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三士沉水(上)(2/2)
《破虏讨逆战三国》作者:小心点 2020-01-08 07:29
只恐许子将家中出了变故。再者,昔年交游的故人,现在多受了大将军何进的征辟,在雒城做京官,多已不在豫、兖之地。”
过了两日,天气转晴,地面也干燥了,王易才使常桓在枞阳埠雇佣民伕,到船上卸载稻谷,任凭商人带粮上岸,自由到庐江郡内各县售卖。
后汉末,因各处兵燹不绝,贼患难弭,官府的管制能力大大削弱,故而无论是县城的高墙壁垒还是乡野坞堡的刁楼门栅,都无法阻住商人的步履。河北甄氏、徐州糜氏等显名于史的豪商巨贾,大多就是在光和至中平年间起家致富的。
此时民间对商人的看法不如后世那般吝刻,在许多被连绵兵祸阻断道路的村镇,百姓甚至很欢迎商人为他们送来急需的物资,如粮食。
遭遇洪灾的庐江郡临湖县、舒县等地,约有万余人丧生,另有数千人失踪,许多村庄被毁灭。在受灾地,官吏、军兵、百姓、士族,都已自发行动起来,疏引河道、排干积水、堆垒堤坝。但尽管如此,庐江郡巨大的损失仍旧造成了难以抚平的创伤。
微微细雨中,陆康疾行于田埂上,足至胫处俱为烂泥所污,宽袍峨冠被雨水浸透,稀湿黏缠,可陆康默然无声,唯独手臂和双脚行动着,彷如木偶人。
“廷府,快到屋室里歇一歇吧!您都奔波大半天了!”陆康的仆从嘶声竭力地哀求着,奇怪的是,在这样yin雨霏霏的阴沉天,他发不出很大的声响,陆康置若罔闻。
陆康的主簿赵衡和陆康一样,面色沉沉,不过他的瞳仁中还有一股恐惧缠绵不息。
来到部属惊呼“出了大事”的地域,陆康首先看见的是在凉风瑟雨中颤抖的难民饥民,临湖县遍地泽国,士民损殁极为惨重。农田已成池泊,坞堡城峦四处垮塌,洪水漫灌,陆康知道要恢复生息,只怕将要动用极大的人力物力,将来的时光都会被辛勤劳苦所填充,所有原来预定好的计划都泡汤了。
但是祸不单行,陆康第一眼面见这巨大的自然灾害,第二眼就得直面船覆人亡的天使队伍。
看到被民伕抬出后,如曝晒秕谷般,在雨水浸染下排成一列的尸体,陆康顿觉头脑中骤然迸裂数道痕缝——裂缝不断扩大,侵蚀着颅骨的边缘。
“确是朝中来的天使,符节、圣旨俱在,完好无损。”主簿赵衡从尸体中拣出这些东西来,一屁股坐倒在泥泞中,眼神惊惧地躲闪着一个未知物,“事情出在庐江,我等斗食小吏,如何逃得了干系?……”展开的圣旨卷帛上的血迹清晰在目,雨水难将其冲淡些许。
陆康踉跄数步,面涂白蜡,若无军士搀扶,恐怕就此踣足跌倒。
陆康徒生疲倦无力之感。他在京中做尚书时,就因言辞激烈遭到宦官的打击,后被贬谪出京,到乐安做郡守,辗转相继,又到了庐江郡,这仕途的变迁,分明是要把他赶回老家吴郡;但是吴郡的亲朋又纷纷逃离故土,伶仃落寥者,称家宅已毁,族人多殁于兵祸,唯有孤弱数人困居闾左,苦苦支撑,却再无他人知其门径——陆氏几近灭族了。
三番五次的打击,让陆康的精神倍受折磨,难以沉下心来再作思考。
仆人们见陆康怏怏病态,唯恐这位郡守再出丝毫差错,连忙连搀带拉,将陆康挪进了一间避雨的宽敞屋子。
沉默良久,陆康喟然一声长叹,双目空洞地说:“如有能助我渡过这难关的,我必是要捐家舍命来报的。”
“主上,吴郡家乡……”仆人的一声提醒勾起了陆康心口一阵剧痛,陆康剧咳两声,缓缓站起来。仆人发现陆康脊背伛偻,鬓角不知何时竟偷深处几缕灰发,他顿时感到失言的巨大弊端。
送陆康回屋歇息后,这仆人就依着陆康的话,走到书房里以陆康的名义提笔写信,然后让家将马上寄出。
一日后,偕友汝阳人陈瑜、山阳人伊籍,泛舟游于皖县皖水上的汝南南顿人程秉收到了信。
“陆太守的私邮果真神速。”程秉程德枢赞叹道,“自从王易做了扬州太守后,这扬州各郡的风貌果然大有改善,便是普通送信的骑士也能做得这般勤勤恳恳。”
陈瑜谨慎道:“舒县那边正是洪泽泛滥,陆太守自那发出私信赖,必然发生了些许事故。”
伊籍亦道:“子峻所言极是。陆使君素来多智多谋,今次见那送信的家将神色严峻,只恐事情不小。”
程秉拆封展信,与陈瑜和伊籍共读。三人看到信首异乎寻常的敬辞,神色就变得很凝重,再往左看了几列,更是眉头紧锁。
读毕,程秉叹息道:“水患不息、天使倾覆,祸不单行哪。”
陈瑜惴惴不安地问道:“德枢要如何定夺?”
程秉嘴角露出自信的微笑,他坚定地回答道:“‘见义不为,无勇也。’”
少年时期就常跟随“八俊”之一,兼为宗室的刘表刘景升的伊籍听见程德枢如此回答,笑道:“北方我路更熟,愿为德枢引路前驱!”
陈瑜小心翼翼,只觉此行危机四伏,但两位挚友都这样说了,他也不便反对。
※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数日后,王易混杂在吴郡商贾的队伍中,出现在了庐江郡治所舒县的地界上。戴着草笠、穿着藤衣,作一副走客挑夫打扮的王易悠闲地坐在野寮里浅酌自饮,看到前面三个围簇在庐江太守陆康周围的士子,他轻蔑地挑高了声调。
“主公,”化装成商贾的张昭凑过身来低声说,“话不能这么说,那三人的身份,老管他们已经打听清楚了。”
王易哼哼笑道:“是哪里来的英雄豪杰?”
张昭答道:“这三人,一个是汝南程秉,一个是汝南陈瑜,还有一个是山阳伊籍,俱是闻名长江南北的名士!当年在吴郡,顾昌宴飨江北名士时,程秉和陈瑜就曾经在场,当时他俩互吟乐府,暗讽江东文风薄弱,主公曾对他们冷眼睨视,不知主公是否记得?”
王易遽然变色。他手扶下颔,压低斗笠,道:“原来是他们!不可小觑啊。”
张昭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这三人都是陆康请来,帮他出谋划策,度过目下难关的。这三人也果有才智,帮助陆康出了几道政令,现在已经在遇洪受灾的地区恢复了一些生居的气息。但是……”
王易笑道:“我知道他们这样做了,还缺点什么。他们缺粮,救济难民的口粮一日不足备,贼寇颠覆陆康这个庐江太守的危机就一日愈益深沉。
“前些时日我们吴郡的商贾囤积居奇,绕开灾区,后来把粮食全部出售给庐江西北面那些求取安宁的豪族,狠狠赚了一笔。但是现在,我们得向灾区售粮了。”v
过了两日,天气转晴,地面也干燥了,王易才使常桓在枞阳埠雇佣民伕,到船上卸载稻谷,任凭商人带粮上岸,自由到庐江郡内各县售卖。
后汉末,因各处兵燹不绝,贼患难弭,官府的管制能力大大削弱,故而无论是县城的高墙壁垒还是乡野坞堡的刁楼门栅,都无法阻住商人的步履。河北甄氏、徐州糜氏等显名于史的豪商巨贾,大多就是在光和至中平年间起家致富的。
此时民间对商人的看法不如后世那般吝刻,在许多被连绵兵祸阻断道路的村镇,百姓甚至很欢迎商人为他们送来急需的物资,如粮食。
遭遇洪灾的庐江郡临湖县、舒县等地,约有万余人丧生,另有数千人失踪,许多村庄被毁灭。在受灾地,官吏、军兵、百姓、士族,都已自发行动起来,疏引河道、排干积水、堆垒堤坝。但尽管如此,庐江郡巨大的损失仍旧造成了难以抚平的创伤。
微微细雨中,陆康疾行于田埂上,足至胫处俱为烂泥所污,宽袍峨冠被雨水浸透,稀湿黏缠,可陆康默然无声,唯独手臂和双脚行动着,彷如木偶人。
“廷府,快到屋室里歇一歇吧!您都奔波大半天了!”陆康的仆从嘶声竭力地哀求着,奇怪的是,在这样yin雨霏霏的阴沉天,他发不出很大的声响,陆康置若罔闻。
陆康的主簿赵衡和陆康一样,面色沉沉,不过他的瞳仁中还有一股恐惧缠绵不息。
来到部属惊呼“出了大事”的地域,陆康首先看见的是在凉风瑟雨中颤抖的难民饥民,临湖县遍地泽国,士民损殁极为惨重。农田已成池泊,坞堡城峦四处垮塌,洪水漫灌,陆康知道要恢复生息,只怕将要动用极大的人力物力,将来的时光都会被辛勤劳苦所填充,所有原来预定好的计划都泡汤了。
但是祸不单行,陆康第一眼面见这巨大的自然灾害,第二眼就得直面船覆人亡的天使队伍。
看到被民伕抬出后,如曝晒秕谷般,在雨水浸染下排成一列的尸体,陆康顿觉头脑中骤然迸裂数道痕缝——裂缝不断扩大,侵蚀着颅骨的边缘。
“确是朝中来的天使,符节、圣旨俱在,完好无损。”主簿赵衡从尸体中拣出这些东西来,一屁股坐倒在泥泞中,眼神惊惧地躲闪着一个未知物,“事情出在庐江,我等斗食小吏,如何逃得了干系?……”展开的圣旨卷帛上的血迹清晰在目,雨水难将其冲淡些许。
陆康踉跄数步,面涂白蜡,若无军士搀扶,恐怕就此踣足跌倒。
陆康徒生疲倦无力之感。他在京中做尚书时,就因言辞激烈遭到宦官的打击,后被贬谪出京,到乐安做郡守,辗转相继,又到了庐江郡,这仕途的变迁,分明是要把他赶回老家吴郡;但是吴郡的亲朋又纷纷逃离故土,伶仃落寥者,称家宅已毁,族人多殁于兵祸,唯有孤弱数人困居闾左,苦苦支撑,却再无他人知其门径——陆氏几近灭族了。
三番五次的打击,让陆康的精神倍受折磨,难以沉下心来再作思考。
仆人们见陆康怏怏病态,唯恐这位郡守再出丝毫差错,连忙连搀带拉,将陆康挪进了一间避雨的宽敞屋子。
沉默良久,陆康喟然一声长叹,双目空洞地说:“如有能助我渡过这难关的,我必是要捐家舍命来报的。”
“主上,吴郡家乡……”仆人的一声提醒勾起了陆康心口一阵剧痛,陆康剧咳两声,缓缓站起来。仆人发现陆康脊背伛偻,鬓角不知何时竟偷深处几缕灰发,他顿时感到失言的巨大弊端。
送陆康回屋歇息后,这仆人就依着陆康的话,走到书房里以陆康的名义提笔写信,然后让家将马上寄出。
一日后,偕友汝阳人陈瑜、山阳人伊籍,泛舟游于皖县皖水上的汝南南顿人程秉收到了信。
“陆太守的私邮果真神速。”程秉程德枢赞叹道,“自从王易做了扬州太守后,这扬州各郡的风貌果然大有改善,便是普通送信的骑士也能做得这般勤勤恳恳。”
陈瑜谨慎道:“舒县那边正是洪泽泛滥,陆太守自那发出私信赖,必然发生了些许事故。”
伊籍亦道:“子峻所言极是。陆使君素来多智多谋,今次见那送信的家将神色严峻,只恐事情不小。”
程秉拆封展信,与陈瑜和伊籍共读。三人看到信首异乎寻常的敬辞,神色就变得很凝重,再往左看了几列,更是眉头紧锁。
读毕,程秉叹息道:“水患不息、天使倾覆,祸不单行哪。”
陈瑜惴惴不安地问道:“德枢要如何定夺?”
程秉嘴角露出自信的微笑,他坚定地回答道:“‘见义不为,无勇也。’”
少年时期就常跟随“八俊”之一,兼为宗室的刘表刘景升的伊籍听见程德枢如此回答,笑道:“北方我路更熟,愿为德枢引路前驱!”
陈瑜小心翼翼,只觉此行危机四伏,但两位挚友都这样说了,他也不便反对。
※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数日后,王易混杂在吴郡商贾的队伍中,出现在了庐江郡治所舒县的地界上。戴着草笠、穿着藤衣,作一副走客挑夫打扮的王易悠闲地坐在野寮里浅酌自饮,看到前面三个围簇在庐江太守陆康周围的士子,他轻蔑地挑高了声调。
“主公,”化装成商贾的张昭凑过身来低声说,“话不能这么说,那三人的身份,老管他们已经打听清楚了。”
王易哼哼笑道:“是哪里来的英雄豪杰?”
张昭答道:“这三人,一个是汝南程秉,一个是汝南陈瑜,还有一个是山阳伊籍,俱是闻名长江南北的名士!当年在吴郡,顾昌宴飨江北名士时,程秉和陈瑜就曾经在场,当时他俩互吟乐府,暗讽江东文风薄弱,主公曾对他们冷眼睨视,不知主公是否记得?”
王易遽然变色。他手扶下颔,压低斗笠,道:“原来是他们!不可小觑啊。”
张昭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这三人都是陆康请来,帮他出谋划策,度过目下难关的。这三人也果有才智,帮助陆康出了几道政令,现在已经在遇洪受灾的地区恢复了一些生居的气息。但是……”
王易笑道:“我知道他们这样做了,还缺点什么。他们缺粮,救济难民的口粮一日不足备,贼寇颠覆陆康这个庐江太守的危机就一日愈益深沉。
“前些时日我们吴郡的商贾囤积居奇,绕开灾区,后来把粮食全部出售给庐江西北面那些求取安宁的豪族,狠狠赚了一笔。但是现在,我们得向灾区售粮了。”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