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相思成灰(九)
《随波逐流之神龙传奇》作者:随波逐流 2020-01-05 10:15
丛最后句话。贺楼启说得甚是艰难。然而亢论多么艰晓,叶卫是说出了口,杨宁张口欲言,然而心中千回百转,竟是无话可说。
这时,最后一抹霞光业已沉没在遥远的天际,天地之间一片晦暗,彤云密布的苍穹之上,连星辰的微光都湮没不见,姑衍山上朔风呼啸,贺楼启有生以来第一次在旁人面前将心灵彻底敞开,压抑了数十年的遗憾怅惘倾泻而出,宛若滚滚浪潮,几欲令人没顶窒息,纵然心灵早已修炼到坚不可摧的境地,杨宁却仍是受到了感染,心中只觉无限苍凉。
他听得出来,贺楼启对于师祖的敬慕之情固然是母庸置疑的,然而对于家国之别,却亦是刻骨铭心,偏偏这两者之间却是水火不容。武道宗乃是圣门六宗之首,肩负着圣门道统传承重责,虽然未有明不得收录异族弟子,然历代宗主皆是华夏血裔,无一例外,便是其他五宗,除了光明宗为了图谋大业,往往有教无类之外,也是绝对不肯收录异族弟子的。当然,贺楼启若是肯一生一世成为宣领,专心武道,矢志不移,师祖还可知之为不知,只要徒孙仍是华夏血裔,便可风过无痕,然而贺楼启既不能坐视戎人如其他草原诸族一般攸起攸落,甘心情愿承担起戎人的未来,即便他并非戎人血脉,师祖也是万万不能容忍未来的宗主陷入世俗纷争的漩涡的。既然如此,眼前这个男子便只有一条路走,要么成为图谋中原的戎人国师,要么成为威慑武林的圣门武帝,非此即彼,纵然忘不了师门重恩,也只能辜负了师祖的一片厚望。
突然之间,杨宁心中一片明悟,当年的贺楼启处于两难境地,出生于长安宫廷的自己又何尝不是,关中幽翼之争,为的是锦绣江山,即便是至亲骨肉,亦是誓不并存,何况两家联姻,渗透着无尽鲜血和屈辱,自己身兼两家血脉,不论是偏向了哪家,都难免尴尬,不论谁家得胜,都是骨肉相残。但是,这只是原本的可能,如今的自己,身为武道宗嫡传弟子,未来的宗主,继承了圣门武帝的身份,自可不问红尘纷扰,不屑世俗权谋,纵然失去了与生俱来的权势富贵,却也拥有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想到这里,杨宁心中突然一片火热,或者,母亲对自己并非是冷酷无情,或者母亲的决定只是为了保护自己,这个念头一生出来,便如春草蓬勃而生,竟是斩之不绝,烧之不尽。
杨宁陷入沉思之际,贺楼启已将如洪水泛流一般宣泄的情感尽皆敛藏,他缓缓站起身来,那英俊异常,轮靡鲜明的面容上显出玩味的笑容,再也不见丝毫黯然之色,伟岸雄躯自然而然地显出睥睨之资,向前走了几步,在寒风之中负手而立,略一俯首,只见山脚下的姑衍驿城之内,一线火光明灭不定,不知何时就会熄灭,感觉到心灵已经恢复向来的古井无波,他才淡淡道:“子静,你可知道,本座为什么连亲传弟子都要瞒着,在这里和你私下叙谈?”
贺楼启的声音是那样的冰冷肃杀,杨宁转瞬间便已醒觉,蓦然发觉自己竟是短暂的失去了戒备之心,背心不禁微凉,他起身走到贺楼启身后,目光亦是落在了山下仿佛即将熄灭的火光之上,又想起方才见面时贺楼启的第一句问话,虽然言语不同,却是意思相近,然而贺楼启无缘无故将身世来历、拜师学艺的经过乃至叛离师门的缘由都向他说了个清清楚楚,纵然杨宁并不擅于揣摩人心,然而将心比心,却也猜到贺楼启绝非是要和自己叙一叙师门情分,然而这样的演变又是顺理成章,虽然心中怅惘,却也只是漠然道:“想必师伯已经下定决心,今日之后,世上再也没有宣领其人了吧!”
贺楼启并未直接回答,淡淡道:“我决意放弃宣领之名,以戎人贺楼启的身份,四处挑战中原高手之时,便已想得明明白白,虽然辜负了恩师前后十三载的苦心,但是恩师精神健旺,还有机会再寻一个传人,然而我若是用恩师传授的武艺去杀戮汉人,追寻世俗权势富贵,只怕恩师他老人家不管是天涯海角,都会寻来清理门户,幸而我入门较晚,所学颇杂,修为虽然不浅,却欠几分精纯,就是舍弃了武道宗绝学不用,倒也不是很为难。”
杨宁闻言暗暗苦笑,贺楼启说的虽然轻描淡写,然而武道宗绝学高深莫测,就是想要精益求精,修改一招半式,也不是什么易事,更何况是要放弃苦练多年的武功,另创一门绝学,这其中难度,不问可知,然而贺楼启终究是成功了,《万妙神手》的奥妙精深之处,只凭杨宁管中窥豹,已觉不在武道宗翠湖武学之下,然而师门恩义,便是这样容易割断的么?想到此处,杨宁忍不住略带挑衅地道:“贺楼前辈既然这样说,弟子自然没有二话,只是前辈当真觉得,只凭您一句话,就可以斩断过去的所有因缘么?”
贺楼启深深地望了杨宁一眼,洒然道:“这世上知道贺楼启便是宣领的,你是第三咋”想来也不会有第四个!”
杨宁心下盘算,第一个知道这隐秘的自然是平月寒,但是既然世上无人知道贺楼启便是宣领,至少自己的师尊隐帝西门烈,可是至今似乎都在寻找大师兄的下落,就连平烟也未曾提起,想必无色庵主并未将这个秘密告诉任何人,如今她已不在人世,这个秘密自然更是不见天日。第二个知道贺楼启另有身份的,多半就是已经自尽而死的查干巴拉,他是戎人,又感激贺楼启救命之恩,若非自己答允替他报仇雪恨,只怕这秘密他会一辈子藏在心底。第三个知道此事的便是自己,然而青萍的毒伤还要靠他相救,贺楼启此时提出来,不啻于胁恩以报。
心下想得通透,杨宁自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时,最后一抹霞光业已沉没在遥远的天际,天地之间一片晦暗,彤云密布的苍穹之上,连星辰的微光都湮没不见,姑衍山上朔风呼啸,贺楼启有生以来第一次在旁人面前将心灵彻底敞开,压抑了数十年的遗憾怅惘倾泻而出,宛若滚滚浪潮,几欲令人没顶窒息,纵然心灵早已修炼到坚不可摧的境地,杨宁却仍是受到了感染,心中只觉无限苍凉。
他听得出来,贺楼启对于师祖的敬慕之情固然是母庸置疑的,然而对于家国之别,却亦是刻骨铭心,偏偏这两者之间却是水火不容。武道宗乃是圣门六宗之首,肩负着圣门道统传承重责,虽然未有明不得收录异族弟子,然历代宗主皆是华夏血裔,无一例外,便是其他五宗,除了光明宗为了图谋大业,往往有教无类之外,也是绝对不肯收录异族弟子的。当然,贺楼启若是肯一生一世成为宣领,专心武道,矢志不移,师祖还可知之为不知,只要徒孙仍是华夏血裔,便可风过无痕,然而贺楼启既不能坐视戎人如其他草原诸族一般攸起攸落,甘心情愿承担起戎人的未来,即便他并非戎人血脉,师祖也是万万不能容忍未来的宗主陷入世俗纷争的漩涡的。既然如此,眼前这个男子便只有一条路走,要么成为图谋中原的戎人国师,要么成为威慑武林的圣门武帝,非此即彼,纵然忘不了师门重恩,也只能辜负了师祖的一片厚望。
突然之间,杨宁心中一片明悟,当年的贺楼启处于两难境地,出生于长安宫廷的自己又何尝不是,关中幽翼之争,为的是锦绣江山,即便是至亲骨肉,亦是誓不并存,何况两家联姻,渗透着无尽鲜血和屈辱,自己身兼两家血脉,不论是偏向了哪家,都难免尴尬,不论谁家得胜,都是骨肉相残。但是,这只是原本的可能,如今的自己,身为武道宗嫡传弟子,未来的宗主,继承了圣门武帝的身份,自可不问红尘纷扰,不屑世俗权谋,纵然失去了与生俱来的权势富贵,却也拥有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想到这里,杨宁心中突然一片火热,或者,母亲对自己并非是冷酷无情,或者母亲的决定只是为了保护自己,这个念头一生出来,便如春草蓬勃而生,竟是斩之不绝,烧之不尽。
杨宁陷入沉思之际,贺楼启已将如洪水泛流一般宣泄的情感尽皆敛藏,他缓缓站起身来,那英俊异常,轮靡鲜明的面容上显出玩味的笑容,再也不见丝毫黯然之色,伟岸雄躯自然而然地显出睥睨之资,向前走了几步,在寒风之中负手而立,略一俯首,只见山脚下的姑衍驿城之内,一线火光明灭不定,不知何时就会熄灭,感觉到心灵已经恢复向来的古井无波,他才淡淡道:“子静,你可知道,本座为什么连亲传弟子都要瞒着,在这里和你私下叙谈?”
贺楼启的声音是那样的冰冷肃杀,杨宁转瞬间便已醒觉,蓦然发觉自己竟是短暂的失去了戒备之心,背心不禁微凉,他起身走到贺楼启身后,目光亦是落在了山下仿佛即将熄灭的火光之上,又想起方才见面时贺楼启的第一句问话,虽然言语不同,却是意思相近,然而贺楼启无缘无故将身世来历、拜师学艺的经过乃至叛离师门的缘由都向他说了个清清楚楚,纵然杨宁并不擅于揣摩人心,然而将心比心,却也猜到贺楼启绝非是要和自己叙一叙师门情分,然而这样的演变又是顺理成章,虽然心中怅惘,却也只是漠然道:“想必师伯已经下定决心,今日之后,世上再也没有宣领其人了吧!”
贺楼启并未直接回答,淡淡道:“我决意放弃宣领之名,以戎人贺楼启的身份,四处挑战中原高手之时,便已想得明明白白,虽然辜负了恩师前后十三载的苦心,但是恩师精神健旺,还有机会再寻一个传人,然而我若是用恩师传授的武艺去杀戮汉人,追寻世俗权势富贵,只怕恩师他老人家不管是天涯海角,都会寻来清理门户,幸而我入门较晚,所学颇杂,修为虽然不浅,却欠几分精纯,就是舍弃了武道宗绝学不用,倒也不是很为难。”
杨宁闻言暗暗苦笑,贺楼启说的虽然轻描淡写,然而武道宗绝学高深莫测,就是想要精益求精,修改一招半式,也不是什么易事,更何况是要放弃苦练多年的武功,另创一门绝学,这其中难度,不问可知,然而贺楼启终究是成功了,《万妙神手》的奥妙精深之处,只凭杨宁管中窥豹,已觉不在武道宗翠湖武学之下,然而师门恩义,便是这样容易割断的么?想到此处,杨宁忍不住略带挑衅地道:“贺楼前辈既然这样说,弟子自然没有二话,只是前辈当真觉得,只凭您一句话,就可以斩断过去的所有因缘么?”
贺楼启深深地望了杨宁一眼,洒然道:“这世上知道贺楼启便是宣领的,你是第三咋”想来也不会有第四个!”
杨宁心下盘算,第一个知道这隐秘的自然是平月寒,但是既然世上无人知道贺楼启便是宣领,至少自己的师尊隐帝西门烈,可是至今似乎都在寻找大师兄的下落,就连平烟也未曾提起,想必无色庵主并未将这个秘密告诉任何人,如今她已不在人世,这个秘密自然更是不见天日。第二个知道贺楼启另有身份的,多半就是已经自尽而死的查干巴拉,他是戎人,又感激贺楼启救命之恩,若非自己答允替他报仇雪恨,只怕这秘密他会一辈子藏在心底。第三个知道此事的便是自己,然而青萍的毒伤还要靠他相救,贺楼启此时提出来,不啻于胁恩以报。
心下想得通透,杨宁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