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尘埃(2/2)
《大隋争龙》作者:崇阳铁剑 2019-11-24 03:38
杨广阅罢奏章,用了大印,然后朱批:“准奏!”
于是敕封杨玄感为越王世子,晋阳留守,限期一月内回返。
晋阳城,府衙内大堂。
“大人,城内现在有十万零六千户,除此之外,大族王氏,正意图搬迁到城外坞堡,这下总户数,在六月底,可能会再减少两千九百户左右。”
“五万亩麦田荒废,虽然府库还有三万多石粮食,但是只能济得一时,要渡过饥荒还得从他处调粮。”
“秋耕在即,麦田需要翻耕,到十月时还能种上一轮冬小麦,今年这样安排下来,明年郡中百姓就可产粮自给了。”
高驷开始只默默的听着,满意时点头。不过,当听听着这位年轻文士对当下和来年的安排后,他的脸上终于现出了一抹惊讶之色。
“从外调入粮食?晋阳地域虽广,却也也无法给十万户用食。这粮食每一日的消耗都不小呢,从哪里调呢?”
高驷对此表示为难:“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百姓有了粮食……这些并州之地才能安定下来。说吧,你有什么办法?”
那文士恭谨禀告的说着:“大人,这批粮食,要从望族王氏家中获得了!”
随后,他就将王氏的地位和族望来历,皆与高驷讲了:“如今城中百姓尚有的口粮,如果节省点,是可支撑到年底的。关键是要王氏出头,号召各家大族,弄来近五个月的粮食,支持到明年五月份新粮收获”
“好,你的策略很好。这样的才干,当宰相也足够。阁下定非无名之辈,从实说来。”高驷听完,欣喜之余又起了疑惑。
“这要多谢太保
恩德。大人,实不相瞒,某姓温,名大临。本是祁县温氏门阀庶子,汉王杨凉起兵后,在下就被族中派到晋阳效力。生死自主,幸亏大人进城后严明军纪……因此在下和老师才能逃得一命。闻得城中事物繁杂,特来为太保解围。”温大临诚恳地说着。
高驷这才释然,他是被杨玄感迁怒之下,打发到府衙做善后事宜的。
他不知道的是,温大临历史上乃是幽州总管罗艺账下谋士,归唐后还做了宰相,也是一代大才。
无人可用之余,就运用望气秘法观察温大临,一望之下发现此人气运成书状,青气贯额,显然也是个大才。
高驷立刻下定决心:“既如此,这枚晋阳令大印就由你掌管,府衙内一应事务,汝可自决。我只要结果。”
本来在边上默默等待处罚的温大临,听了这话,顿时脑袋一“嗡”,连忙行礼道:“在下才到军中,哪敢僭越!”
“哈哈,高某尚有三分自知之明。打仗靠武夫,治理地方赖文士,这肯定没有错。我这就特别提拔你为晋阳令说什么资历不足?干大事者,能者为之。”
“是,是我小瞧大人了。”温大临大笑,又对着高驷说着:“大人信任之恩,某感恩不尽。晋阳政事,绝不会出半点差错!”
他家学渊源,有着十足自信。其父温君悠乃是故北齐大学士,左相国,有着救时宰相之称。北齐国灭,乃是君王昏聩,非温氏无才!
高驷起身,离去时说着:“好好干,出错不要紧,一切有我担着。”
朝廷册封圣旨传来,杨玄感和李密又说到了洛阳城内情况。
“你担忧这是昏君诡计?”
“是,并州虽然元气大伤,但是却根基犹在。只需三五年就能恢复元气。再说,这晋阳龙城千里,若是能据而有之,万一朝廷逼迫过甚,也可乘势起兵,直捣关中。”李密有些担忧的说着:“若贤弟回了洛阳,只需数百卫士,就能把你困在城中。因此请贤弟强硬一些,力请为国守边,留在此地。”
“兄长思略周密,只是晋地世家未必与我同心。这样吧,我让你做特使,兄长可去探寻各世家态度。若等正式的圣旨到来公布后,就一切都晚了,拜托了。”
“贤弟放心,我这就出发,早定大事。”
“多谢兄长,如此,吾可安枕无忧也!”杨玄感大喜,将诸事付与李密。
李密去,高驷来。
“拜见兄长!”
“你是吾自家兄弟,我父亲决定把敏儿许配给你,做兄长的招你来也就问问私事,你还没有娶妻吧?”杨玄感响起了父亲的叮嘱。
“没有,不过小弟已经与人有了白首之约,恕我难以从命。”高驷这时,就把徐小慧的事,说了说:“弟已经决定娶她为妻。”
不想杨玄感对父亲遗策却非常重视,甚至到了盲从地步,在室内度步而行,过了片刻,断然说着:“无妨,这徐小慧与你固然有约,可是家世太过低微,怎比得上敏儿!”
不过,见高驷坚定的表情,他又说道:“也罢,既然已有了约定,倒也不能就毁去诺言。这样吧,大哥作主,就让你娶她为平妻,敏儿做正妻。”
听到这,高驷不由目瞪口呆,这实在大异常理,不像杨玄感的作风,但却无法再次拒绝,否则就要反目成仇了。
于是敕封杨玄感为越王世子,晋阳留守,限期一月内回返。
晋阳城,府衙内大堂。
“大人,城内现在有十万零六千户,除此之外,大族王氏,正意图搬迁到城外坞堡,这下总户数,在六月底,可能会再减少两千九百户左右。”
“五万亩麦田荒废,虽然府库还有三万多石粮食,但是只能济得一时,要渡过饥荒还得从他处调粮。”
“秋耕在即,麦田需要翻耕,到十月时还能种上一轮冬小麦,今年这样安排下来,明年郡中百姓就可产粮自给了。”
高驷开始只默默的听着,满意时点头。不过,当听听着这位年轻文士对当下和来年的安排后,他的脸上终于现出了一抹惊讶之色。
“从外调入粮食?晋阳地域虽广,却也也无法给十万户用食。这粮食每一日的消耗都不小呢,从哪里调呢?”
高驷对此表示为难:“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百姓有了粮食……这些并州之地才能安定下来。说吧,你有什么办法?”
那文士恭谨禀告的说着:“大人,这批粮食,要从望族王氏家中获得了!”
随后,他就将王氏的地位和族望来历,皆与高驷讲了:“如今城中百姓尚有的口粮,如果节省点,是可支撑到年底的。关键是要王氏出头,号召各家大族,弄来近五个月的粮食,支持到明年五月份新粮收获”
“好,你的策略很好。这样的才干,当宰相也足够。阁下定非无名之辈,从实说来。”高驷听完,欣喜之余又起了疑惑。
“这要多谢太保
恩德。大人,实不相瞒,某姓温,名大临。本是祁县温氏门阀庶子,汉王杨凉起兵后,在下就被族中派到晋阳效力。生死自主,幸亏大人进城后严明军纪……因此在下和老师才能逃得一命。闻得城中事物繁杂,特来为太保解围。”温大临诚恳地说着。
高驷这才释然,他是被杨玄感迁怒之下,打发到府衙做善后事宜的。
他不知道的是,温大临历史上乃是幽州总管罗艺账下谋士,归唐后还做了宰相,也是一代大才。
无人可用之余,就运用望气秘法观察温大临,一望之下发现此人气运成书状,青气贯额,显然也是个大才。
高驷立刻下定决心:“既如此,这枚晋阳令大印就由你掌管,府衙内一应事务,汝可自决。我只要结果。”
本来在边上默默等待处罚的温大临,听了这话,顿时脑袋一“嗡”,连忙行礼道:“在下才到军中,哪敢僭越!”
“哈哈,高某尚有三分自知之明。打仗靠武夫,治理地方赖文士,这肯定没有错。我这就特别提拔你为晋阳令说什么资历不足?干大事者,能者为之。”
“是,是我小瞧大人了。”温大临大笑,又对着高驷说着:“大人信任之恩,某感恩不尽。晋阳政事,绝不会出半点差错!”
他家学渊源,有着十足自信。其父温君悠乃是故北齐大学士,左相国,有着救时宰相之称。北齐国灭,乃是君王昏聩,非温氏无才!
高驷起身,离去时说着:“好好干,出错不要紧,一切有我担着。”
朝廷册封圣旨传来,杨玄感和李密又说到了洛阳城内情况。
“你担忧这是昏君诡计?”
“是,并州虽然元气大伤,但是却根基犹在。只需三五年就能恢复元气。再说,这晋阳龙城千里,若是能据而有之,万一朝廷逼迫过甚,也可乘势起兵,直捣关中。”李密有些担忧的说着:“若贤弟回了洛阳,只需数百卫士,就能把你困在城中。因此请贤弟强硬一些,力请为国守边,留在此地。”
“兄长思略周密,只是晋地世家未必与我同心。这样吧,我让你做特使,兄长可去探寻各世家态度。若等正式的圣旨到来公布后,就一切都晚了,拜托了。”
“贤弟放心,我这就出发,早定大事。”
“多谢兄长,如此,吾可安枕无忧也!”杨玄感大喜,将诸事付与李密。
李密去,高驷来。
“拜见兄长!”
“你是吾自家兄弟,我父亲决定把敏儿许配给你,做兄长的招你来也就问问私事,你还没有娶妻吧?”杨玄感响起了父亲的叮嘱。
“没有,不过小弟已经与人有了白首之约,恕我难以从命。”高驷这时,就把徐小慧的事,说了说:“弟已经决定娶她为妻。”
不想杨玄感对父亲遗策却非常重视,甚至到了盲从地步,在室内度步而行,过了片刻,断然说着:“无妨,这徐小慧与你固然有约,可是家世太过低微,怎比得上敏儿!”
不过,见高驷坚定的表情,他又说道:“也罢,既然已有了约定,倒也不能就毁去诺言。这样吧,大哥作主,就让你娶她为平妻,敏儿做正妻。”
听到这,高驷不由目瞪口呆,这实在大异常理,不像杨玄感的作风,但却无法再次拒绝,否则就要反目成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