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阚泽来投(2/2)
《破虏讨逆战三国》作者:小心点 2020-01-08 07:29
做一名观察的行者。
阚泽在旅途之中,凡遇新奇之事,都要“每事问”,颇似当年的孔夫子。
但阚泽总是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的思想常常跟不上这里的变化。
许贡倒在他的马蹄之下后,他在吴县津浦草市的客栈里留宿了两日。
这两天他辗转反侧,不得入眠。
他发现自己虽然奔走四方,探赜追远,可最终收获的仍然是茫然和无措,目下自己竟连吴郡的时事和局势也迷惑起来了。
“还是去找王易吧。
正是在他治下,吴郡方有今日异变。”
阚泽打消了游方的念头,决定依照大半年前的老计划,投奔王易。
阚泽来投时,王易正在与众谋士、将领商讨北上开封的计划的细节以及对吴、丹杨、会稽三郡的宏观布置。
但在谈论正事之前,王易还得聆听郑浑的抱怨,那时阎忠紧挨在郑浑一旁,若有所思。
“王公知我与郑禹感情深笃,为何还要剥离我俩,竟让我到这里做个督邮?”郑浑怨气冲天,“做了督邮,必然要分散我许多光阴,可本来我在申城和浦城就担有事责,申、浦二地产铁产盐产马还产粮,可谓是吴郡全郡的精气所在,如何能有一日的懈怠?”郑浑心思聪慧,既有管理的才能,又有技术上的天赋,更是王易的盟友——郑泰的弟弟,王易当然不会强拗他的心意——怎么说当时郑浑愿克服万难,乘海舶南下,也是诚心可鉴。
王易笑道:“申城和浦城,还有波澜不息的徒人城,都是吴郡的心腹,我自然不会懈怠。
你只管在申浦做事,督察的职责,我会一并交予信君(自撰阎忠字)的。”
阎忠在这里闲散得久,早就想报答王易的知遇之恩,好好做出一番事业来。
听得王易一说,他从思绪中回过神来,激动无比。
阎忠对王易长长一揖,喜道:“忠必不负主公重望所托!”王易见郑浑面色稍缓、阎忠情绪过激,微笑道:“偌大一个吴郡,30万多户,150余万人口,光在曲阿、毗陵、娄、无锡四县境内新置的城镇就有五座,算上华亭申浦、海盐禾兴、钱唐清泉的盐铁业和茶瓷业,事务可谓极其纷繁复杂了,但是我们的水军依然不断从丹徒港出发北上,载运移民来吴。
湾镇的船队也时常在东海与会稽越民会合,前往辽地买马、徙民。
到今年年底,只怕还要有一二十万人来吴会定居。
凡此种种,皆非耗巨力不能制之。
信君孑然一人,莫要高兴得太早。
南北生民相融,新旧产业代换,在这里会如何遽然生变,亦不是人力所能揣测。
思虑数日,我还是决定扩展吴会吏员的编制。”
“增加官吏?”张昭问的时候眉头一皱。
除了州郡长官可以自行延揽掾属外,各地方的基层吏员都有基本的编制数额,不能轻易改动。
如果修改得太大,难免落人以篡逆僭越的话柄。
但王易已经在江东扫除了最有威胁的障碍,有何惧之?他颔首笑道:“正是如此。
当然,现在我的意思不是在诸如郡府、县府这类衙门里增加吏员,而是设置一些其他的重要部门。”
众人把“部门”这两个字反复地轻声说了两遍,竟亦有些含英咀华的滋味。
王易道:“譬如我们可以围绕督邮,将郡内的监察部门加以扩建。
原督邮掌管全郡总的监察事务,其他新募的吏员则负责具体某方面的事务。
如此建成一个全新的监察网络。”
“这样岂不是另设兰台,与朝廷分庭抗礼?”张纮话说出口时,觉得有些造反的意味。
原本郡级的监察机构确实相当简陋,只有两名督邮担任,这在王易看来根本没有什么效率,扩充机构是必须的。
对张子纲的言语,王易一笑而过,不置可否。
其他谋士及将领也闭口不言,心知绝不能挠到王易的这个敏感区域。
王易继续说道:“除了监察,我们还得在邮驿、水陆运输、卫生等方面加以扩展。”
又是张纮发声,只是他这次是疑惑不解:“主公所言之‘邮驿’、‘运输’可以理解,可是何谓‘卫生’?”王易略一思忖,解释道:“‘卫生卫生’,即是‘护卫生命’之义,通俗些说,就是办设医馆、药店。”
“主公所说的,应该是元化先生近来在吴县做的那些事业吧?”张昭半信半疑问道。
阚泽在旅途之中,凡遇新奇之事,都要“每事问”,颇似当年的孔夫子。
但阚泽总是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的思想常常跟不上这里的变化。
许贡倒在他的马蹄之下后,他在吴县津浦草市的客栈里留宿了两日。
这两天他辗转反侧,不得入眠。
他发现自己虽然奔走四方,探赜追远,可最终收获的仍然是茫然和无措,目下自己竟连吴郡的时事和局势也迷惑起来了。
“还是去找王易吧。
正是在他治下,吴郡方有今日异变。”
阚泽打消了游方的念头,决定依照大半年前的老计划,投奔王易。
阚泽来投时,王易正在与众谋士、将领商讨北上开封的计划的细节以及对吴、丹杨、会稽三郡的宏观布置。
但在谈论正事之前,王易还得聆听郑浑的抱怨,那时阎忠紧挨在郑浑一旁,若有所思。
“王公知我与郑禹感情深笃,为何还要剥离我俩,竟让我到这里做个督邮?”郑浑怨气冲天,“做了督邮,必然要分散我许多光阴,可本来我在申城和浦城就担有事责,申、浦二地产铁产盐产马还产粮,可谓是吴郡全郡的精气所在,如何能有一日的懈怠?”郑浑心思聪慧,既有管理的才能,又有技术上的天赋,更是王易的盟友——郑泰的弟弟,王易当然不会强拗他的心意——怎么说当时郑浑愿克服万难,乘海舶南下,也是诚心可鉴。
王易笑道:“申城和浦城,还有波澜不息的徒人城,都是吴郡的心腹,我自然不会懈怠。
你只管在申浦做事,督察的职责,我会一并交予信君(自撰阎忠字)的。”
阎忠在这里闲散得久,早就想报答王易的知遇之恩,好好做出一番事业来。
听得王易一说,他从思绪中回过神来,激动无比。
阎忠对王易长长一揖,喜道:“忠必不负主公重望所托!”王易见郑浑面色稍缓、阎忠情绪过激,微笑道:“偌大一个吴郡,30万多户,150余万人口,光在曲阿、毗陵、娄、无锡四县境内新置的城镇就有五座,算上华亭申浦、海盐禾兴、钱唐清泉的盐铁业和茶瓷业,事务可谓极其纷繁复杂了,但是我们的水军依然不断从丹徒港出发北上,载运移民来吴。
湾镇的船队也时常在东海与会稽越民会合,前往辽地买马、徙民。
到今年年底,只怕还要有一二十万人来吴会定居。
凡此种种,皆非耗巨力不能制之。
信君孑然一人,莫要高兴得太早。
南北生民相融,新旧产业代换,在这里会如何遽然生变,亦不是人力所能揣测。
思虑数日,我还是决定扩展吴会吏员的编制。”
“增加官吏?”张昭问的时候眉头一皱。
除了州郡长官可以自行延揽掾属外,各地方的基层吏员都有基本的编制数额,不能轻易改动。
如果修改得太大,难免落人以篡逆僭越的话柄。
但王易已经在江东扫除了最有威胁的障碍,有何惧之?他颔首笑道:“正是如此。
当然,现在我的意思不是在诸如郡府、县府这类衙门里增加吏员,而是设置一些其他的重要部门。”
众人把“部门”这两个字反复地轻声说了两遍,竟亦有些含英咀华的滋味。
王易道:“譬如我们可以围绕督邮,将郡内的监察部门加以扩建。
原督邮掌管全郡总的监察事务,其他新募的吏员则负责具体某方面的事务。
如此建成一个全新的监察网络。”
“这样岂不是另设兰台,与朝廷分庭抗礼?”张纮话说出口时,觉得有些造反的意味。
原本郡级的监察机构确实相当简陋,只有两名督邮担任,这在王易看来根本没有什么效率,扩充机构是必须的。
对张子纲的言语,王易一笑而过,不置可否。
其他谋士及将领也闭口不言,心知绝不能挠到王易的这个敏感区域。
王易继续说道:“除了监察,我们还得在邮驿、水陆运输、卫生等方面加以扩展。”
又是张纮发声,只是他这次是疑惑不解:“主公所言之‘邮驿’、‘运输’可以理解,可是何谓‘卫生’?”王易略一思忖,解释道:“‘卫生卫生’,即是‘护卫生命’之义,通俗些说,就是办设医馆、药店。”
“主公所说的,应该是元化先生近来在吴县做的那些事业吧?”张昭半信半疑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