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安居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录仙簿章节目录 > 云雾三清山

云雾三清山(2/2)

录仙簿作者:上古七木 2020-01-11 07:05
15公里,西距上饶市78公里,北距安徽黄山市263公里。景区总面积229平方公里,中心景区71平方公里。玉山县城是距离三清山最近的城市。

    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三清山历来是道教胜地。相传明建文帝称赞它为“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据史书记载,东晋升平年间(357-361年),医药学家、炼丹术士葛洪到三清山结庐炼丹,至今山上遗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炼丹炉的遗迹。三清山

    于是,葛洪便成了三清山的“开山始祖”,三清山道教的第一位传播者。三清山为历代道家修炼场所和隐士的世外桃源。自晋朝葛洪开山以后,便为信奉道学的名家所向往而渐成为道家的洞天福地。“唐建老子宫观,称三清福地”。僖宗时(873-888年)信州守备王鉴奉旨抚民,到达三清山北麓,见此山风光秀丽,景色清幽,卸任后即携家归隐在此。宋乾道六年(117o),王霖捐资重建三清观殿宇,供奉三清尊神,后因世乱,观废址毁。明景泰、天顺年间(145o-1464年),江浙滁州詹碧云亲自规划设计,并假手王霖后裔王祜出面协助其事,对三清山道教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外层按照“伏羲先天八卦图式”、内层按照“文王后天八卦图式”、核心按照“北斗星空图式”隐秘布局,东从金沙龙泉桥,西从汾水步云桥,至风门天人合一,到天门三清福地,终玉京峰顶,辍点命景,浮雕石刻,共兴建宫观、亭台、石雕、石刻、山门、桥梁、泉池等2oo余处,使道教建筑遍布全山,其规模与气势,可与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媲美。因此,三清山有“露天道教博物馆”之称。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内资源丰富,景点众多,景观“东险、西奇、北秀、南绝”。中国著名散文家秦牧赞之为“云雾的家乡,松石的画廊”,中国国家风景名胜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朱畅中游三清山后题“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看罢三清和黄岳,三清定将胜黄岳”。历代名臣名家王安石、朱熹、苏东坡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编辑本段道教文化

    三清山的兴衰沉浮,始终与道教的兴衰有密切的关系。三清山道教文化开始于晋代葛洪,葛洪在三清山拥有特殊地位。据史书记载,东晋升平年间(357-361)年,炼丹术士、著名医学家葛洪与李尚书上三清山结庐炼丹,著书立说,宣扬道教教义,鼓吹“人能成仙”,至今山上还留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炼丹炉的遗迹。尤其是那口丹井,历时一千余载,依然终年不涸,其水汪洌味甘,被后人称之为“仙井”。于是葛洪便成了三清山的“开山始祖”,三清山道教的第一位传播者。

    三清山

    道教被朝廷奉为国教,士穿行往返于大江南北,三清山的道教也随之兴盛起来,香火不断,朝山香客络绎不绝。唐之南乡、常山之西乡和饶州弋阳之东乡,设玉山县,遂将三清山划为玉山县所辖。其后,方士将化缘所得,在葛洪结庐炼丹之处营建了三清山上第一座道教建筑老子宫观(此观被称为“三清福地”),进一步巩固了三清山在道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宁真宗笃信道教,奉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此时,在三清山一带开始出现成批的道教建筑。方士们为了纪念葛洪开山之功,在山上建起了葛仙观,内中供奉葛仙翁和李尚书石像;同时建起的还有福庆观、灵济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方士们在天门峰的悬崖之上,用天然花岗岩雕干砌成一座六层五面的风雷塔,此塔历尽千年风雨,至今巍然不动,被誉为三清山上道教建筑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朝廷把道教当作控制汉民族的思想武器,道教进一步受到重视。此时三清观内出现了信奉全真派的方士,他们受道教经典戒规约束,谙熟各种醮祷仪式,在民间从事道教活动:一为从事阴事,度亡灵,如做功德、关殓等;一为从事阳事,如打醮等。据元人鲁起元在《游三清山记》中说,此时三清山正在大动土木,扩建三清观。观内供奉石刻石仙君、葛仙翁、李尚书、金童、玉女、潘元帅神像;山上景物、地点也以道教称谓命名,如仙人桥、雷公石、判官石等等。g

    [奉献]