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安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安禄山新史章节目录 > 第十章第十四节 李白考杜甫

第十章第十四节 李白考杜甫

安禄山新史作者:黄初 2020-01-07 20:14
    第十章第十四节李白考杜甫

    “呵呵!陛下放心!臣虽然很想要出任这个职务,但自认才能还不够,不敢真的提出来。而且宰相任考官,也不是很合规矩!”安禄山笑着站正身子,“不过只让考功员外郎主考,肯定会显得有点轻视。所以臣建议,应该提升一级,由礼部侍郎前去主持。”

    “陛下!科举裁决,最终权本来就在礼部,光是派人主持考试,臣以为应该没有这个必要,派一位侍郎前去。礼部负责的事务众多,不可能派出要员去负责这样的事务!而且,仅仅是为了表示重视,就派侍郎,好像有点……”李林甫笑着摇摇头。

    “李相此言差矣!”安禄山还没就口,张九龄就已经开始反对了。“天子开课取士,本来为的就是招募到天下贤才!筑黄金台而迎勇士,葬千里骨而得名驹,陛下如果派高官主持秋试,定然能让天下诗文才能之士,知晓陛下对于才能之士的重视,到时候,才能之士就会人人蜂拥前来投效,这样与国与民大有利的事情,李相怎么能说是没必要?”

    隋唐时科举制度才刚刚开始,他的作用,并不是像后世想象的那样重要。朝廷的官员中虽然不少来自科举,但大多是中下级官吏,权臣大宰,基本上还是来自几大豪门。

    张九龄本身就是诗文之士,对于让皇帝更加重视天下文人,一直非常鼓动。如今安禄山的这个建议。简直是刚好提在了他地心坎上,非常中意。至于这个李林甫,他一直就非常看不起。根本不会去考虑,他这样直白的驳斥,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张卿和安卿言之有理!开课取士,本来就是为了招募天下才能之人,提一个高级别的官员去主持。那非常必要!”李隆基点点头。

    “吾皇圣明!”安禄山和张九龄立刻同时拜服。

    “当年皇祖母在位时,曾经特意命贡举秀士先于贡举珍宝。举子及第,还会在大殿亲自召见。这样的重视程度,本朝最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了!安卿的这个提议好,恩,今后秋试完毕,考官核定名次后,朕也会在大殿召见及第的进士。以示恩宠!”李隆基感觉那样地重视还不够,干脆再加了一条。

    “陛下!臣刚才并没有别的意思,派礼部侍郎主持科考,本身当然并没有问题!臣仅仅是觉得,如今我大唐正是盛世,天下地才能豪杰之士,就算陛下不迁尊降阶前去安抚,他们也都会乖乖的前来效命!像安相和通玄先生。就都是这样。”李林甫看到李隆基答应,赶忙澄清自己的立场。

    “哈哈哈!李卿说的也不错,如今天下的才能之士,基本上都在朝中,天下还真不可能有多少人才。不过,这样重视人才的态度。还是必须要有的!”李隆基大笑着点点头。

    安禄山看到这一君一臣,吹捧眼下地盛世,心中暗暗好笑。看来野史上传闻,李林甫曾经在一次科举后,不录取一人,对李隆基说天下的人才都被朝廷招募光了,还真有那么一点现实基础。至少好大喜功的李隆基本人,对天下的人才,就持这样的看法。

    “陛下!今科的比试马上就要开始,那到底委派那一位侍郎合适?”安禄山躬身询问。

    如今礼部的侍郎。并不仅仅是只有李白一人。而出面主持恩科。这样的事情自然是一个美差。最被人看重地,是很多人都会走考官的门路。希望得一个好的名次,光是为了求财求利,侍郎们就不会放过这次机会。此外,到时候考官还能成为进士们的官场老师,对中的举子,非常有影响力。为了将来在官场上多得到一点臂助,众官也会努力争取。

    “众卿以为,何人可以出任次要职?”李隆基询问三个宰相。

    “侍郎李昂,是进士科状元出身,由他担任主选,应该比较合适!”张九龄微微一考虑,就提出了自己的人选。

    礼部另外地一名侍郎,正好是原来的员外郎李昂。这家伙上次被进士侮辱后,就到李隆基面前哭诉。本着同宗情谊,再加上本人也是进士科状元出身,考究了他的才能后,李隆基在今年夏天,刚刚将他提升为了侍郎。

    “陛下!侍郎李昂,才能和名望上自然足以胜任。但是他曾经被进士李权言语侮辱,出任主考,恐怕进士们会有所担心呀!”安禄山当然不能让李昂如愿。

    虽然自己和李昂的关系也不错,但只要能为李白争取的,就还是得好好争取。

    “恩!安卿说的也有道理,朕相信李昂不会报复那些举子,但是那些举子会不会顾忌李昂,却实在难说。这样好了,还是让另一个侍郎李白来出任这次的主考吧!”李隆基做了最后的决定。

    “陛下圣明!”安禄山赶忙称赞。

    他和李白的关系,其实大多数官员都知道。但是礼部侍郎并不是特别重要的实权官职,两家地关系,也没有引起其御史言官地过多指责。

    *****************************

    这一年,确实是丰收的一年。

    到了秋试正式开始地时候,大致的收成,就已经统计出来了。

    从安东送过来的优质高产作物,全都获得了丰收。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和安东那年一样,有粮食来不及收割的状况出现。

    家家户户仓库爆满,大量的粮食。作物,被散乱地堆放在外面,有一些比较懒的人,甚至在看到这样的状况后,干脆让田地里的庄稼烂在那里,不再收割。

    这样的事情,很快就被各地的观察使。作为地方政绩报告了上来。

    “陛下!臣以为,我朝虽然富庶。但是还没到可以容忍庄稼烂在田地里的程度,现在百姓愚昧,竟然如此奢侈妄为,实在应该严惩!”安禄山这个宰相,听说此事后,立刻表示强烈反对。

    当然,观察使奏报地可能有点夸张。中国老百姓历来勤俭,估计很有可能,仅仅是将粮食放在田地,准备蓄养牲畜而已。

    “呵呵!安相,每朝每代的盛世,都会出现铜钱烂绳、粟谷出虫地状况。如今百姓任由谷物糜烂在田地里,正好是说明了我朝在吾皇陛下的治理下,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