无宁日,宦官识字,就会趁机祸乱朝纲,陛下,假如要是你重用太监,到时别怪我出手杀了他们。”
朱瞻墉一脸苦涩,哀求道:“那怎么办?总不能真的累死朕吧?”
张灏呵呵一笑,这亲切的笑容立时引得皇帝大喜,他自小跟在张灏身后长大,对这笑容再熟悉不过了,知道兄长一定是有好计策了。
“帝王之道,无非是制衡二字,太祖陛下精力充沛,可以日夜处理奏疏,而太宗陛下则依赖阁臣,自己同样一丝不苟,可惜两位陛下都是千年不遇的一代雄主,不是人人都能如此的。”
“是啊去年看到父皇劳累,当时还不以为然,今日方知,父亲已经是比我强过百倍,更别说先祖了,唉”
含笑拍拍垂头丧气的小皇帝,张灏鼓励道:“不要妄自菲薄,陛下天性仁义善良,聪慧天成,作为帝王,放着满朝文武不用,而凡事都要自己操心,并不是明智之举,时间久了,大臣们只知道唯唯诺诺,反而是祸非福。”
感激的点点头,自从登基之后,并不算聪明的少年皇帝,几乎天天被铁面无私的老臣训斥,这儒家教学就讲究一个尊师重道,好像不严厉就显不出你学问多么高深,,哪怕面对的是位帝王,一样是有错就骂。
皇太后心情不好,早晚请安都要勉励一顿,可惜同样是批评教育的时候多,赞扬的时候凤毛麟角,因为这位贪玩懒惰的皇帝,委实拿不出什么能让人赞扬的地方。
今日面对一直佩服的兄长称赞自己,朱瞻墉那是打心眼里开心,他正处在少年人最叛逆的时期,鼓励和支持对他的影响很大,其实很多皇帝行为乖张,就是在年少时受到的压抑批评太多,以至于人格扭曲,长大登基为帝后往往就会变得性情乖张,这古时皇子远不是后世想象中的好过,甚至用战战兢兢形容都不为过,因为一举一动都要受人监视,性命更是朝不保夕。
“为政之道我也不懂,这个还要请教众位大人,不过可以把阁臣分成两拨,老持成重,精通政务的处理机要,而年轻些的只是封为学士,并不许以实权,每日协助陛下处理奏疏,分别把奏疏整理精简,讲解其中的不懂之处,由陛下最后审阅拟旨,我想人多力量大,效率就能因此提高不少,又不用依赖太监,暂时可以试试。”
随着张灏侃侃而谈,朱瞻墉立即变得眉飞色舞,他并没有想的太远,只要能节省每日处理政务的时间就足够开心了。
“就依着爱卿之言,反正不重要的奏疏就交给大臣们去办,事事都要我做主,哪还不天下大乱了?”正统皇帝笑嘻嘻的说道,他自小就没有成为帝王的觉悟和准备,非常有自知之明。
张灏的建议无非是设立一个专门的秘书处而已,其实早前太祖皇帝时期的内阁,就是起到秘书和顾问的作用,实权一点没有,而到了永乐朝,则慢慢有了些权利,但那也只是因为朱棣喜欢打仗,不得不分出一些而已。
后来随着几代皇帝年纪幼小,阁臣的权利渐渐扩大,最终形成和帝王,太监三足鼎立之势,甚至某些朝代首辅的权利还能大过皇权,只可惜文人内斗太过残酷激烈,生生把一个最能振兴民族的明朝灭亡了。
内阁的重要性张灏心知肚明,也有意扩大阁臣的权利,而设立小内阁,就能起到制衡监视的作用,又因为都是文人出身,不会演变成太监崛起的烦恼,至于最终会发展出什么情形,恐怕谁都预想不到了,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去执行,而是人就有私心杂念,就有**,防止官吏**在后世都是难题,何况一个封建王朝。
繁杂的内政和永无休止的党争,几乎是横贯历史的永恒旋律,张灏早就放弃成为一带权臣而锐意改革的想法,因为那根本不现实,也超出他的个人能力。
不过张灏并未因此放弃改变民族,强省民族的希望,他已然有了新的计划,最近甚至都变得有些急不可耐,没有了来自朝廷的掣肘和监视,这些想法,都可以马上实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