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安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帝国风云录章节目录 > 第五十六节-第六十节

第五十六节-第六十节(2/2)

大汉帝国风云录作者:猛子 2020-01-09 10:06
生入仕的途径多了朝廷得到的人才也就多了。一举多得一举多得啊。”

    张燕沉吟良久担心地说道:“从长远来看试经选拔制度不问门第只论才学的确有利于朝廷选拔人才而且短期内对那些研习今古文经学的儒生们来说也非常有利。只是这两种选拔制度一起实施必定有轻有重。试经选拔制度不利于门阀世家扩大和巩固自己的权势所以他们会想方设法反对如果九品官人法为重那将来……”

    “现在朝政控制在我们手上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办法迅扩大试经选拔制度的影响力。比如扩大选拔人数任用官吏时主要倾向于试经选拔的儒生试经选拔的前几名可以直接入朝为官或者到地方上出任秩俸千石的县令等等……”李玮毫不在意地笑道“试经选拔制度是个新制度九品官人法也是一个新制度但由于试经选拔制度更显公平、公正可以给儒生们带来更大的利益毫无疑问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而失去了儒生们支持的九品官人法难以为继很快便会消失。”

    “如果门阀富豪们坚决反对怎么办?”徐荣面有难色“不能把他们逼得太狠了狗急了都要跳墙何况人?”

    “是啊仲渊这个时候血腥肃贪后果难测啊。”张燕也劝道“长公主甩手走人其意思很明显她就是坚决不同意杀人。如果长安出了什么乱子影响了中兴大业我们的麻烦就大了。”

    “事情闹到这种地步不杀人行吗?”李玮冷笑道“大汉律的尊严在哪?朝廷的威信又在哪?如此姑息纵容吏治怎能不败?”

    “你想杀多少?”徐荣有些生气怪吞吞地问道。

    “这要看他们愿不愿意向朝廷低头?愿不愿意俯帖耳不再和朝廷明争暗斗。”李玮从案几上拿起一卷文书打开然后放到了徐荣面前。

    徐荣面显惊色。张燕和田畴围了上去。

    “重修《刑律》?”田畴吃了一惊“仲渊兄你疯了?殿下不会答应的。当年在晋阳的时候朝中大臣曾三番两次上奏要求修改《刑律》但都被长公主断然拒绝了。”

    “现在长公主不在长安代理国事的是大司马。”李玮淡淡地说道“《刑律》如果不改这次不是死一个人、十个人的问题而是死几千人的问题。”

    “重修《刑律》事关重大我岂敢擅自做主?”徐荣摇摇头苦笑道“仲渊啊你现在不但逼着他们低头还要砍他们的脑袋。在砍脑袋之前还要逼着他们把自己的坟墓挖好你是不是太过了?”

    “是吗?”李玮笑了起来把案几上的文书一把抢了过来“既然他们不愿意给自己挖坑那只好把尸体丢到乱坟岗喂狼了。”

    “仲渊……”张燕望着李玮神情凝重地问道“你肯定长公主会答应?”

    “诸位大人……”李玮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道“自古以来凡推行改制强国的人不管成功也好失败也好下场都很惨很少有人能独善其身安享晚年。修改《刑律》删繁就简化重为轻约法省刑说白了就是为了我们自己。今天这个机会太难得了如果错失良机将来再想逼迫长公主修改《刑律》比登天很难。”

    屋子里的气氛顿时冷了下来。

    “门阀世家、商贾富豪们能说服长公主吗?”田畴担心地问道“这么多年了何曾见过长公主松口?”

    “这次她一定会松口。”李玮脸上露出了一丝苦涩“因为她决心要收回失去的权柄了她认为皇权受到了欺凌她要反击了而她依靠的力量就是我们的对手。”李玮把文卷随手丢到了地上“这就是推行改制的代价。不管哪个朝代到了这种关键时刻总会有人付出生命。”

    徐荣落寞一笑。张燕嘴角掀起一丝不屑“杀这么多年了也不在乎多杀几个。”

    十月十八日司隶校尉张辽奉命抓捕均输令麴忠。

    同日下午太仓令徐陵被“请”到了司隶校尉府。

    黄昏太傅杨彪、御史大夫荀攸、大鸿胪袁耀、廷尉卿陈群同坐一车前往麒麟殿拜会大司马。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杨彪双目紧闭仰天长叹“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竭尽全力制约皇权、削弱皇权谁知今天却落到如此地步……看样子相权过度膨胀的确祸国殃民啊。”

    “先贤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也同样解决不了。”荀攸眉头紧锁异常沮丧地说道“制衡制衡……到底什么样的官制才能完美解决皇权和相权的制衡保持朝堂上的权力平衡?”

    “算了不要讨论这种事了还是想想怎样度过难关吧。”廷尉卿陈群小声说道“听说巴蜀的刘磐病了撤兵回到了成都武都战场已经停战。不出意外的话左将军颜良、右将军文丑很快就会带着北军返回长安了。”

    杨彪骇然睁开了眼睛“真的?”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一章长河落日第五十九节

    麒麟殿。

    尚书令田畴和大司马府长史陈卫把三位大人引进了尚书台。

    “大司马呢?”太傅杨彪见徐荣没有亲自出迎心里有些不安。这个时候徐荣的态度至关重要如果他也完全倒向了李玮一方事情就再也没有回旋余地了。

    “大司马三天三夜没睡了他太累了……”陈卫躬身解释道“刚才和我们议事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如果三位大人不介意就让他稍稍睡上片刻吧。”

    陈卫的话还没说完就听到不远处的书房内传来一声响接着就听到尚书赵行惊慌失措的叫声“大司马……大司马你怎么了?”

    田畴等人骇然心惊飞步冲进书房。书房内堆满了奏章、文卷几乎无处下脚。徐荣正在赵行、司马朗、王凌等人的搀扶下摇摇晃晃地站起来看到杨彪、荀攸和陈群后非常尴尬地笑了笑“失礼了失礼了……刚才听到三位大人说话准备出门相迎谁知手脚麻痹不听使唤竟然摔倒了。失礼失礼……”

    “你要注意休息不要这样拼命如果你倒下去了我们还能指望谁?”杨彪看到徐荣没事如负释重地叹了口气一语双关地说道。

    徐荣不置可否地笑笑伸手请三人坐下“请你们来是想商量一下修改《刑律》的事。”

    “修改《刑律》?”杨彪、荀攸和陈群互相看看顿时明白了徐荣的意思。看来徐荣还是站在了李玮一边要以整肃吏治为名强行推行改制了。至于修改《刑律》不过是朝廷做出的一种妥协姿态而已并不能改善门阀世家们当前所面临的困境。

    本朝立国后因为约法三章太疏太宽无法有效制裁违法犯罪于是丞相萧何重修律法制定了《九章律》。《九章律》承袭秦制在源于李悝《法经》的“六律”(盗、贼、囚、捕、杂、具)基础上又增加了户、兴、厩三篇。《九章律》是以刑律为主体的法律是大汉律法的核心。

    后来太常卿叔孙通参照古代和秦代的礼仪又制定了旨在维护皇帝尊严和权威的《傍章律》十八篇。孝武皇帝年间御史大夫张汤制定了关于宫廷警卫方面的《越宫律》太中大夫赵禹制定了关于朝贺方面的《朝律》亦名《朝会正见律》。另外还有《大乐律》、《祠令》、《祀令》等律令。

    这四部律法一共六十篇也就是所谓的大汉律法。

    丞相李玮要修改的就是《九章律》。其中主要修改内容是刑罚、重罪十条和出钱负罪(触犯刑律的人缴纳若干金钱或谷物以获取免除刑罚的办法)。

    本朝律法承袭秦朝刑罚和大秦朝的相差无几包括死刑、徒刑和耻辱刑。

    死刑很残忍有戮、磔(碎尸)、腰斩、枭、弃市、夷三族(父族、母族、妻族)等等。本朝孝文皇帝前元十三年(公元前167年)曾经生了缇萦上书救父一事孝文皇帝以此为契机修改了刑律。当时是丞相张苍和御史大夫冯敬等大臣共同议定了修改方案把肉刑改为打板子。原来被判砍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被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不久孝文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了肉刑接着又废除了连坐刑(连坐就是被牵连一同办罪)。

    废除肉刑看上去是件好事但实际执行起来弊端很多。有些犯人打上五百或三百板子后马上就死了。这样一来无形当中加重了刑罚。后来到了孝景皇帝朝又把打板子的刑罚减轻了弊端才稍稍有所缓解。

    重罪十条就是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这是朝廷严厉打击的对象犯此十罪者杀无赦。

    出钱负罪制从本朝初年就开始了。朝廷出售免刑权继而取得财政收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朝廷聚敛财富的一种特殊手段。

    本朝四百年来西北两疆战乱不止不得不大量用兵修建长城和边塞要隘军资开支极其庞大。为了增加赋税朝廷想尽了办法实施了各种措施而赎罪收入就是增收的一种办法占据了赋税收入很大一部分。孝惠皇帝元年(公元前194年)朝廷曾下旨民若有罪入赎六万钱可免死罪。而孝武皇帝在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也曾下令死罪入赎钱五十万则可减死一等。光武皇帝中兴之后朝廷财赋一度紧张赎罪范围大大扩大。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朝廷下旨从死刑到最轻的刑罪都可以入缣免刑。

    出钱赎罪对朝廷来说是聚敛财赋对有钱人来说可以免除刑罚但对贫穷者来说却是不公平。本朝有名的大儒司马迁就因为无钱赎罪遭受了宫刑。所以说出钱赎罪在本质上是一个弊政。

    这次李玮修改刑律的力度非常大。

    他先精简了法律条文并将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然后又在刑名后增加了法例律丰富了刑名总则的内容同时又对刑律部分重新做了编排和扩充。新刑律不但充分体现了刑宽、禁减的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也维护了皇权和相权保护了新政诸策尤其对土地兼并和赋税制度给予了特殊的重视。

    新的刑律把刑罚设为五等分别是笞、杖、徒、流、死五刑并减轻罪罚力度彻底废除了重罪连坐以及黥、劓、斩左右趾等肉刑。过去孝文皇帝废除连坐和肉刑只是针对重罪十条以外的罪犯。这次李玮一改到底彻底废除了。

    重罪十条改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其定义和过去相比有某些不同。但就是这些定义的差别可以让很多人逃离杀无赦的惩罚。

    出钱赎罪制在朝廷第一次改制的时候废除了因为其弊端太大也不符合“乱世当用重典”的原则现在李玮又把它恢复了而且其赎罪的范围非常大。从最轻的“杖十”到死刑都可以出钱赎罪。这样既增加了朝廷的赋税收入又缓和了各阶层、各势力之间的矛盾同时也符合“与民修养”的国策短期内对社稷稳定还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李玮在“出钱赎罪制”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一个“官当制”允许官吏以官爵折抵罪刑。不过李玮尤嫌不足他依据周代的“八辟”制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八议制”规定大汉有八种人犯罪必须交由皇帝亲自裁决或依法减轻处罚但犯了十条重罪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

    “官当”和“八议”制对门阀世家、官僚士人极其有利当然了对北疆系的文武大吏也同样有利。很明显李玮这是在为自己预留退路。

    李玮修改《九章律》目的不言而喻就是对门阀富豪们做出妥协。

    黄猗的案子牵连甚广如果继续追究下去很可能演变成“谋反、谋大逆”。一旦此案的性质被定为“谋反、谋大逆”那么所有受牵连的人都要掉脑袋。在目前这种情况下门阀富豪们肯定要妥协要退让但问题是必须给他们一个能接受的退让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保住脑袋保住财富。

    依据新刑律所有的罪犯都构不成“重罪”包括主犯黄猗、麴忠在内他们都可以出钱赎罪可以“官当”有些人甚至还能依据“八议”制度免除所有的惩罚。比如受到牵连的太傅杨彪大人只要长公主和天子不予追究他还是可以继续担任太傅一职。

    杨彪、荀攸和陈群仔细看完李玮的《刑律》修改草案后顿时松了一口气。侥幸侥幸这位气势汹汹的丞相大人总算手下留情没有象上次一样挥起屠刀一杀到底。

    “怎么样?”徐荣慢条斯理地问道“诸位大人可有什么意见?”

    “丞相大人乃天纵之材我们望尘莫及提不出来什么更好的建议。”杨彪笑道“我想问问大司马朝廷此次整肃吏治要到什么时候为止?”

    徐荣笑笑从身后拿出一卷文卷放到了杨彪面前“丞相大人打算对九品官人法做出修改这是他的奏疏请你们看看。”

    三个人都愣住了望着案几上的竹简半天没说话。李玮这是什么意思?他不打算实施“垦田戍边”之策了?

    “九品中正制的选拔办法来源于察举制虽然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察举选拔制度的弊端但实施时间久了类似于察举制的弊端还是会出现不能从根本上保证朝廷对人才的需要所以……”徐荣看看三人神色平静地说道“丞相大人有意把试经选拔作为本朝的主要选拔制度把九品中正制作为辅助选拔制度。”

    本朝的试经选拔一直是辅助选拔制度现在李玮突然要把它改为主要选拔制度玄机何在?

    杨彪等人一时没有抓到关键各自凝神沉思。

    “新经兼采了今古文经学两家之长它的优势显而易见作为官学它的地位不可动摇。”徐荣缓缓说道“那么今古文经学是不是就此走向衰落直至消失呢?当然不可能这一点是今古文经学两派儒士们的共识。”

    “新经之所以能出现得益于今古文经学长达两百多年的争论。从过去的历史来看今古文经学两派之间有四次声势浩大的论辩每一次论辩都促进了经学的展而最后一次论辩就是硕儒何休大师和鸿儒郑玄大师之间的论辩直接导致了新经的出现并开始广为传播。”徐荣手捋长须微微笑道“经学要想展就要有争论有了争论各学派才能进步。比如今年长安的经学大论辩就促使新经学派开始重注典籍剔除各经注疏中的谶纬。而古文经学派因为从论辩中吸收了新经的很多优点也开始重注典籍。今文经学派痛定思痛各地大儒名士聚集在洛阳的东观、兰台等地翻出收藏了几百年的各家典籍注疏日夜商讨研习听说最近已经决定重正经义简省章句了。”

    “这说明什么?”徐荣停了一下继续说道“说明新经也好今古文经学也好它们将互相依存互相融合互相进步谁都不会认输谁也不会消失。”

    “如今官学是新经私学是今古文经学。官学和私学都在展大汉的儒生会越来越多。那么问题就来了……”

    杨彪、荀攸和陈群已经明白试经制度的作用了。他们连连点头对徐荣的话深表同感。

    “按照九品中正制朝廷取士很显然是以研习官学的儒生为主。”徐荣说道“从本朝几百年的选拔历史来看儒生要想入仕必须研习今文经学。过去研习古文经学的儒生们为了入仕住往兼学两家之经由此可见这种选拔制度有弊端有很严重的弊端。长此展下去有多少儒生还会研习今古文两派经学?这种选拔制度不但不利于今古文经学的展也不利于新经的展同时也限制了朝廷选拔人才对社稷的长治久安也非常不利。”

    “如何解决这种弊端呢?”徐荣拍了拍案几上的那卷文卷“从目前来看就是采用试经选拔制度。”

    “儒生们研习经学最终目的是为了入仕是为了学有所用一展抱负为了能治国齐天下。如果朝廷选拔人才主要是通过试经通过考试经文那么对儒生们来说不仅仅是入仕的途径多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自由选择经文学派。他们最喜好那个学派就去研习那个学派的经文并且可以投入全部的才智和精力这将大大推进各家经学的展。各家经文学派都展了争论也就更激烈了而争论越激烈经学展的度也就越快。”

    “从长远来看这选拔制度不但有助于儒学的进步更有助于社稷的稳定和振兴。”

    “从短期来看这种选拔制度可以帮助朝廷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拔更多优秀人才解决朝廷的人才危机同时也能解决今古文经两派儒生的出路问题打消他们的顾虑和担忧充分挥他们的潜力为今古文经两派和中兴大业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

    “因此我个人认为如果朝廷采用试经选拔做为主要选拔制度对朝野上下都有好处朝廷和各方势力都能从中受益。”徐荣敲了敲案几“诸位大人的意见呢?”

    杨彪等人没有选择。

    自从新经成为官学后今古文经学两派儒生入仕的机会越来越渺茫。儒生们为了入仕为了饭碗最后只能忍痛割爱放弃自己研习的经学转投新经学的怀抱。这种情况如果一直得不到改善要不了多长时间今古文经学两派就要人才凋零成为历史了。

    现在门阀世家要想保住自己的地位先就要保住今古文经学然后要保征研习这两派经学的弟子能够得到入仕的机会而且是和新经学派的儒生们一样的入仕机会。要想达到这两个目的九品官人法的确不行。如果今古文经学凋落了弟子门生们都跑了做老师的到哪里选拔人才去?总不能举荐新经学的弟子入仕吧?

    “丞相大人眼光长远考虑的都是安邦定国的大计我们能有什么意见?”荀攸的话里带着几分嘲讽几分无奈也有几分苦涩。

    “我们没想到的丞相大人都想到了我们解决不了的丞相大人都解决了我们的确没什么意见。”陈群拱手说道“那么丞相大人的屯田戍边之策又做了什么改动?”

    长公主走了黄猗的案子牵连越来越广李玮如今占尽了优势但他一反常态连续对刑律和选拔制度做出了有利于门阀富豪们的修改为什么?显然不会是为了讨好门阀富豪而是要逼着他们接受更加苛刻的条件。

    “现在不叫屯田戍边之策了。”徐荣把堆在案几一侧的文卷推给了陈群“丞相大人说现在叫垦田戍边之策。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差之千里啊。”

    当天晚上太傅府灯火通明车马川流不息。

    长安城中的门阀世家、大儒名士、商贾富豪们蜂拥而来商讨丞相李玮推出的最新改制之策。

    最新的改制之策无论是长远利益还是短期利益都很有利于门阀世家因为试经选拔制度最终确保了今古文经学的地位。只要今古文经学能够得以持续展门阀世家的地位就能持续稳固继而他们的权势也就能代代相传那么其它的相关利益也就能得以巩固和增加。唯一让众人感到十分不满的就是李玮乘机狠狠“宰”了他们一刀。

    杨彪、袁耀等大臣做了一番劝说。

    现在应该回头看看过去。十几年前当董卓祸乱社稷之后大家就象草芥、蚁蝼一样不但财富尽失连生命都朝不保夕。如今能有这样的日子应该知足了应该对朝廷有所回报。如果还是想不通那就再回头去看看二十年前当李弘在西凉血腥肃贪的时候他在子秀山大营一次就杀掉了几千人。后来他在河东肃贪在晋阳肃贪哪一次不是杀得血流成河?这次幸好大将军不在长安否则就凭黄猗这件案子大将军至少要砍掉一万颗人头那时不要说财产就连尸体都要喂狗。

    “此事千万不能拖了如果一拖再拖等到殿下把大将军请回来了那大家全部完蛋。”

    没人再说话了。

    十月二十大司马徐荣召集辅弼大臣商议国事五位在京的辅弼大臣一致同意丞相大人的奏议三个改制之策全部通过。

    十月二十一大司马徐荣召集二十多位公卿大臣议事三个改制之策顺利通过。

    十月二十二大司马徐荣召集在京文武大臣于未央宫前殿朝议三个改制之策半日内全部通过。

    十月二十三丞相李玮、太尉张燕、御史大夫荀攸、廷尉卿陈群、少府许靖、尚书令田畴日夜兼程赶往晋阳。

    十一月初三六位大臣赶到晋阳宫拜见了长公主呈递奏章。

    在此之前八百里快骑已经把大司马徐荣、太傅杨彪的奏章送到了晋阳长公主已经知道了李玮解决危机的办法但她非常愤怒。李玮为了达到目的竟然拿肃贪杀人做要挟威逼朝中所有大臣修改刑律。

    刑律是国之根本本朝虽以礼入律但刑罚太轻肯定不利于社稷稳定。大汉刑律自孝文皇帝、孝武皇帝、光武皇帝多次修改后至今已沿用了一百多年事实证明它还是比较完善的。在如今社稷动荡不安天下尚未统一的情况下根本无需做出如此重大的修改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修改。

    此事再一次证明皇权一旦衰落相权一旦膨胀对社稷的危害太大了。

    这次李玮为了解决朝廷的财赋危机利用手中的权柄顺利达到了目的那么下一次呢?下一次他又要干什么?他会不会把矛头对准自己对准尚未主政的小天子?

    十一月初五长公主下诏同意大臣们的奏议颁旨实施新制。

    ****

    缇萦救父的典故:汉孝文帝十三年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刑。淳于意曾拜公孙光、公乘阳庆为师学得一手高的医术是病历的创始人著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医案《诊籍》。因为个性刚直淳于意在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结果遭到陷害。此时淳于公后悔家中只有五个女儿在这紧要关头不能帮忙说了些丧气话:“生子不生男缓急非有益也”他的小女儿缇萦为此自伤悲泣跟着父亲去到长安。

    淳于意依律要被处以肉刑缇萦在伤心难过之余祈求皇上能够减轻父亲的刑罚。于是她上书给文帝“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罪”。

    汉文帝看到后很感动怜悯她的一番孝心他对大臣们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大臣们一商议随即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了。

    ****

    八议制度。

    八议制度自魏晋时期出现一直延续到清朝。八议包括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

    “亲”指皇室一定范围的亲属:“故”指皇帝的某些故旧:“贤”指朝廷认为“有大德行”的贤人君子:“能”指“有大才业”能整军旅、莅政事为帝王之辅佐人伦之师范者:“功”指“有大功勋”者:“贵”指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及爵一品者:“勤”指“有大勤劳”者:“宾”指“承先代之后为国宾者”就是前朝皇室宗亲。这八种人犯了死罪官府不能直接定罪判刑而要将他的犯罪情况和特殊身份报到朝廷由负责官员集体审议提出意见报请皇帝裁决。犯流以下的罪要减一等论罪但若犯十恶罪则不适用上述规定。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一章长河落日第六十节

    大汉元平四年(公元2o6年)正月。

    正月幽州蓟城。

    骠骑将军鲜于辅操劳过度病倒了卧床不起。

    正月十七小天子和大将军李弘带着虎贲羽林营越过居庸关到达蓟城。当天晚上李弘、玉石、阎柔、鲜于银、卫峻、雷子等一帮将领赶到骠骑将军府探视鲜于辅。

    “二十年了……”鲜于辅靠在榻上望着围坐四周的众人感慨万分“从子民带着我们一起走出幽州算起至今整整二十年了这二十年来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打仗直到今天我们还在战场上厮杀。我现在非常想知道我们到底哪一年才能平定天下才能安安稳稳地坐在家里?”

    “难啊……”李弘把手伸到火盆上轻轻搓了搓“也许三五年也许我们永远都等不到那一天。”

    众人沉默不语屋内的气氛有些悲伤也有些苍凉。

    “自从俊乂(张郃)在辽东一战扭转了北疆形势后北疆已经没有大仗可打了大军马上可以南下作战。”玉石疑惑地问道“大将军为什么这样悲观?”

    “朝廷在一年之内连续两次改制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李弘苦笑轻轻叹了一口气“百姓苦啊百姓太苦了我们不能再打仗了要与民休养要让百姓看到希望要让百姓过上温饱日子。”

    “今日朝廷拥有数十万大军只要大将军一声令下我们可以势如破竹横扫天下。”卫峻不屑地撇撇嘴“大将军你似乎把叛逆们看得太厉害了似乎把百姓的生存看得太重要了。”

    “数十万大军?”李弘摇摇头“北疆还要不要重兵戍守?西疆还要不要军队?京畿还要不要驻军?我哪来的数十万军队南下?”

    “势如破竹?”李弘无奈苦笑“当年大秦国拥有百万大军挟一统六国之气势天下无敌结果如何?从陈胜、吴广起事开始到大秦分崩离析不过短短时间。始皇帝恐怕做梦都想不到他的江山只有十五年的运数吧?”

    “高祖皇帝和西楚霸王争夺天下五年内屡战屡败当时谁能想到拥有四十万大军坐拥七分天下的西楚霸王会在垓下一战全军覆没?”

    “王莽篡国建立新朝实力雄厚以四十三万大军南下攻打昆阳。而光武皇帝仅以三千人马冲阵一战全歼叛军导致王莽的新朝在十五年后土崩瓦解。”

    “自古以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一战而失下者比比皆是。”李弘神情严肃目光从众人脸上一一扫过“我们打了太多的胜仗上至天子下至普通百姓已经忘记了失败的滋味更忘记了历史上一个个血的教训。这是我们失败的前兆这是目前不宜南下平叛的重要理由我不希望大汉的中兴大业葬送在我的手上。”

    众将神色各异有的霍然惊醒有的不以为然有的稍稍收敛了一些脸上的骄狂之色。

    “远征西北两疆耗费惊人把朝廷推进了财赋危机这是丞相大人连续改制的原因。”

    “凡改制必有利弊短期内我们很难从改制中得到好处我们只能看到它的坏处。由于改制直接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朝野上下的矛盾骤然激化。这种矛盾肯定会影响大军南下平叛只要任意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平叛之战就有可能失败大军甚至还有可能全军覆没。如果败了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恢复元气恢复士气和信心相比起来我们不如稳扎稳打等到改制之策全面实施并初见成效等到朝野上下的矛盾逐步缓和我们再集中力量南下平叛。”

    “当年光武皇帝打巴蜀前后用了十年时间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等一等?难道我们非要选择这个并不合适的时机去打一场并没有把握的仗?”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西北两疆的稳定。西北两疆的问题很复杂你们不能简单地把它看成是一种武力的征服。武力征服只是暂时的稳定边疆不可能因为强制镇压而取得长时间的稳定。近百年来的西疆羌乱让大汉苦不堪言这个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我们征服了大漠但十几年之后鲜卑人又卷土重来这个教训难道还不能让你们清醒地认识到大汉中兴的关键所在?”

    “大汉中兴的关键不在于我们何时平定南方叛逆而在于西北两疆的稳定。”

    “如果我们不能把西北两疆的外族问题解决了就算我们平定了天下就算我们暂时稳定了社稷又能维持多少年?外族人口在不断地增长外族实力在不断地增强外族生存处境越来越艰难如果我们不能乘着现在这个难得的机会迅解决边疆外族的生存问题边疆就不会稳定。边疆不能稳定社稷就会陷入持久的动荡。试问在社稷持久动荡的情况下大汉还能有中兴的一天吗?”

    “光武皇帝之所以能中兴大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得益于匈奴人的分裂如果没有呼韩邪单于的归顺没有北疆的持续稳定当年的大汉很难在几十年时间内恢复元气更不可能有实力远征西域。光武皇帝对外族的政策光武皇帝与民休养迅恢复国力的政策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李弘轻声苦叹神情专注地望着火盆里炙热的炭火脸上露出深重的忧色“征战之余要多看看书。尤其是史书不但要看更要去想否则看了也是白看。”

    “现在西北两疆基本平定了只剩下南方的叛逆了所以你们想打因为只剩下南下作战还能捞取战功。门阀富豪、官僚士人、商贾富豪们也想打因为只剩下南方州郡的土地和财富还可以掠夺。百姓们也想打因为南方的州郡收复后天下就没有仗打了他们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可以不用年复一年的征服大量的徭役可以安安心心地种地了。”

    “但我不愿意打为什么?因为我承受不起失败。我已经打了二十多年的仗了几十万将士战死在沙场上几百万上千万的百姓死在了战乱中。我不想因为一场失败再打二十多年的仗再让几十万将士倒在战场上再让几百万上千万的百姓埋骨荒野。要打就要打赢就要有绝对的把握但我现在没有绝对的把握打赢这一战。”

    “什么时候才有绝对的把握?朝堂稳定边疆稳定财赋充足百姓能吃饱穿暖几十万大军士气如虹。到了那个时候我才有绝对的把握打赢这一战我才会率军去打这一战否则我绝不会出兵我绝不会置社稷的安危于不顾带着盲目的自信和自大去打这一战。”

    众将垂不语。

    “大将军变了……”雷子忽然小声说道“你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大将军了。”

    “对我是变了。”李弘点头说道“我现在背负着中兴社稷的责任我要保护两千多万百姓的生命我不能冒丝毫的风险去做任何一件可能导致中兴大业受损的事情。我是大汉的大将军我做任何一个决定先要考虑社稷的安危考虑百姓的存亡即使这个决定可能违背了良心和道义违背了用兵之道但我都要去做。我不能不做我也不敢不做。假如有一天你坐到了我这个位置上或许你能理解我现在的想法和做法。”

    鲜于辅捂着嘴咳嗽了几声然后忧心忡忡地说道:“大将军的话一语中的啊。目前对于大汉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南下平叛而是稳定边疆。诸位大人可有什么良策?”

    “我们都是北疆人都曾在北疆征战多年你们几个还在北疆戍守了十几年……”李弘指指鲜于银、卫峻和雷子“你们说说用什么办法才能最大程度地稳定西北两疆以便解决朝廷的后顾之忧帮助朝廷把全部精力投到恢复国力和南下平叛这两件大事上去?”

    几个人互相看看都把目光集中到了阎柔身上。在几个幽州籍的将领中除了徐荣和鲜于辅就算阎柔最擅长处理对外族的关系了。李弘举荐他为镇北大将军坐镇晋阳戍守北疆并不是因为阎柔的赫赫战功而是因为阎柔在处理外族关系上很有一套办法。前年汉军顺利收复河西阎柔居功至伟。

    “自高祖皇帝对匈奴实施‘和亲’政策以来征伐和安抚就成为大汉处理外族关系的两种主要手段。”阎柔说道“目前征伐已经达到了重击和镇制外族的目的接下来就要使用安抚的手段了。”

    “如何安抚?”卫峻调侃道“和亲?馈赠?封王?南迁?”

    阎柔对卫峻的调侃一笑置之“把胡族诸部大量迁入的确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胡人入侵的要目的是为了生存但把胡族诸部大量迁入边郡会引一系列问题最严重的就是边疆安全问题。然而几百年来阻碍胡族迁徒边郡的最根本问题其实不是边疆的安全而是汉人和各族胡人之间不能互融。”

    “不能互融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双方之间的仇恨更主要的是因为双方之间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等差异太大。”

    “举个最显而易见的例子。匈奴、乌丸、鲜卑、羌人和西域诸国都有收继婚或续嫁婚的婚俗就是‘父死子妻其后母兄弟死则尽取其妻妻之’这种习俗和胡人以畜牧为生有关系。对胡人来说牲畜作为活财产极易失散为了确保本族的财产和血缘关系不出问题本族的妇女随即成了族长的活财产让子弟直接继承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在汉人看来这是**是极度野蛮的习俗没有人性和道德所以他们极其鄙视胡人坚决拒绝和胡人通婚。”

    “朝廷在这件事上是如何处理的呢?我们来看看历代‘和亲’公主的命运就知道了。”

    “本朝与匈奴和亲后凡嫁给匈奴大单于为瘀氏(大单于之后)的宗室女子大都无法逃脱这个厄运即使主动要求远嫁呼韩邪单于的王昭君也不例外。呼韩邪单于死后按照匈奴婚俗昭君要被转房于大单于的儿子为妻她认为这是**曾上书孝成皇帝要求返回故土但孝成皇帝不许逼令她遵从胡俗她无奈只好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长子为瘀氏。孝武皇帝时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作为公主嫁给了西域乌孙王昆莫为夫人后来昆莫要把细君嫁给自己的孙子岑陬。公主不从上书孝武皇帝孝武皇帝命令她遵从乌孙婚俗。细君只好委曲求全嫁给了昆莫的孙子。”

    “公主上面有皇帝不听不行但普通百姓就不管了他们不愿意。山高皇帝远皇帝管不着他们婚嫁的事。”阎柔摊开手无奈地说道“汉、胡通婚是各族互融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不能通婚各族之间的关系不能融洽这内迁杂居就变成坏事了。”

    “其次朝廷的安抚政策有个很大的缺陷这个缺陷也是因为汉人对胡族的极度鄙视造成的。在朝廷的眼里把胡人迁徙到边郡居住是一种怜悯是一种施舍所以朝廷对待胡人比对待乞丐还差不要说平等、公平了就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过去太傅刘虞大人对胡人不错把他们当人看但公孙大人呢?公孙大人把他们当作了一群狗只要心里不高兴就去烧杀掳掠。公孙大人高兴了胡人就不高兴了狗随即也就变成了狼。”

    “因此朝廷的安抚政策要做出重大调整。比如通婚通婚可以但胡族诸部先要改变自己的习俗要遵从汉人的婚嫁习俗。胡人现在也是大汉子民必须无条件地遵从大汉律法抛弃那些陈规陋习。现比如胡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如何改变?这个问题很复杂但我认为先要提高胡人的地位。匈奴右贤王刘冥战功显赫现在是大汉的度辽将军将来可以到朝廷为卿而穆斯塔法、祭锋将来都可以出任边郡太守还有像楼麓、弧鼎、弃沉、射缨彤、鹿欢洋这些大小王都可以做将军可以统率大军为大汉戍守疆土。”

    “安抚不是让他们吃饱肚子就行了要充分信任他们要公平对待他们要给他们为大汉建功立业的机会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大汉人只有这样汉、胡之间才能迅融合边疆才能真正走向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